分享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顺其自然h 2023-08-04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2023年7月14日至16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2023学术年会在南京顺利举办。来自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和教育质量评估中心的领导,以及全国350余位教育评估领域的专家、学者、硕博士研究生齐聚一堂,共享学术盛宴。

本次年会设置主论坛、分论坛和研究生论坛、主编面对面环节,以“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与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主题,围绕“高校分类标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同类型高校特色发展与评价研究”“'双一流’大学与学科评价研究”“高校教师与学生分类评价研究”“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研究”“高校内部质量文化建设研究”“高等教育元评估研究”等议题展开,旨在探索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探究以高质量高等教育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年会共收到学术论文百余篇,20位知名专家作主会场报告,18位资深中青年学者作分论坛报告,27位硕博士生研究生作硕博论坛报告。

开幕式由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副主任、教育评估分会副理事长李智主持。李智副主任代表主办方对江苏省教育厅以及与会嘉宾的大力支持表示真诚的感谢,并介绍了本次年会的盛大规模,指出面对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需要思考和回答好高教强国评估何为的时代命题。希望通过评估分会年会的召开,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教育评估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推进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充分发挥评估对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和不断持续提升人才质量的指挥棒作用。

图片

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副主任、教育评估分会副理事长李智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黄军伟研究员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向与会专家学者及研究生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建校以来的基本情况和办学成就。他指出,江苏高等特殊教育发展质量是江苏高等教育质量的试金石,是支撑、推动江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希望此次学术年会能够为与会嘉宾搭建交流平台,同时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学习新思想、新理念,促使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以及办学成效等方面有新提升和突破,为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图片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黄军伟研究员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指出教育评估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对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保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江苏聚力教育强省建设,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喜人成绩。此次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选择与南京特师联合举办此次学术年会,既彰显了对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也体现出加速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

图片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教授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对主办方和与会嘉宾表示感谢,并从高等教育评估如何面对数字化挑战、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评估能力、如何看待高等教育评估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问题,指出应充分考虑教育的可评估性,在评估活动的科学性与人文性之间寻找平衡点,通过专业化发展提高评估能力。

图片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教授

大会交流第一场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教授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北师大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钟秉林教授采取线上汇报的形式,以《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问题的几点探讨》为题,围绕教育发展和评估的时代特征、教育评价的早期改革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的相关问题,指出人才培养和质量保障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结果的产出、坚持持续改革并尊重多元诉求和价值贡献,主张教育评价改革应该合理运用各类评价方式,以提高教育评价科学性和有效性。

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北师大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钟秉林教授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副局长马杰以《推动高等教育评估改革,致力教育强国建设》为题,系统阐释了国家对高等教育评估改革的最新指示精神以及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一是整合现有评估、创新综合评估,实施分类的院校评估。二是提质专项评估,推进国际实质等效的认证和与国家重点行业衔接的中国特色的认证。三是改革评估方式,创建高等学校智慧评估平台,建立常态化监测预警机制,推动高校完善学校的自我评估。第四,改革评估结果的使用,分类使用评估结果,服务政府决策。报告指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评估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对教育评估提出了新要求,必须通过深化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估改革,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图片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副局长马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原副校长、教育评估分会副理事长李天来院士以《高等教育评估的思考》为题,从高等教育评估的重要性、高等教育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高等教育评估体系构建的思考、高等教育评估结果的应用四个方面进行了交流。报告深入分析了当前教育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构建评估体系的六项基本原则: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原则、坚定依法评估的原则、坚持准确落实学校定位的原则、坚持注重教育教学实效的原则、坚持教职工人均实效为主的原则、坚持评估指标分层次观测原则。从注重分类评估,依法实施评估、建构科学评估指标体系,注重评估的实效性,合理使用评估结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原副校长、教育评估分会副理事长李天来院士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林梦泉教授以《高等教育评价生态圈特性与治理学术思考》为题,从教育评价的战略地位、高等教育评价生态圈、评价生态治理学术思考三方面进行了报告。重点指出教育评价生态是教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要素、方法要素、法规要素、功能要素、标准要素、结果社会认知要素等六要素构成了教育评价生态圈。高等教育评价生态研究有利于从系统观念、战略性视角,审视各类评价对教育发展,促进教育的高质量、高效能发展。推动评价体系标准导向的研究落地和评价体制机制良性生态建构需要从系统内和系统外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在系统内,推动学理与实践研究,形成标准生态导向,建构评价生态体系制度;另一方面在系统外,通过学术推动、媒体推广,宣传正导向标准,通过机制、制度和平台的建立,形成质量、绩效、服务贡献导向的评价标准生态系统。

图片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林梦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清华大学全球学校与学生发展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教育评估分会副理事长史静寰以《参与“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及首轮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与反思》为题,提出“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VIP),即价值引领、指标多元、政策改进,强调突出价值引领、指标多元、政策改进,坚持特色一流、内涵发展与院校主体。强调中国的高等教育不但要在硬性指标上达到国际顶尖大学的水平,还要具备自己内在的灵魂和特点。

“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需构建主体多元、维度多元、视角多元的多元多维评价指标体系,理顺建设中期和建设末期的组织程序,注重多维多样化的评价结果呈现和应用,以评价为突破口,推动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改革。

图片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清华大学全球学校与学生发展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教育评估分会副理事长史静寰教授

大会交流第二场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原主任、五邑大学特聘教授李亚东教授主持。

贵州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厦门大学高教质评所所长、教育评估分会副理事长史秋衡教授分享了以《新时代高校分类发展的元规则与变革理路》为题的报告。首先介绍了高校分类发展的新时代性质,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育人路径介绍了国家的人才培养设计,指出高质量教育体系进行重构和路径设计以及教育转型需要考虑分层,注意高等学校分类、教育分类和人才分类的差别。其次,强调了高校分类发展的元规则,高校自主赋予发展权重是高校分类发展路径可持续性的基本依据,分类质量提升是高校分类发展的目的,分类内涵深化是高校职能结构化进程的方向。最后从高校分类体系要素变革的路径选择、高校分类发展下的专业设置逻辑、高校分类发展下的体系短板三方面提出高校分类发展的变革理路。

图片

贵州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厦门大学高教质评所所长、教育评估分会副理事长

史秋衡教授

麦可思数据公司首席科学家程星教授分享了以《高校质量保障终极四问》为主题的报告,围绕具体案例提出了审核评估质量保障工作中存在的四个常见问题,分别是使命驱使还是检查驱使、理论先行还是数据先行、学生中心还是管理中心、常态数据还是快照数据。针对问题提出了四方面建议,其一,不同高校使命不同,质量标准各异,高校需要制定自己的使命与目标,质量判断需基于高校使命的达成度,审核评估不等于质量保障;其二,高校质量需要通过数据加以表达,更需要运用理论加以解释;其三,审核评估体系的中心,认为学校质保系统不应囊括学校所有职能部门,而应以学生和教学相关的部门作为质保系统的中心;其四,数据收集中快照数据能够帮助管理者及时了解校园动态,辅助决策,同时,高校内部质量保障则需要常态化数据的搜集、分析和报告。

图片

麦可思数据公司首席科学家程星教授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殊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评估分会常务理事史万兵教授作了以《我国残疾人高考招生与就业政策执行评价研究》为题的报告,以在残疾人教育与残疾人事业管理方面的经验为实例,介绍了在残疾人教育管理研究以及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领域取得的成果,详细分析了我国残疾人高考招生与就业政策执行成效及现存问题,并为我国残疾人高考招生与就业政策改进与完善提出政策建议,与此同时,从教育情怀和崇高境界视角阐明“生命多样性与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辩证关系。

图片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殊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评估分会常务理事

史万兵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陆根书教授作了以《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为题的报告,讨论了新发展阶段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亟需数智技术赋能,指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基本架构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质量保障标准全面度有待进一步细化,质量保障机构协同度有待进一步强化,质量保障深度有待进一步推进,质量改进效度有待进一步落实,质量保障主体参与度有待进一步加深,质量保障智能度有待进一步提升。针对问题,数智技术可以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与优化提供新支撑,赋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并从科学制定战略规划、构建新的数据治理组织结构、升级改造数智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强化质量保障队伍建设、强化质量文化建设六方面给出了数智技术赋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建议。

图片

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陆根书教授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刘云生教授作了以《新时代高等学校评估:多元主体参与的意蕴与路径》为题的报告,介绍了以人为主的评估的分类,认为评估的核心在于激发所有人的内在动力,注重教育和价值的塑造。探讨了评价人的公正问题,需要价值塑造者、专业鉴定者、利益相关者进行评价。认为评估的繁荣发展有赖于高等教育评估的广泛应用,高等学校评估改革方案需要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统一标准,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体系。新时代多元主体参与高等教育评估在于建立质量共同体和保障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的路径就是紧扣供给的目的,激发人本的共利,建立公正的持续强化增值的功能,推动有效的治理。

图片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刘云生教授

大会交流第三场由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原主任,教育部正司级巡视员刘凤泰研究员主持。

中山大学原校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双高计划”建设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黄达人教授以《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两点思考》为题,从高校的综合评价和增值评价两个问题入手结合案例进行了观点阐释。第一,任何一项对高校的评估都是综合评价。作为综合评价,从党的领导到师资队伍建设、从人才培养到科学研究、从社会服务到国际交流、从体制改革到文化建设,关注的内容都是一致的,切入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目前尚整体考察实践教学的评估体系,需要重点关注。第二,需对于增值评价给予更多的关注。增值评价既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更是一种价值评价,有必要厘清“设定目标”的价值、满足“既定目标”的价值、作为“普遍性”的价值。指出将来修订评估指标体系时应该加强对社会贡献度与社会责任感的考量。

图片

中山大学原校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双高计划”建设咨询委员会

主任委员黄达人教授

安徽大学党委书记蔡敬民教授以《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情况监测报告》为题,通过对全国633所应用型本科高校2017年和2021年度的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从应用型高校总体发展情况、新建高校和非新建高校的数据对比分析、“项目校”和“非项目校”的数据对比分析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建立保障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的体系,明确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加强对应用型高校学生的指导与服务,在评估体系的指导下科学定位,有效推动应用型高校改革与转型发展。

图片

安徽大学党委书记蔡敬民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周光礼教授以《高校分类的中国逻辑》为题,从治理视角的高校分类、中国高校分类的历史演进、中国高校分类的逻辑及改进三方面进行了主题报告。指出中国高校分类应以高效为核心思想,从推进用户导向分类、描述性分类和多元多维分类三个方面进行改进。高校分类是高等教育系统层面治理的中心工作,系统层面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处理政府与大学关系。中国高校分类经历了从科层式治理、市场式治理到政府定类、高校选型的网络式治理的历史演进。中国高校分类存在行政主导分类、规范性分类、单向度分类的三重逻辑,在普及化时代需要推进用户导向的分类,倡导描述性分类,实施多元多维分类。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

周光礼教授

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院校研究与学术规划主任,学术委员会顾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常桐善教授采取在线的方式,以《完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破评估“内卷”之道》为题,首先介绍了何为评估内卷,进而分析评估内卷的产生原因,最后提出评估内卷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指出应从加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过程与形成评估、构建高校内部自上而下的常态化评估机制、完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的增值与闭环机制三个方面入手完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破除评估内卷。

图片
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院校研究与学术规划主任,学术委员会顾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常桐善教授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育评估分会监事阎凤桥教授以《大学排行的作用与局限》为题,从大学排行的过程、利益相关者角度、大学排行的性质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指出大学排行所用信息不全面,排行认可度在利益群体外不高,大学功能存在不可比性,观念性和价值性判断的局限以及大学多样性和复杂性无法通过简化的排行结果来反映等问题。有必要对大学排行进行细致的剖析,以辨别其功用和局限性之两面性,在实践中要对其保持必要的警觉,在大学排行没有达致非要取缔的情况下,努力做到趋利避害。

图片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育评估分会监事阎凤桥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王建华教授以《论高等教育的高质量评估》为题,从量化的风险、量估的迭代、高质量评估的要义、从量化评估到高质量评估四个方面进行汇报。高等教育中的量化评估存在过度强调绩效和成果导向,忽视了高等教育的本质等局限。教育评估经历了以测量、描述、判断为核心的三代评估,第四代评估以“响应”和“建构”为核心特征,强调在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基础上决定要解决什么问题和收集什么信息,并从建构主义的视角赋予了评估全新的含义。量化评估在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提高办学效率的时代是一种好的评估范式,但当高等教育发展过了高速增长期需要强调内涵和高质量发展时,以效率为主导的量化评估就显得不合时宜。高等教育评估应从量化评估转向高质量评估,吸收量化评估的优点,同时整合非量化的信息和证据,建构利益相关者协同机制,共同参与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图片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王建华教授

大会交流第四场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育评估分会监事阎凤桥教授主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陆亭教授以《以高校分类发展、评价支撑强国建》为题,从高校分类缘于社会的需求、分类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分类是高质量体系的基础、以分类评价推动特色发展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高等教育结构和体系、使命特色各有不同,走出“象牙塔”是当代大学发展的基本特征。高校分类设计的源头应该是人才培养,实现形式是分类办学,政策导向是分类管理与评价。国家层面需要注重结构、分类与体系建设,每所高校各有特色、追求品格并相互补充。以共性标准反映高校的共同特性,特色标准要重点体现类的差异,创新导向激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活力。

图片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陆亭教授

广东培正学院校长、广东省教育评估协会会长黄崴教授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审核评估:蕴涵、问题与路径》为题,从应用型高校评估的背景意义、考察重点、路径与方法三个部分进行阐释,提出应用型高校审核应该突出对立德树人、培养过程的系统改革、教育教学体系和学生实践能力、队伍建设四个方面的考察,从结合学校自评与专家评估、坚持问题导向与结果运用、坚持线上线下结合、推进以学生为中心四条路径,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评估进行持续改进。

图片

广东培正学院校长、广东省教育评估协会会长黄崴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原院长、教育评估分会常务理事姜华教授以《我国学术评价的文化冲突及其调适》为题,从文化视角探讨学术评价的必要性、我国学术评价的文化冲突分析框架、我国学术评价的文化冲突表现及其困境、我国学术评价的文化冲突调适四方面进行了汇报。国家宏观政策对学术评价变革进行了文化引导,同时针对学术评价“失灵”现象,需要进行学术评价的文化反思。从行政文化、市场文化和本土文化构建了学术评价的文化冲突分析框架,分析了学术评价冲突的产生原因,并提出通过重构崇尚创新、学术主导式的评价体系、重塑有效竞争、适度量化的学术评价环境、重建自觉自律诚实守信的学术评价关系,以调试学术评价的文化冲突。

图片

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原院长、教育评估分会常务理事姜华教授

同济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原主任,五邑大学特聘教授,教育评估分会副理事长李亚东教授以《大学质量文化建设的思路、内涵及路径》为题,从提出大学质量文化建设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质量管理转型升级与“五自”质量文化的核心、从规范控制到质量保障走向质量文化迭代发展三方面进行了阐释。

大学质量文化建设有内生型、外驱型、外发内生型三种类型。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方案首次在政府文件中引导高校加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简称“五自”)的质量文化建设,促进“五自”质量文化有效落地需要充分认识到质量文化建设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把质量文化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各类高校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必须以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为基础;质量文化根植于学校文化不宜简单“移植”和“拷贝”。

图片

同济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原主任、五邑大学特聘教授、教育评估分会

副理事长李亚东教授

除了站位高、观点新、视野宽、创新实的大会主旨报告,本次学术年会于7月15日晚举办了以“新时代高等教育特色发展与评价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双一流’大学发展与评价研究”“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与探索”和“高校内部质量文化建设研究”为主题的四个分论坛以及民办高校评估的专场讨论,以及以“不同类型高校特色发展与评价研究”“高校内部保障与高质量发展”“'双一流’建设与大学排名”“教师教学与评价”和“高校学生实践与发展”为主题的研究生论坛。

7月16日上午,来自《中国高教研究》主编王小梅、《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李改、《江苏高教》副主编肖地生、《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副主编赵琳、《教育发展研究》副编审南钢、《高校教育管理》编辑部主任马双双、《大学与学科》编辑部副主任黄海军、《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高小立、《中国教育报》编辑王若熙等10余位嘉宾参与了主编面对面环节,就论文选题、论文写作规范、投稿与论文修改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并针对性地回应了关于论文发表的相关问题。

图片

主编面对面环节

本届年会不仅是往届年会的延续和继承,更是一次学术交流活动的创新与突破,取得了研讨内容更深、学术影响更强等佳绩,达成了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估改革的共识,进一步凝聚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学术共同体,对于有效推进高等院校分类评价,促进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与水平,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发挥了学会的积极作用。至此,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圆满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