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把试验室建在田间地头

 黄金屋3399 2023-08-05 发布于山东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李倩

8月2日,骄阳似火,酷暑难耐。在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一位位农科专家无惧烈日考验,在田间进行着科研试验。

“我们试验基地土地面积306.67亩,建有晒场、农机库、大棚等辅助设施,主要开展小麦、玉米、蔬菜、果树、经济作物、特色作物、植物保护等相关田间试验,重点突出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新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研发及示范推广等科研工作,积极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冯源告诉记者。

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农科专家在淄博市北园府食品有限公司指导

“这片是我们的玉米棉花带状复合种植试验区,分别种植了春播和夏播两季,采用2:4、3:3、3:4、4:4、3:6、4:6六种播种模式进行对比试验。看目前的长势,预计春播棉花亩产300斤至350斤,夏播棉花亩产200斤至250斤。争取利用3年至5年的时间,把玉米棉花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熟化,再推广给农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耿军一边察看玉米和棉花的长势一边介绍道。

蓖麻是盐碱地改良和边际土地利用的先锋作物,利用盐碱地发展蓖麻种植既可以缓解我国蓖麻产业原料短缺问题,又可以改良盐碱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也是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任务的积极探索。

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耿军介绍玉米棉花带状复合种植试验情况

“我们团队攻克了蓖麻杂交育种的技术瓶颈,育成了不受温度影响的'非温敏’型蓖麻雌性系,杂交率提高到了90%以上,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非耕地工业油料植物高产新品种选育及高值化利用技术’成果在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我们参与完成的'绿色润滑油和生物质产业链’成果在2018年获得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城市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杨云峰介绍,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蓖麻育种团队在广泛收集国内外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生物技术、射线处理、轮回选择、多地驯化适应等方法,选育出适应不同气候、土壤、日照长度等环境条件的蓖麻育种材料进行杂交组合,共选育出高产高油蓖麻杂交种10个,分别为淄蓖麻1号至10号,其中5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4个品种通过中国作物学会同行专家鉴定。目前,淄蓖麻系列杂交种已经推广到吉林、内蒙古、新疆等2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等16个国家。

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杨云峰介绍蓖麻杂交育种情况

为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进一步整合我市农业科研资源,加快推动农业科研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在全市设立了32个试验示范基地,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为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淄博市北园府食品有限公司在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农科专家指导下,成立了富硒小米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研发月子米粉及系列产品,新建年生产月子米粉50吨以上的生产线一条。多年来,该公司不断进行谷子品种的筛选和培育,对传统品种进行系统评价,对综合表现良好的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建立稳定的繁育基地,逐步更换生产用种,共培育出6个谷子新品种进行推广种植,为附近村民致富增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作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示范基地之一的淄博锦川河富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软籽石榴研发育种、试验示范、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通过了全国首批天然富硒土地认证。

“从2020年开始,我们为淄博锦川河富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品种选育、产品加工研发、数字化园区建设等方面的指导,立足资源优势,以特色农业为基础,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平说。

责任编辑:徐迎春
二审:张兴蕾
三审:刘峻峰
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