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背拳的5个技法特点

 等着l70smp782j 2023-08-05 发布于河北

通背拳,武术拳种之一,因流传区域较广,故流派分支较多,就其拳称而言,“背”字有用手臂的“臂”的,也有用脊背的“背”的。称通臂拳的拳家认为,此拳法以上肢动作为主,两臂运使模仿了猿猴立抡摔拍、直出穿点的动作和特点,故称“臂”。称通背拳的拳家认为,“通”意为通达,“背”乃指人的脊背,此拳强调以猿背取势,以背为法,腰背发力,通于肩臂,达于掌指,故称“背”。尽管拳的称谓有所不同,演练风格也有一定差异,但在拳理和历史渊源上基本是一致的,特别是在技术上都充分体现了腰背发力贯于肢体的特点,因此,1982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中把通背拳的“背”字定写为脊背的“背”字。武术技法的根本原理是动作具有攻防含义,各拳种的技法除遵循其根本原理外,还强调自身的技法规律,形成独有的技法特色。

通背拳是通过模仿猿的舒肢展臂、鹰的振翅翱翔、猫的扑鼠之灵等动作特点来造拳取势的,故形成其冷弹柔进、放长击远等5个技法特点:

图片

图片

一、前空后丰,拧腰合胯

前空后丰、拧腰合胯是通背拳对形体姿态的基本要求,意在蓄而后发。前空也称含胸或虚胸,要求胸廓略向内含蓄、收腹,形成空畅的形态。后丰也称拔背或探背,要求背部肌肉向下松沉、立腰、敛臀,使背部呈圆而丰满的形态。拧腰是指以腰为轴的左右旋转。腰脊在日常生活中对行、站、坐、卧等正确姿势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通背拳在背部呈圆而丰满的姿态下,要求腰部松沉,这样更有利于动作的稳健。松腰不仅能帮助气向下沉和肢体的稳固,而且更主要的是对动作的进退旋转起着主导作用,只有松腰才能保证腰脊的拧转灵活、变化自如。胯膝内合、向下蹬踩、五趾抓地是通背拳对下肢动作的基本要求,合胯也称扣胯或切胯,要求髋、膝关节微向内合、扣趾。合胯合膝是取其进退之迅速,脚趾抓地是取其生根之意。腰是发劲之主宰,腿是发力之根源。只有在发力前一瞬间形成“胸如空洞、背似锅”的姿态,拧腰切胯才能做到力从足跟起,劲从腰背发,以力通于背,顺于肩,达于指。

二、甩膀抖腕,放长击远

甩膀抖腕、放长击远是通背拳上肢屈伸和劲力蓄发及攻防兼备的基本技法。通背拳是以劈、拍、摔、穿、攒为基本掌法,其他招势变化皆由此五掌生化而来,强调练时有定规,用时无定法,伸缩往来,快速多变。在运动中,要求肩、臂各关节尽量放松并前伸,通肩达臂,力贯梢节。两臂运使犹如皮鞭,立抡成圆,大开密合。腕要舒之如绵,柔活灵便。指腕肘舒,手臂的伸缩、收放才能势随人愿。肩舒则臂长,方可击远,从而达到一寸长一寸强、放长击远的效果。

三、直出直入,冷弹柔进

直出直入是通背拳对手法的要求。无论是劈、拍、摔、穿、攒每一掌都要求手从胸中发,上下相随,三尖(手、足、鼻)相照。出手要直,回手要快,走直线、重实用。冷弹柔进则是对运劲之要求。通背拳在劲力上讲究冷、弹、脆、快。冷似手中脱鱼,弹似伸缩弹簧,脆似斧断干柴,快如流星闪电。出手为柔,力到为刚。如攒拳(冲点拳),出手为掌,点到则为拳。柔进从技击含义上讲,不提倡硬攻猛进,而是以柔为法,坚韧交错。拳谚道:出拳如发炮,用掌须坚韧,着力似冷弹,变换要交错。如劈掌当右手下劈为攻时,而左手上摆则为防,充分体现了通背拳刚柔相济、攻防兼而有之的技法特点。

四、闪展灵活,步内含腿

通背拳对步法的要求是进退要敏捷、闪展要灵活、步随身移、干净利落。要使步法起动快、运行巧,就必须做到膝关节多处于微屈状态,以身带步,上下相随。而腿法的运用又多与步法相结合,步内含腿,腿随步发,腿落还是步。通背拳腿法的运用有明、暗、奇、绝之说:明腿是指撩、搓腿;暗腿是指韬匿待机,应变发腿,又名藏花腿;奇腿是指应变奇出,乘机而发;绝腿是指腿无虚发,百发百中,专取其要害,犯者应腿即毙,内含撩阴腿,故称之为绝腿。腿的妙用借于步,步是腿的基础,步活则腿快。

五、擦挂击响,轻脆连贯

擦挂击响、轻脆连贯是通背拳独有的技法特点,也是自我操练的一种形式。在运动过程中,手与臂、腿、肩、背等部相交错时,要求蹭拍发出轻脆的声响,提高演练气氛,并体现出通背拳沾衣发劲的特点,动作要求劲力顺畅、连贯,击点准确。经常进行蹭击身体各部位的练习,有助于提高人体的抗击打能力。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