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露天电影

 浦东作家图书库 2023-08-05 发布于上海

 露天电影

□作者:姚俊

先来为朋友们做个名词解释,何谓露天电影。

顾名思义露天电影,就是在室外没有顶棚等遮蔽物的操场、绿地、滩涂等公共场地,给公众免费放映的电影。如在著名的庐山避暑胜地,一到晚上,广场上便会准时向游客放映“庐山恋”的露天电影,非常的惬意,也非常的应景!又比如在我曾去旅游过的希腊雅典,也有很多这样的“电影院”,有的在屋顶,有的在公园,周围通常会有人推着小车,兜售各种小吃,最多的是咖啡、啤酒以及白兰地等饮品。

 电影《庐山峦》剧照

                                                   当年农村露天电影现场

在这里,我要用一点笔墨,重点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存在于我记忆中的,老老早早故乡农村的露天电影。

应该说,露天电影是几代国人共有的记忆。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至八十年代末才渐渐退出历史舞台,露天电影一直担负着弥补人们业余文化生活的使命,淳朴而实用,尤其是在广袤的农村。一面幕布,一个放映员,一束光,自己搬来凳子的观众,几乎构成了露天“电影院”的全部要素,也成了在那些枯草乏味、平淡单调岁月里一道迷人的风景线。现在看露天电影是一种怀旧,是一种时尚,也是一种称之为“海派”的文化,而过去看露天电影,是一种无奈,是一种本真,更是一种谓之“穷开心”的生活。

1976年夏天,我在老家澉浦中学高中部毕业回到永红大队第四生产小队,成了一位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我边务农、边参与大队里的一些队务工作,力争去做一名先进青年。“双抢”时季到来,我积极参与《双抢简报》的编写工作;遇有战备值班,作为基干民兵,我又是在第一时间报名;接到电影轮映通知,我更是主动要求去十里开外的“红卫”大队去搬运放映机。当年,因为农村还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也没有机动车辆,所以放映队到大队放电影,一般都是由本队派员去接运。接运电影放映机可是个苦差使,而且责任性比较大,来不得有半点闪失。过去的放映机老式陈旧,关键是相当笨重,加上村上路况差,一路坑坑洼洼,我使上了吃奶的力气,在同村社员的帮助下,才把200多斤重的放映机“请”到大队放映点——永红小学操场。吃力归吃力,接放映机也有开心的地方,能在第一时间知道放映片子的片名,可以与陌生的放映员套近乎,还可以借帮忙的机会,亲手去摸一摸那些神秘的放映机部件,满足一下自己作为年轻人所特有的那种“虚荣心”和“好奇心”。

“今晚有电影看嘞”,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各家各户。晚上,乡亲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们各自抢占有利地形,却从不有为争位置而争吵的事情发生。村民以放映机为圆心,慢慢向四周扩展开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不规则矩形,有的习惯于偷懒,在学校的台阶上,铺上一张报子就算落实好了坐位,有的急急忙忙只是先来放个长板凳,再赶回家去吃饭,还有那些迟到的,干脆在前排席地盘腿而坐。更有趣的是,露天电影现场像是过节一样的热闹,年长的手摇一把蒲扇,似老友重逢,不断交头接耳;小孩子相互追逐戏闹,不时有哭叫的声音传来;大姑娘们梳着二条油光呈亮的辫子,羞涩地聚拢在一起,而大大咧咧的小伙子,趁着夜幕降临,一点一点向姑娘群里挪动,仿佛那里有了超强的磁场在吸引着他们。因此,看露天电影也成了当时不同村落男女青年互相照个面、相个亲的绝佳场所。总之,一到看露天电影,男女老少笑逐言开,人人脸上挂着愉悦的表情,纷纷期待着一场视觉盛宴的到来。

随着音乐声响,电影正式开演了。放映机的光束照在屏幕上,喧闹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全神贯注地投入电影情节中。正片开映前,一般会先播放一到二期的《新闻简报》或放一些与教育、农业、科技有关的影片。加片放完,开始放正片。那时都是单机放映,每卷放完后需要换胶片,此时,屏幕上会出现一些来回走动观众的头影,机灵的孩子趁机举起双手,在光束的照射下,做出公鸡、玉兔、狗头等奇形怪状的图案,惹得现场笑声不断,使短暂的换片时间也不再寂寞。

                                                   单机放映机

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特殊年代,放映的片子一般都是以革命战斗故事片居多,如《铁道游击队》、《上甘岭》、《英雄儿女》、《打击侵略者》、《地道战》,还有《青松岭》、《闪闪的红星》、《春苗》等等。每放一部电影,影片中那些经典的台词总会在成年人或小孩中流传很久,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笑风生的“热词”,如“高家庄,高,实在是高”;“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我们发誓,今生今世,你非我不嫁,我非你不娶”……!那个年代,尤以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最为盛行,最早的也是公映次数最多的有《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灯记》,后来陆续又推出了《龙江颂》、《杜鹃山》、《海港》、《白毛女》、《奇袭白虎团》。记得有一次,乡亲们正在观看影片《龙江颂》,当片中出现一个名叫黃国忠的阶级敌人大喊:“哎——再加把劲,把火烧得越旺越好!”时,大家愤怒的心情达到了高潮。谁知,此时电影场外,真的传来了“救火呀,大家快去救火!”声嘶力竭的呼救声。原来,在离放映场不远的一家农舍因电器短路而引发了火情,听到求救声,在场的成年男性都毫不犹豫地前去救火,由于扑救及时,避免了一场可能会殃及近邻的大火发生。事后,每当有人说起这句台词,大伙都会在轰堂大笑后做起“鬼脸”,生怕落得一个被“揩屁股”的下场。“揩屁股”在老家农村习俗中,通常是老人用“草纸”在讲粗话脏话小孩的嘴巴边掸一掸,寓意除去不吉利的东西,即是揩了屁股,求得吉祥安康!这是一种对那些嘴巴不干不净人的惩戒行为。

每每电影散场,总会留下一拔人马,我也会成为其中的一个。我们捡纸盒、洗果浆、扫瓜子壳,把“战场”打扫得一干二净,确保第二天学校准时出操。完成了最后使命,我觉得一身轻松。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仰望天空,只觉得多情的月儿在头顶静静的照着,我走一步,它也走一步。走过村庄,穿过树林,它依旧黙黙地跟着我,如影随形。此时,一阵晚风吹过,似乎送来了月亮对我说话的声音,小伙子你辛苦了,我陪伴你回家……。

“青春无悔,岁月有期;花开无香,花落满襟”。翻阅人生的日历,许多往事随着年轮的增加而渐渐模糊,甚至于忘记。唯有这露天电影的场景,仍就历历在目,清晰可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