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世奎:龙堂圣井的传说——武邑一村一故事(二)

 梅君小苑 2023-08-05 发布于河北

龙堂圣井的传说

在何家村东北1公里处,三奶奶庙前,有一口古井叫龙堂圣井。所谓“龙堂圣井”,顾名思义,就是以附近有何家龙堂村而得地名,以能“悬瓶求雨”而得“圣”名。关于圣井求雨,还有一段颇为神奇的故事呢!

话说清朝时期,有一年夏天久旱不雨,稼禾干枯。武邑知县见此天灾,焦急万分,又无可奈何。正在这时,颇有学问的县丞为之献策,说在武邑县城西北30里处有一古井,史称“龙堂圣井”,求雨颇为灵验,可前去一试。知县闻听此言,半信半疑,但又想一试。于是择一吉日,在众衙吏簇拥下,前往位于何家龙堂的“龙堂圣井”求雨。行至庙前,知县毕恭毕敬给三奶奶叩拜行礼,并当众许愿,若三日内天降甘霖,愿一步一磕头,来庙里拜谢三奶奶威灵。然后按惯例,将净瓶悬于“圣井”之半,带众人虔诚祈祷。礼毕 ,知县随即打道回府。刚行一里有余,突然天气骤变,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刹那间就下起了瓢泼大雨。知县见状大喜,没想到此圣井如此灵验,真是上苍保佑,福泽于民。

回到衙门后,知县又为还愿的事犯了难。身为一县之主,当初许下诺言,不能言而无信。可当真一步磕一个头,三十多里路程,的确非恒心所不能致。知县正为此事踱来踱去愁眉不展时,县丞又献一策,于是依计而行。还愿那天,县丞命人找来一把步尺(旧时的一种丈量工具),在县衙门前,标准的测量出一步的距离,然后知县在一步之处磕头行礼。起身后,命县丞和众衙吏一起,步行到三奶奶庙,代知县还了愿。

从此,这个村独特的求雨方式就在方圆百里传开了,并且“龙井圣堂”求雨的灵验度也比别的地方高。别的地方有扫大坑的,但无论怎么扫、怎么求,老天爷就是不下雨。只有“龙井圣堂”百求百灵,故称此井为“圣井”。

为此,清时章汉题诗曰:“鼎峙连三线线,龙蟠隐一泓。井甘传汉代,堂古著村名。两水晴波拥,千庄暮霭平。桑林来长吏,四野看云生。。”

(本故事由村民口述,韩世奎整理)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韩世奎:朱家庄村中的神秘大坑——武邑乡村故事(一)


作者简介:韩世奎,退休干部,1975年至1990年任教师,后改行从政。先后在武邑县政府、赵桥镇政府和县委农工委供职。爱好写作,曾在《衡水日报》等报纸刊登稿件几百篇,并获河北省好新闻二等奖。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