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月15日,亲临云南前线检查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战备工作和审修作战计划的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杨勇、何正文,总后勤部副部长张贤约,在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刘志坚、副司令员张铚秀,13军军长阎守庆、政治委员乔学亭、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刘桐树、副参谋长陈哲等人的陪同下,登上了位于河口县中越边境地区的制高点四连山。 总部和军区诸位首长在四连山上用40倍大型望远镜进行观察,将越南境内的红河东西两岸整个战场尽收眼底,最远可以看到位于纵深20余公里处的柑塘市北山。杨得志司令员最终定下了云南方向自卫还击作战的决心:以老街、柑塘为主要突击方向,在部署上集中13军、14军全部力量,以红河为战斗分界线,13军在西岸,14军在东岸,并肩对越军实施突击,首先歼灭老街、柑塘地区守敌第345师及其地方部队,尔后再歼敌第316A师。 13军原本隶属于成都军区,是遵照中央军委1978年12月8日命令开赴云南前线,加强云南方向作战力量的。按照昆明军区原先制定的战役计划,云南方向对越作战以14军为主力,13军配属14军作战,处于从属地位。如今根据杨得志司令员定下的决心,13军有了属于自己的主攻方向和作战任务,与14军的关系从指挥与被指挥变成了协同作战。用杨司令员的话说:“从整个情况看,你们两军(13军和14军)的任务拟以红河为界好,便于遂行各自的任务,并有利于完成总的任务。” 昆明军区司令部以杨得志司令员在四连山上定下的决心为依据,迅速拟制了云南方向的作战方案,并于1月19日上报中央军委,中央军委经过慎重研究,于2月9日批复同意。根据这一方案,13军和14军的任务和部署分别是: 13军配属高炮65师(欠2个团)、炮5团、炮18团、军区坦克团(欠1个营),由北山至坝洒地段强渡红河,其37师以一部兵力歼灭谷柳之敌,主力从布亭至谷珊地段由北向南实施突击;38师以一部兵力插至代乃以西1662至1663高地一线,阻敌316A师增援,师主力歼灭坝洒之敌后转为军预备队;39师直插朗格姆车渡,断敌退路,形成对内对外正面,协同军主力歼灭红河西岸之敌。 14军配属高炮616团、炮213团、炮49团一个营、军区坦克团1营,由一条半至22号界碑一线越过边界,其40师歼灭老街、班菲、坂甘、朗洋之敌后,协同42师歼灭红河东岸之敌;41师首先歼灭马店、孟康、发隆地区之敌,尔后以一部兵力沿新马盖、北河进攻,插至班奈、楠记地区组织防御,保障军主力左翼安全,师主力为军预备队;42师首先歼灭那马、班老地区之敌,尔后直插郭参、铺镂,形成对内对外正面,对敌达成合围,协同40师歼灭红河东岸之敌。 沿红河两岸布防的越军,除了主力部队第二军区345师(下辖步兵118团、121团、124团和炮兵190团)之外,还有黄连山省军事指挥部所属192团、254团,永富省军事指挥部所属194团,以及各县独立营、边境公安屯等地方部队,总兵力2万人左右。 黎笋集团早在70年代中期抗美救国战争尚未结束之际,便暗中以我为敌,积极在北部边境浅近纵深地区进行兵力部署和战场建设。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形成了主力部队、地方部队、民军相结合的纵深梯次防御部署。并以大量的野战工事、明碉暗堡、堑壕坑道,在各个要点构成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体系。 在主要支撑点上配置有高射机枪、轻重机枪、火箭筒、迫击炮、无坐力炮等多种轻重武器,构成远近、曲直、上下、明暗相结合,侧射、倒打的交叉火力网。边境一线布设有各种地雷,密度较大,大多数地段设置有铁丝网、竹签、陷阱等障碍。在防御地域内,储备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粮食。而且越军还有一整套在复杂地形条件下长期作战的经验和狡诈多变的战术手段,是不可小觑的敌人。 1979年2月16日夜,13军和14军各一部开始行动,揭开了云南方向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的序幕。 13军方向:16日21时,部队利用夜暗,秘密迅速地以冲锋舟、橡皮舟分别在瓦窑、北山、龙沙河、吉旦、甘蔗园等7个渡场偷渡红河(作战打响前夕,昆明军区将强渡改为偷渡)。至17日7时,先头部队占领了各个滩头阵地,控制了要点,掩护后续部队渡河和架设浮桥。8时,3个舟桥渡场及1个门桥渡场开设完毕。13时,军主力全部渡过红河,投入作战。经过一天战斗,在河口至龙博河长达48公里的地段上,全线突破了越军防御前沿。37师逼近了谷柳、保胜后山,38师攻占了坝洒地区大部分阵地,39师主力进至387高地外围。 14军方向:为了分割围歼敌人,组织了6个步兵营又1个步兵连的穿插、迂回分队,于2月16日17时至22时,先后越过边界,向预定地区前进。17日7时,各师按计划向越军发起进攻。经过一天战斗,在河口至老卡长达81公里的地段上,突破了越军防御前沿,40师攻占了小曹地区;41师攻占了孟康和发隆部分外围要点,对该敌形成合围;42师在接敌中夜袭拉敏成功,于当日黄昏前攻占了拔坡、班老。 2月17日,也就是自卫还击作战正式打响的第一天,13军和14军2个军(6个师)共计8万余人的兵力(含加强部队)全部展开,同时向红河两岸越军发起全线攻击,进攻正面宽达129公里。如此大规模的进攻,却被侦察情报保障能力极为糟糕的越军判断为红河两岸仅各1个团。因此,虽然被打了个猝不及防、措手不及,越军却并不惊慌,立即调动位于战役纵深、执行机动作战任务的部队增援一线。 基于对我军参战兵力的严重误判,越军总参谋部和第二军区于18日命令驻扎在莱州省封土、平卢地区的头等主力师316A师,以师主力(步兵148团、174团、98团7营和炮兵187团)贸然东进,沿10号公路经沙巴增援老街、柑塘地区之敌,企图侧击我军,扭转战局。由于实力对比悬殊,316A师非但未能挽救老街、柑塘地区的败局,反而在代乃、沙巴地区遭到我军沉重打击,损失3000余人,不得不狼狈退入沙巴以西的黄连山区。 越军能够把2个军的兵力误判为2个团,除了无线电技术侦察、战场武装侦察水平太过低下之外,关键在于昆明军区采取了一项非常有效的战役伪装措施,成功地迷惑了敌人:规定进攻发起时,师属以上大口径火炮不参加炮火准备,突破敌人前沿主要使用团营属火炮进行火力支援,这就给越军造成了错觉:既然没有发现中国军队师属以上炮兵参战,那么其兵力规模顶多也就是团级;至于前沿部队上报的敌情,那是他们不会观察和判断情况,把情况估计得过于严重。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