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词 联 话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这里有最美的古诗词与深度解析,读多了你会写诗的。 人生的追求和意义是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或许每个人都曾在心里问过自己无数遍。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人都在埋头向前,而在埋头向前的日子里,大家却也都忘记了停留,忘记了欣赏路边的风景……,甚至忘记了出发时的初衷。 日子纵然忙碌,生活纵然要继续,但,我们真的需要让心拥有“停留”的自由,让灵魂拥有栖息的地方。 一起来读诗吧,在泛着幽香的古诗词中,寻找那份珍贵的惬意,洞参那份纯粹的淡泊。 追追逐古诗词,汲其墨香,濡吾心境;诗巷在本期要跟大家分享的,乃是一首风格洒脱的小诗。 这首诗虽然出自宋朝一位不出名的诗人之手,但它却堪称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此诗四句皆可治愈人心,读懂它,我们也便读懂了人生的意义。 眠石 宋·饶节 静中与世不相关,草木无情亦自闲。 挽石枕头眠落叶,更无魂梦到人间。 作者与背景 饶节,字德操,自号“倚松道人”,我国北宋的诗僧。 饶节曾投名于曾布的门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读书士子,但是后来因为与曾布在观念等方面出现分歧,所以饶节便出家为僧,过着幽僻而闲散的生活。 就诗作来说,饶节因为长年在山中修身养性,所以他的诗往往都很朴实恬淡。 陆游曾评价饶节的诗“为近时僧中之冠”,由此可见饶节诗的魅力,也足以见得饶节在诗歌方面的造诣。 我们这里所分享的这首诗是饶节的代表作之一,主要展现他为僧时生活的一面。 深度解析 僧人的生活与品性往往与一个“静”字紧密相关,而此诗的首句就很充分地道出了这一点:静中与世不相关;生活于僻静之地,俗世之中的一切都与“我”无关。 从开篇方式来讲,此诗显然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出来。 “静”字不但在写作者的居住环境,其实更是在形容他的心境。 “与世不相关”与“静”字之间形成严谨的逻辑关系,在补充内容的同时,也将首句中的脉络体现出来。 只有居所静、心境静,人方能超脱于俗世之外,方能抛开那些琐碎的人与事。作者一语道出天机,让首句拥有了喷薄而出的气势,让后面的内容有了“追加”的基础。 首句写作者自身,承句则从人物(作者)转移到其他物象上来:草木无情亦自闲;那些花草树木也脱离了世俗之情,显得格外悠闲自在。 在这一句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物象“草木”活化,让它拥有了和作者一样的情怀。 “无情”指的是俗情,也就是一种宁静致远、淡泊无争、不喜不悲的高雅情怀。“无情”与后面的“闲”字相互搭配起来,把草木的那种独守宁静、独守自由的潇洒形象体现得活灵活现。 当然,作者表面上在写“草木”,实则在写他自己,他将自己的那种从容面对生活、不关俗世纷扰的心境通过“草木”很好地予以展现。 在诗词中,这是一种常用的“借物抒情”“借物言己”的手法。在这种手法的作用下,诗的韵味会变得更加耐品。 后两句的描写重点又从“草木”转移到了作者身上:挽石枕头眠落叶,更无魂梦到人间;将石头当做枕头,就着落叶躺下来,就连梦中的情景也与俗世无关。 贾岛有云:就凉安坐石,煮茗汲邻泉;蔡确有云: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在这样的诗句中,作者都提到了“石”字,而这普通得再不过的石头,却又为诗别添了不尽的自然灵气。 饶节在此诗中,也同样借助“石”来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悠然自得的心境,临摹了幽静雅致的画面。 如果在此处,作者没有以“石”为物象,反而直接拿“床”“簟”这类物象来入诗的话,定然不会收到如此饱满的闲适韵味。 为什么?因为“石”乃大自然中的未经人手的“材料”,所以它代表的也必须是原汁原味的自然气息,是不染世俗之味的纯真情怀。 作者以“石”为枕,直接就着落叶躺下来的这种举动,又无不体现出他随性而为、热爱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高尚品性,无不体现出他淡泊无争、享受僻静的生活态度。 “挽石枕头眠落叶”是以实际行动刻画人物、抒发情感,而“更无魂梦到人间”则是从虚象方面进一步丰富了内容,对前一句的蕴意做出补充,让诗中的那份淡泊、洒脱之意得以升华,将作者潇洒面对生活、安然笑看人生的高姿态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 与其在名与利的争夺中束缚肉身、腐蚀灵魂,不如在嘈杂的俗世外拥抱自然、安享宁静,这又何尝不是人生的意义呢?这又何尝不是面对人生的一种姿态呢? 倦来卧石行扶杖,不问朝堂那点名;一首读完,神清气爽。 |
|
来自: qiangk4kzk8us4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