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身怀绝技的“大师”们,这些“大师”们的伪装技巧令人叹为观止。它们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颜色、形状和纹理,与周围的环境完美融合。有些动物会模仿其他物种的外貌,以躲避天敌的追捕。它们的伪装能力如此惟妙惟肖,以至于很难分辨出它们的真实身份。这种绝技使它们能够成功捕获猎物,同时避免被其他捕食者发现。这些伪装技巧是它们在自然界中生存和繁衍的关键,也是它们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本文将为大家盘点十大可以变色的动物,它们有:变色龙、乌贼、叶尾壁虎、拟态章鱼、变色蛇、兰花螳螂、雷鸟、比目鱼、躄鱼、变色蛙。下面一起看看详细内容。 1、变色龙(学名:Chamaeleonidae) 避役科俗称变色龙,与鬣蜥科同属于鬣蜥亚目。主要分布于非洲东部与马达加斯加。变色龙的皮肤被颗粒状鳞覆盖,真皮内有多种色素细胞,能随时伸缩,变化体色;头上有钝三角形突起;双眼各自独立,可以自由转向不同视角。一些种类的变色龙是根据周围环境来变换体色,而另一些则是用体色来表达情绪:当受到威胁或赢得配偶时体色最为鲜艳。也有表现身体状况的颜色:发黑是身体状况变差和发怒,发白则是体温过高时。舌头较长,几乎与躯干等长,捕食时通过舌尖产生的巨大吸力吸住猎物(一说舌尖上面有黏液,捕食时,舌头能迅速“射”出,黏住昆虫)。尾较长,善于缠绕在树干上。 2、乌贼(学名:Sepiida) 墨鱼目,又称乌贼目,简称“墨鱼”或者“墨斗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鞘亚纲十腕总目的动物。尽管此类动物的名称中有“鱼”一字,但它们并非鱼类,而是头足纲的软体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门,乌贼其实也是有十只触手,但是其中两只被隐藏在体内,所以从外观上看会误以为只有八只触手。乌贼是头足纲内所有物种里脑袋比例最大的,这也意味著乌贼拥有非常高的智商,它的皮肤并且身体能根据环境在1秒内完美变色,精密程度远胜变色龙等脊椎动物。但灵活性和拟态的能力不如章鱼。 3、叶尾壁虎(学名:Uroplatus) 叶尾壁虎都有伪装的功能,大部份都呈灰褐色至黑色或绿褐色,身上的斑纹仿佛树皮。它们的伪装主要分为两类:叶子及树皮。伪装叶子的是角叶尾壁虎及枯叶壁虎,是最细小的两个物种。其他的都伪装成树皮。一些物种在皮肤上有片状物,它们会将此贴在树上,在树影下令它们完全消失。叶尾壁虎很少会作为宠物出售。它们大部份都因伐林及失去栖息地而受到威胁,故很多都被移离野外。世界自然基金会将叶尾壁虎列为“十大濒危物种”,不受非法贸易的影响。 4、拟态章鱼(Thaumoctopus mimicus) 拟态章鱼是章鱼科拟态章鱼属的唯一一种,身长60公分,直到1998年才被发现。居住在东南亚的苏拉威西岛海域。拟态章鱼是自然界顶级的伪装高手,拟态章鱼以非常厉害的拟态能力称著,可以伪装成海蛇、蓑鲉、蛇尾、比目鱼、鱼、海葵、水母、狮子鱼和虾蛄的容貌。拟态章鱼的身体有数万个色袋,叫作“色包”,它靠一个复杂的肌肉网络控制。色包含色素,并靠色素 (颜色) 来表现多种色度。通过放松或收缩色袋,拟态章鱼仅用不到1秒就能让自身与任何背景颜色及图案相一致。 5、变色蛇 变色蛇,顾名思义,会变色。但恰恰因为具备变色能力,卡普阿斯泥蛇将自己隐藏得很好,直到后来才发现这一新物种。根据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的声明,改变皮肤颜色在变色龙等爬行动物身上十分常见,但在蛇身上相当罕见。科学家目前尚不能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动物专家把这条红棕色的蛇放到没有光的桶里,几分钟后把它拿出来时,它几乎通体都变成了白色。一般爬行动物改变皮肤颜色往往是为了伪装自己,躲避捕食者,不过目前还不清楚这条蛇为什么会通体变为白色。变色蛇生活在印尼婆罗洲的卡普阿斯河流域,出没于河流沿岸的湿地和沼泽地区,主要以老鼠和鱼类为食。变色蛇的胆子特别大,在吞食的过程中,有人在旁边也并不影响进食。其大约有半米长,但毒性非常强。 6、兰花螳螂(学名:Hymenopus coronatus) 兰花螳螂是花螳螂属的一种,居住在马来西亚热带雨林和印度尼西亚。因形态似兰花而得名,大小长约7cm,身体的颜色有粉红色也有白色,能在兰花等花上进行攻击拟态以方便进行捕食猎物。它们最擅长的诡计就是伪装术,其拟态造型似花,色彩鲜艳,轻而易举地骗来传粉或盗蜜的昆虫,成为自己的美餐,同时它又很难被天敌发现,从而也很好地保护了自己。谁说守株待兔不是狩猎的好方法,兰花螳螂就是典范,不过关键是人家美得像花儿一样啊。 7、雷鸟(学名:Lagopus) 雷鸟又叫雪鸡、柳鸡,是鸡形目松鸡科雷鸟属动物的统称,会飞。全世界共有4种雷鸟,我国产有2种:柳雷鸟和岩雷鸟均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雷鸟主要分布在北极苔原冻土带和高山的树线以上地区。它们的体长约为40厘米,擅长奔跑和飞行,速度快,甚至可以在雪地上迅速奔驰。雷鸟被誉为鸟类界的“变色龙”,因为它们的羽毛颜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冬季,雷鸟的羽毛与大地的银装相呼应,雌雄鸟都呈现出全身雪白的色彩。而春天到来时,雄鸟的头部、颈部和胸部会换上春季羽毛,带有栗棕色的横斑。雄鸟在繁殖前还会有换羽的习性,展示出华丽的羽毛来吸引雌鸟的注意。夏季,雷鸟的上体羽毛会变成黑褐色,并带有棕黄色的斑纹。而在秋季,当植被枯黄时,雷鸟的羽毛会变成黄栗色。 8、比目鱼(学名:Pleuronectiformes) 鲽形目是辐鳍鱼纲的一目,包含一支肉食性底栖鱼类,统称为比目鱼,现存600余种,典型特征是身体扁平宽阔,且双眼位于身体同一侧。我国部分地区将各类比目鱼统称为多宝鱼,比目鱼是可食用的经济鱼类,多为海产,栖息于热带到寒带中等深度的大陆架海域,少数生活在淡水中。长有双眼的一侧身体为背面,颜色较深;另一侧为腹面,颜色较浅。沿背腹缘分别具长形的背鳍和臀鳍。休息时平卧在海底,部分身体经常埋入泥沙中,有些比目鱼的背面颜色会变得接近于环境色,以与环境融为一体,避免被捕食者发现。 9、躄(bì)鱼(学名:Antennariidae) 躄鱼科是辐鳍鱼纲目躄鱼亚目的一科,分布于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及亚热带海域,也见于红海。其下的鱼身体短粗,有些种带有棘刺。它们通常栖息于海床上,移动缓慢,在身上覆盖伪装物以待猎物靠近。其下有少数史前物种。它们除了能够变色,怪异的造型想必更加吸引人,背上鱼鳍要不就是特化成“钓鱼竿”,要不便是凸显在头顶,配上躄鱼松垮的外貌,实在难觉得这家伙竟是条鱼。 10、变色蛙(学名:Rhacophorus) 变色蛙其实就是树蛙属,是无尾目树蛙科下的一个属,全世界大约有80种,大多皮色美丽,并能随环境不同而变色。主要分布在东亚包括台湾、中国和日本,南亚包括印度和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树蛙趾间有蹼,趾末端有吸盘,善于爬树,但也常到地面活动,它们较常在夜间行动,捕食昆虫、蜘蛛、蚯蚓、苍蝇、蚱蜢等。 十大可以变色的动物,榜单主要通过检索相关网络平台查找出能够改变自身体表颜色的动物,以及它们的知名度、所改变颜色的差异程度、趣味性等得出。如有疑问,欢迎在末尾评论/批评指正。 |
|
来自: 自由翱翔-zyax > 《美图 摄影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