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术研究》专题 · 2023年第4期丨美术理论与批评

 顺其自然h 2023-08-06 发布于北京
图片

《美术研究》2023年第4期封面

陈琦 《初本》2016年 水印版画 

图心:159.5×159.5cm

图纸:180×180cm

美术理论与批评专题

本期《美术研究》刊载6篇美术理论与批评相关的学术论文,现将论文提要发布如下。

“画院 美术馆”发展模式的思考

张百成

内容提要:“画院 美术馆”模式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主要指画院与美术馆合并,即“同一班底,两块牌子”的机构。与画院内设美术馆大多服务于本地、本院的艺术家有所不同,“画院 美术馆”模式中的美术馆是各地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是化育大众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本文在对数十家“画院 美术馆”模式的机构进行分类梳理的基础上,对其主体职能、机构设置、人才配备以及运行机制等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力图呈现出“画院 美术馆”模式的客观现状与发展取向。这一研究视角对复合职能的当代画院与美术馆发展提供了借鉴。

张百成 中国美术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图片

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

图片

黑龙江画院·黑龙江省美术馆

图片

兰州画院·兰州美术馆

目击而道存

——《千字文》的版本流传与汉字字体系谱意识

周 博

内容提要:本文从广义的版本视角出发,对《千字文》的版本流传和汉字字体的视觉系谱意识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南朝梁武帝时期诞生的周兴嗣《千字文》在过去1500多年的时间里形成了一个汉字艺术的大传统,而且《千字文》从一开始就与汉字“诸体”的概念相关,从早期的真、草二体,后来逐渐演化出四体、六体、十体乃至百体的字书系谱。这种“目击而道存”的诸体千字文现象成为汉字字体谱系的一道独特风景,并对日本江户时代之后的书体和图案文字创作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版本的角度来看,《千字文》的流传可以说是古代东亚“书籍之路”的一个重要的例证。然而,纸张和开本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借助今天的信息技术和图表设计语言,统合手写时代、印刷时代和信息时代汉字字体变化的关键节点,并接续《千字文》这个中国乃至东亚汉字艺术的大传统,将是我们今天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周博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

图片

历代“千字文”作品  赵孟頫(款)《六体千字文》卷(局部) 23×1448cm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历代“千字文”作品   俞和 《篆隶千字文》册页装(局部) 每页21×24.7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艺术介入城镇特色发展的趋势与策略探究

徐忠义

内容提要: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艺术的有效介入给城镇发展带来诸多机遇,但现实中其发展状况并不乐观。村落和古镇持续减少、人才流失与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现状未持续好转、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产业发展迟滞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国家针对城镇化发展所提出的“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等模式,其大多仍以经济产业为导向,城镇发展陷入“千镇一面”的同质化问题。

事实上,国际与国内艺术介入推动城镇经济发展的案例屡见不鲜。艺术介入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国城镇本土文化,融合城镇现代建设的特点,形成新的发展模式。艺术与本土文化融合,整合资源优势,挖掘内在潜力市场空间;通过强化城镇自身品牌的优势,促进以人为本的人文价值、文化传承的历史价值、融合自然的共存价值、和而不同的思想价值、实事求是的科学价值。最终,全面提升大众文化素养,以艺术的方式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艺术介入城镇是改善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千镇一面”现象与诸多现实问题的有效方式,本文试图探究艺术介入城镇建设的可行性方式,并大致从本土文化、社会经济、品牌文化、产业特色、大众文化等五个维度展开讨论。

徐忠义 艺术学理论博士 

中央美术学院招生处副处长

物·景——新疆油画风景创作与教学特色研究

金荣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疆油画家的规模不断壮大,同时也对美术专业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文通过对新疆油画风景创作与教学的研究,总结并分析新疆风景题材创作的背景以及形式语言的探索。以此在油画教学中对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加强专业知识,从而为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金荣 博士 新疆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图片

新疆艺术学院教师作品  马勇 《峥嵘岁月3》 2020年 布面油彩 120×120cm

图片

新疆艺术学院教师作品  胡江 《光耀天山-2》 2022年 纸本水墨 80×180cm 

图片

新疆艺术学院教师作品  莫合德尔·亚森 《百花齐放》 2022年 布面油彩 80×100cm

立足传统、承续学脉:新疆当代风景油画创作与发展

朱红娇

内容提要:当代新疆风景画家们不拘泥于对客观自然风光的描摹,力图将绘画本体语言与自然景物结合,把自身的感受和情感融入到创作中。在创作内容上他们将自然风光、地域特征、时代精神以及自身艺术风格有机结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创作观念,同时受新疆特殊艺术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方面显示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画家的特殊面貌。他们在创作上植根本土、立足传统、承续学脉、兼收并蓄,促使新疆风景油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特征。

朱红娇 新疆艺术学院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西部地理文化浸润下的新疆油画风景四重维度

李万云

内容提要:新疆具有典型的西部地理特征,也是东方文明、中亚文明和西方文明融汇的中心地带。在历史的演进中形成了雄浑、阔大、慷慨、苍凉的文化品格。这种浓烈鲜明的文化品格是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在人文精神上的终极投射,呈现出西部大地的本质力量。在这种内在力量的漫长浸润下,产生了新疆油画风景独有的人文与精神特质,体现在以下四个维度:视觉的维度;情感的维度;语言的维度;哲学的维度。

李万云 新疆艺术学院教授

图片

新疆艺术学院教师作品  李万云 《天山辉煌》 2023年 布面丙烯 120×200cm

图片

新疆艺术学院教师作品  郭维阳 《铁血丹心――土尔扈特》 雕塑 尺寸可变  

图片

新疆艺术学院教师作品  王铁 《夏提古丽》 2022年 布面油彩 90×80cm

学报编辑部 戴陆 / 整理

本期编辑丨孙文

主编丨吴琼
编辑丨何逸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