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也被誉为书法大师

 蓝鹰书院 2023-08-07 发布于北京
文/本院首席鉴美官  华勇
       
清朝末年,清廷腐朽,导致国家和人民惨遭列强欺凌。
危难关头,无数爱国人士无惧生死,救国救民。
当年,梁启超生逢乱世,拥有一颗爱国心的他也和诸多爱国人士携手努力,一心只为改变国家的命运。
梁启超堪称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一生为国为民,书法技艺也超群绝伦,因而被世人誉为书法大师。
         
梁启超自幼即表现出非凡的天赋,且学习刻苦努力,因而其小小年纪就已拥有踔绝之能。12岁时,其到广州应试,之后中秀才,17岁那年中举。
起初,其只是一个埋头苦学的优秀学子。故而,其虽文采斐然,学富五车,却仍无开阔的眼界和先进的思想。
可是自从遇到了康有为之后,其思想突然发生巨大转变。
从师康有为之后,梁启超幡然醒悟,深知唯有打破旧世界的桎梏,方能开辟一个新世界,从而让国富民强的盛景呈现。可是若要如愿,则须得唤醒那些仍未清醒的国民。
而后,梁启超积极发挥自己的才华,不断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先进思想。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也愿意追随这股旧时代中涌动的清流。
后来,梁启超与康有为团结各省举人共同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运动,这也标志着维新变法正式拉开序幕。
几个月之内,梁启超已不再是一名普通士子,而是摇身一变成为家喻户晓的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
梁启超之后与黄遵宪等人联手创办了《时务报》,其还写出了载入史册的《变法通议》等诸多文风犀利、观点独到的文章。
彼时,其始终在竭尽所能,为变法做宣传。
他在这些文章中明确指出:中国要强盛,必须进行变法,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此外,其还在文章中积极介绍西学,呼吁人们:唯有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制度,方可让国家变得富强。同时强调应该实行君主立宪,此乃变法中最根本的问题。
这些主张大胆、新颖,在当时那个落后的封建社会中自然是引起了巨大轰动。
不过,有人欢喜有人忧。
那些反对维新运动的迂腐之人却恼羞成怒,他们当时颇为嫉恨康有为、梁启超等拥有先进思想的有识之士。于是这些居心叵测之人暗中使坏,千方百计地阻碍宣传工作。
可是梁启超意志坚定,从未动摇,一直在积极开展宣传工作。他不断为青年学子阐述康有为的改制理论,宣传先进的维新思想,培养大量维新人才。
甲午战争后,国破家亡,清王朝无力抵抗侵略者,帝国主义趁机瓜分祖国山河。
康有为见状,终日忧国忧民,遂前往北京,组织救亡活动。
后来,梁启超也赴北京,与康有为共同行动,四处宣传爱国救国思想,全力以赴挽救国家。由于维新运动不断高涨,梁启超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然而,清廷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极力打压变法的参与者及支持者。最终,变法宣告失败。诸多有识之士惨遭戕害,而后,梁启超也被迫逃往日本。
流亡日本期间,梁启超的政治思想日渐变得保守,其反对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提倡的推翻封建王朝的政治主张和立场,一如既往地追随康有为,仍坚持改良。
为进一步控制和利用舆论,让保皇派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梁启超加大力度宣传,甚至不断鼓吹“斥后保皇”。
梁启超还有一个伟大成就:其积极进行文学改革。
其曾在自己的作品中积极推广“诗界革命”,批判昔日的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称此举不可行。
当年,其还大力倡导对小说进行改革。
由于梁启超的文章风格十分超前,已然突破传统,与众不同,故而被誉为“新文体”。他还呼吁新文化运动,力挺五四运动。
梁启超不仅拥有高超的文学才华,其书法技艺也超群绝伦。
其在一生中耗费颇多心血研习中国书法艺术,早年,其主要是钻研欧阳询的书法。
因其天资聪颖,日渐掌握了欧阳询的技法精髓。
后来,其开始研习康有为的书法以及宗汉魏六朝碑刻,书法技艺日益精湛。
因其天赋异禀,加之精进不休,终成一位书法大师。
梁启超多才多艺,一生中在多个领域皆取得了璀璨成就,其中包括哲学、文学、史学、法学、书法等领域。
尤其是在史学方面的研究成绩最突出,他堪称20世纪前期创建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其曾发文系统批判了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史学,甚至提倡“史学革命”。
毋庸置疑,梁启超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其一直致力于中国社会的改造。
为推动祖国发展进步,早日实现国富民强的宏图伟业,其倾尽毕生心血,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而,其值得敬重。
遗憾的是,他的政治主张因时而异,时常变化,前后矛盾,故而无法让世人信服。
可以说,他的政治主张是虎头蛇尾,前期轰轰烈烈,惊世骇俗,可是到了后期却颇为混乱不堪。
即便如此,梁启超依然不愧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非凡人物,他曾为国家所作的贡献,祖国和人民将会永远铭记于心。
因而,其伟大功绩早已载入史册,也必将千秋传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