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血两虚导致失眠的2个好方子

 bearmedic 2023-08-07 发布于北京

前期给大家介绍了失眠的各种可能原因。详细见前期文章:

血虚可以导致失眠但是失眠不全因为血虚

其中血虚就可能导致内热上冲至脑,导致失眠。此时服用清朝名医王孟英创制的玉灵膏(主要是桂圆肉加西洋参蒸制而成)效果会非常好。因为桂圆肉本身就是安神补气补血定志助眠的好药。

Image

《神农本草经》:“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魂魄,聪明。”

其中所说的安志,就是其补血安神有助睡眠的作用。其中所说的厌食,指的是其具有味甘补脾气健脾的作用。

所以说玉灵膏是气血双补,补脾开胃安神助眠的第一食疗佳品。

Image

玉灵膏源自清朝中医名家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

“玉灵膏 一名 代参膏。自剥好龙眼,盛竹筒式瓷碗内,每肉一两,入白洋糖一钱,素体多火者,再入西洋参片,如糖之数。碗口幂以丝绵一层,日日于饭锅上蒸之,蒸到百次。凡衰羸、老弱,别无痰火,便滑之病者,每以开水瀹服一匙,大补气血,力胜参芪。产妇临盆服之,尤妙。”

            ———清*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北京电视台《养生堂》等栏目均有中医专家介绍该食疗方。

Image

罗大伦中医博士用此方法调理了很多气血两虚的病人,效果都非常好非常快。

“我用这个食疗的方法调理见效的例子非常多,随意给大家举个例子,北京有位女士,严重疲劳,总是没有力气,她自己说做什么事情都是无精打采的,感觉工作都难以胜任了,同时脸色苍白,怕风,怕冷,冬天要多穿裤子,比别人要多穿一个节气的衣服,头晕,失眠,总是无法正常入睡,白天又无精打采。但是,她去医院,检查不出任何疾病,这让她很苦恼。当时找到我的时候,有个细节,她当时问我她这是什么病,把我给问住了。这是什么病?这是一系列症状,如果你把它们当做“病”,失眠是病,可是怕风是什么病呢?如果真的把它们当病,并一个个研究,我相信此生也找不到答案,比如,怕风、怕冷,您去医院挂哪一科?而我们中医考虑的是,你的体质如何,您是血虚的体质,就要先养血,然后,因为血虚而出现的这些症状,就会消失的,此时人们会说,瞧,这个病好了。所以我当时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您这是什么病啊,我们先用食疗的方法,调理一下体质好吗?

于是,让这位女士吃玉灵膏,当时她不相信,说这么简单的东西能有效吗?我说试试吧!结果,仅仅一周多的时间,就明显见效,她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

玉灵膏补气补血,作为一个食疗用品在生病后期做辅助调理使用,因为其药少量大力专,所以效果很好。

但是如果在生病期间气血两虚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此时玉灵膏的力量可能就不够了,此时需要增加补气补血力量,比如归脾丸。

Image

归脾丸这个方子一开始并不叫做“归脾丸”,而是叫做“济生肾气丸”。这个方子,先是南宋的医家严用和的《济生方》。严用和字子礼,南宋庐山人,宝佑元年(1253年),集临证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到了明代的时候,另一位中医大师薛立斋根据自己多年的用药经验,多加了两味药材:当归和远志,使药方有了滋养脾脏的功效。就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归脾丸了。

归脾丸的组方:党参、白术(炒)、黄芪(炙)、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甘草(炙)。

主治方证: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

Image

从组方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有 (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这是四君子汤。四君子汤可是补脾气的第一方,堪称补气祖方(后面的六君子、香砂六君子丸等等都是在此方基础上盖楼而来)。再加一味黄芪,补气力量瞬间大大提升。可见,此方补气的力量非常强。

另外方子里面的当归、龙眼肉,补血效果一下子也上来了。当归是补血圣药,所以这个方子的补血效果也是很强大的。当然比起补血祖方四物汤(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的补血力量稍微要弱一些。

但是他补血的效果一点也不差,因为他不是单纯从补血药物来补,而是从生血的来源来补。气血的来源在哪里?在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虽然说本方没有加大补血的药物力度,但是其补气健脾,在源头上加强了人体生化气血的能力,所以补血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另外这个方子增加了远志、酸枣仁,更加提高了助眠的效力,针对失眠的效果更好了。

我们看“气短、肢倦乏力、食欲不振”这些都是脾气虚的的症状。“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这些就是血虚的症状。所以,归脾丸用 黄芪加四君子汤来大补脾气,通过当归龙眼肉来补血,从而达到气血双补的效果。

温馨提醒:请在医生辩证指导下用药。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