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古镇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名镇,地处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远观颇似太极图,又称太极古城。镇远山水浑然一体,倒影成画,形成了“九山抱一城,一水分府卫”的独特风貌,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荣获“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称誉,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镇远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有八大会馆、四洞、八祠、九庙、十二码头、古全井、古戏楼等名胜古迹近200多处,是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 镇远古城又是一个完全由名胜古迹集成的“传统文化迷宫”。主要历史名胜以青龙洞古建筑群为代表,包括中元禅院,万寿宫,祝圣桥,以及镇远老街的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 “九山抱一城,一水分两城”的独特太极图风貌,不负“太极古城”之称谓。 说镇远是一幅“朴素中见珍奇,淡雅中显神韵”的水墨画,一点不过誉。镇远古城,宁静,淡雅,与世无争。 对于中国古代来说,镇远、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它其实是连接中原和西南边陲的军事重镇,一座“以军兴商”的城市。 石屏山 石屏山重岩叠障,雄伟险峻。东西绵延2.2公里,主峰海拔668.1米,与舞阳河面相对高差204米。 石屏山面城一面的北山,象一个大屏风,竖立在山中。石崖绝壁高千仞,得名“端直苍阔如屏风”。 石屏山正好矗立在古镇街口,山顶可以俯瞰整座古镇。 舞阳河 镇远自古为由湘楚人夜郎舍舟登陆要冲,也是京城与西南边陲以及安南、缅甸、暹罗、印度等国礼物献赠和信使往还的捷径和必经之地,有“南方丝绸之路”要津之美称。舞阳河即游客舟楫通商必经之河。 碧水如诗舞阳河如一条凝碧的玉带,呈“S”型蜿蜒贯通镇远古城。 舞阳河以高峡平湖、瀑泉飞流、喀斯特为主体;山色水韵风光迷人。碧水晨雾姿态万千,春江渔火诗意盎然。 清代林则徐曾在此留下著名诗篇:两山夹溪溪水恶,一经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破。 青龙洞古建筑群 雄伟奇特、蜚声中外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是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 古建筑群坐落在镇远古镇城东的中和山上,依山因地,分别采用了了“吊”、“借”、“附”、“嵌”、“筑”等多种工艺,硬是在一段悬崖上筑出中元洞、紫阳洞、青龙洞、万寿宫等一片阁楼洞天。它气势雄伟、构思大胆、布局精巧。 古建筑群背靠青山,面临绿水,贴壁临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集寺庙、会馆、桥梁及绎道建筑文化于一身,有西南悬空寺之称。 既有临江远眺的吊脚楼,也有恬静幽邃的寺院禅台和道观,有朗朗书声的学子院,更有锣鼓喧天的戏台,集天下山水楼阁荟萃为一方。儒释道在这里和谐共存。 史载,距今600多年的明洪武年间,此地便已形成与现存建筑群相当的规模。清嘉靖年间这里不仅增加了大量寺庙,而且有了宫室和书院建筑,后多有改扩建。雍乾时又有了万寿宫等商业性会馆建筑及戏楼。 光绪四年,又增建了祝圣桥上的状元楼(亦称魁星楼)。三层穿斗式、三重檐、八角攒尖、青筒瓦顶楼阁。两边楹联为:“扫尽舞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劈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楣额为“河山柱石”。 祝圣桥 祝圣桥原名'舞溪桥',后因为康熙大帝祝寿,改为'祝圣桥'。它不仅在贵州,甚至在西南地区都是比较长的一座桥。 这座桥全是青石建造而成,桥墩是明代的,而桥身却是清代的。石桥由大方青石筑砌,全长135米,宽8.1米,高14米,共有7个孔。 说到这座桥,还和张三丰有关。据说,修这座桥的时候,给桥墩下脚就碰到了难题:河底淤泥太厚挖不到底。众石匠苦苦思索,无有良策,工程停下多日。张三丰见了却哈哈大笑,说:“基脚只是差一样东西垫在下面。” 张三丰找了个竹篮,去到街上买了一篮豆腐,晚上来到桥基地方,往每个基脚坑里撒了一些豆腐。第二天,众人出工来到工地,不禁大吃一惊:原采基坑底是整块的大青石。众人就在青石上砌上了桥墩,所以镇远人都说祝圣桥是张三丰用豆腐垫的底。 青龙洞 虽然叫青龙洞,但其实是一片建筑群的总称,包括祝圣桥、中元洞、 紫阳洞、万寿宫、青龙洞、香炉岩等六部分。 这个洞很小,不知内部是不是有青龙? 走上青龙洞大门。 走进一个大的洞穴。 中元禅院 中元禅院是建于中元洞前的一组佛寺建筑,俗称中元洞,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前后由镇远知府黄希英建。 中元禅寺是佛家参禅之地,但与道家共生共存。据说中元禅院原本就是元末明初名道张三丰的修炼处。 正殿大雄宝殿是一座重檐歇山式的殿堂,雕有栏杆、窗棂,十分精密细致。 俯瞰祝圣桥。 渐入佳境。殿后有六角形的水池,池中有一只百年乌龟。 中元洞系天然溶洞,有北、西、南三个出口,洞内外有明清时期摩崖石刻多处,门楣有“入黔第一洞天”,书体古朴苍劲。拾级而上,洞壁有摩崖“奇石仙缘”。据传这里曾是道教祖师张三丰的修炼之处, 进入中元洞,金色的弥勒佛高高地位于石阶之上。 还有观音菩萨。佛教寺庙的元素在这里一应俱全。 藏经楼建在大雄宝殿上面,依山而建的禅院如一座立体雕刻。 万寿宫 仙源天宫即万寿宫(即江西会馆)是青龙洞古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组,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建筑在濒临 舞阳河东侧长45米的石基坎上。由山门枋、戏楼、厢楼、杨泗殿(供祀杨泗将军)、客堂、许真君殿与文公祠等单体组成。 文公祠。万寿宫北端山上有座文公祠,祭祀的是文天祥。文天祥是江西人,所以江西会馆才会单独为其建祠祭祀。 青龙洞道观,明代道教传奇人物张三丰真人曾在此修行,初名真武观,是最早出现在青龙洞古建筑群的宗教庙宇,也是黔地著名的道教盛迹。 传说中的张三丰。 杨泗将军殿。杨泗将军殿为万寿宫正殿。 殿堂供杨将军塑像,两次间供康公与财神。康公为江西地方官员,因有惠政而被敬仰。 青龙洞道观许真君殿。 道观内的戏台。戏台高2.4米、宽5.22米,两柱上有倒立的麒麟,顶部是四层六角形的藻井,当中饰龙腾云雾图案。台后有一幅福禄寿星图,飞檐梅花,如意斗拱。壁额:中和且平。 对联曰:儒道佛三教合一,和平共处。这就是青龙山的真谛。 紫阳书院 万寿宫东侧石崖上是紫阳书院,亦称紫阳洞,北通中元禅院,南接青龙洞,下至万寿宫,是青龙洞古建筑群中地势险要、环境幽深、建筑比较紧凑的一组。 紫阳书院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它是为纪念大儒朱熹而造,以传播儒家思想为宗旨,也是黔东地区较早兴办教育和传播文化的地方之一。 镇远老街 石屏山下,老街巷道纵横交错,两边古老的徽派建筑与少数民族建筑的融合,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街区宁静安详,仿佛穿行在时光隧道里。 民族和谐的象征。 每一块青石板都记载千年历史的遗迹。 每一块青石板都记载千年历史的遗迹。 古巷道狭长幽深,其结构错综复杂,交叉衔连、互相达通的巷子,组成了镇远生生相息的血脉。 炎帝宫,又写着“火神庙”。正殿有炎帝,接着拜左边的太上老君,右边的是财神爷。偏殿里供奉的是一尊观音菩萨的塑像。 镇远县委 镇远人大和县政府 都建在风景如画的石屏山脚 镇远展览馆。此处原为邹姓家族祠堂,房子建造的很有特色,三面围墙是高高的封火墙(高得惊人),内部布局为两进天井的四合院,分前殿、后殿及两侧厢房。 镇远老街街景 四方井巷是较有代表性的古街巷。四方井巷靠近兴隆街,巷口有一牌牌楼,还有挑水老夫的雕塑。 镇远老街还有牌坊巷、四方井巷、复兴巷、仁寿巷、冲子巷、米码头巷、紫宝阁巷、陈家井巷等等。 镇远的民居建筑中最绝的就是“歪门邪道”。凡开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决不与大厅正对,而是有意地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斜地对着街道,即所谓“邪”(斜)道。 老住户们说这“歪”与“斜”是遵从风水先生的说法:“以南为尊”是一种富贵之相,又能“财不露白”。 冲子口客栈 镇远邮驿 苗王酥 镇远镖局其实是饭馆。 老街街景 老街街景 禹门码头 禹门码头位于镇远最繁华的地段,镇远古城县委的对面,是古城水上游的登船码头之一。 禹门亦即龙门,据说是专为中第的秀才举人所建的。秀才举人们从京城返回,大都从舞阳河乘船至禹门码头登岸,以示荣耀。 舞阳河畔打鱼人。 镇远隶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也是一座苗族古城。游客纷纷穿着苗族服装合影。 舞阳河上的游船 舞阳河上的龙舟大赛,成了这座古镇的盛大节日。 镇远赛龙舟 镇远赛龙舟 新大桥景观 舞阳河上有两座大桥,除了祝圣桥外,西侧一座是新修的大桥,当地人称为新大桥。 傍晚的新大桥上站满了摄影大师,他们说要在这里等待黄金一刻日落。 我也站在旁边等着日落,因为我知道,入夜后的镇远,生活的另一面,才刚刚开始。 镇远夜色 入夜后的古城,亮起来了红灯笼,这就是镇远红红火火的生活。 贵州饮食酸辣为主,镇远美食种类非常丰富,酸汤鱼是镇远不可不尝的美味。和平时吃到的麻辣烫相似,就是改用了苗家特色的酸汤汤底,非常有本地特色。 镇远的酸汤鱼最美味的当属《古城红酸汤》,很有历史的老店了。虽然不豪华,但是小镇百姓家常餐的朴素简单感,正是具有的独特魅力。 镇远古城,灯火绵延数十里,至美夜色。 镇远古城,灯火绵延数十里,至美夜色。 夜幕下的镇远古城,流光溢彩,璀璨夺目,宛如人间仙境。 夜幕下的镇远古城,流光溢彩,璀璨夺目,宛如人间仙境。 夜幕下的镇远古城,流光溢彩,璀璨夺目,宛如人间仙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