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户苗寨,以美丽回答一切(叶平)

 叶老师YP 2023-08-07 发布于湖北

西江千户苗寨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千百年来,贵州西江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开辟出大片的梯田,形成了农耕文化与田园风光。苗寨人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木结构吊脚楼,千余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以美丽回答一切,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的千户苗寨,距雷山县城36公里,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如玉带缠腰,将西江千户苗寨一分为二。

刚进寨门,就遇到苗族隆重的迎客仪式。在苗岭早晨乐曲中,苗族居民跳起了欢快的摆手舞。

澳大利亚人类学家格雷斯在他的著作《山地的移民》中说,世界上有两种苦难的民族,一是遍布世界没有自己家园的犹太人,二是几千年来不断迁徙的中国苗族。西江苗寨就是苗族历史上五次迁徙中的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陆续陆续迁徙的集结地,如今他们在雷公山下白水河边安居乐业。

西江苗族是黔东南苗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有资料证明他们就是蚩尤的直系后裔。

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保存较好。西江苗族过去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


千户苗寨苗族同胞每天为游客表演民族歌舞节目,具有当地的色彩。华丽的服饰、欢快的歌舞和动听的古歌,古歌演唱者全是寨中的老人。


住宿在苗岭
千户苗寨的主要景点有西江苗族博物馆、鼓蔵头家、活路头家、酿酒坊、刺绣坊、蜡染坊、银饰坊、观景台、噶歌古道、田园观光区等,是一座露天民族博物馆。

走进千户苗寨,沿着穿寨而过的白水河,向着居住客栈走去。

苗寨在村寨附近建有五座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现所修建的风雨桥,采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结构,使得桥的坚实性大大加强。

苗寨的客栈多是在半山建造的木结构苗族吊脚楼。

我们在网上预订的客栈名曰“悠然居”,同样建筑在半山腰。

气喘喘攀爬上全木结构的悠然居客栈,感觉到干净而舒适。

站在客栈的“美人靠”看台上,迫不及待地观看苗寨风景。



层层叠叠的山岚下方,一片密密麻麻的木质吊脚楼。

俯瞰我们刚刚经过的双层风雨桥,横跨在白水河上。

千户苗寨建立在70度的高坡上,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就连吊脚楼民居中间的广场,也颇具苗族特色。
观景台揽胜

为了观看千户苗寨的全景,重新走下客栈,登上观光车,直接开到苗寨的最高观景台,标有“天下西江”的石柱前。


观景平台上,到处都是身着苗族服装的各地游客。

盛装的男女游客们,都想要体验一下苗族人的生活。

千户苗寨观景台,可以看对面上千户的苗家在做饭,升腾起袅袅炊烟。

穿金戴银锦绣装,舞尽千户楼前风。

静静地观看升腾而起的炊烟,就像观看一幅山水国画。

在苗族吊脚楼前合个影,也是一种人生的奇特际遇。

千户苗寨的吊脚楼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


吊脚楼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方干栏式建筑,运用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的组合,构成三维空间的体系,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吊脚楼是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在建筑学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整个西江苗寨就是在两座大山之间,从山谷往上蔓延到山上建造的无数吊脚楼,每个吊脚楼都是一个苗族农家。

黄昏时分,千户苗寨千家万户都亮起了灯。


随着天色越来越暗,千户苗寨变成灯的海洋,整个山寨呈现出牛头的形状。
近距离接触苗寨
第二天清晨,从“也东寨”沿着山间小道而上,走进西江千户苗寨原生态的腹地,近距离参观吊脚楼、守寨树、鼓藏堂、蜡染坊等苗寨景点,观看苗族居民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

近距离看看吊脚楼: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

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

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

山路弯弯

走近苗寨

偶遇苗民

山脊上的吊脚楼

据说西江出美女,还有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西江是由四个行政村寨组成的,而四个寨是互不通婚的,寨上规定女儿必须外嫁,媳妇必须是其它地方接过来的,否则,男女都会受到家庭的惩罚。


听当地人说,每一位待嫁的苗家女子,其父母必定要准备好一整套盛装,搭配盛装的银饰最重可多达6公斤。

守寨树是一棵枫香树。苗人很崇拜枫香树,据说还是与蚩尤有关。枫树是蚩尤的化身,苗人到了哪里,首先栽的必是枫香树。枫树活而建村寨,枫树死而人迁徙。

沿着步道继续往山顶爬,沿途经过许许多多的吊脚楼。

“活路头”就是管理“活路”的头领,他主持安排农业生产,是苗寨“农业部部长”。解放后,村长取代了活路头,但这个名号依然保留下来。

每年的播种节,活路头都要分给村民一份猪肉作为祭品。

还是苗族民居吊脚楼。

不知道是木制猪槽还是脸盆?

苗寨里拥有管理、珍藏和组织祭鼓“祭祖”大典权的人叫“鼓藏头”,被游客误称为“苗王”。鼓藏头(传给最小的儿子)和活路头是世袭的,而其他自然领袖一般是群众选举出来的。

苗王总理全社事务,如治安保卫、社会道德等。过藏鼓节的时候,只有听到藏鼓头家有了杀猪声,其他人家才能开始杀猪。跳铜鼓舞的时候也是如此。

苗王的房子也就叫鼓藏堂,鼓藏头的家是山坡上最高的一座吊脚楼,但并不是最大的。

“鼓藏堂”内部有一面大鼓安放在房中间的支架上。鼓是这个寨子的灵魂,整个千户苗的苗族都要听令这个大鼓的招呼,在古代这个地方拥有无上的权利与威望。


坐在苗王家的美人靠上歇息。

俯瞰山后层层叠叠的吊脚楼。

真是神仙一般的日子。


走进苗民生活的日常情景。


田园观光区

层层的梯田,清澈的河水,水田间弯弯曲曲的小路,还能看见苗民在水田里忙碌,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淳朴民风。一幅静谧的农耕图,让整个人变得特别安静祥和。







小帅哥体验苗族农家乐
以美丽回答一切

苗寨里有多条以苗家文化为展示的街道,这里有古老的银饰坊、刺绣坊、农民画家、银饰坊、酿酒坊、蜡染坊等,也是实地了解体验苗家文化的好地方。


西江共有五座风雨桥,我们一座座走过去才发现,每座桥的名字还都不一样。




风雨桥畔就是商业文化的宝地

苗族千人长桌宴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通常用于接亲嫁女、满月酒以及村寨联谊宴饮活动。左边是主人座位,右边是客人座位。主客相对,敬酒劝饮并对酒高歌。


长桌宴沿着古街一字摆开,旁边坐满了当地寨老和村民,多时可达千余人。从网上下载一幅长桌宴的实景图。


为游客开设的“长桌宴”,特色酸汤鱼加上农户家的绿色蔬菜小炒。美味的食物配上苗家姑娘的敬酒歌,悠扬的芦笙曲和醇香的米酒,感受苗族平日的生活。


商业文化

商业文化

商业文化

商业文化

商业文化

地摊文化

地摊文化

地摊文化

酒肆商行

酒肆商行


“以美丽回答一切,看西江知天下苗寨”,这就是余秋雨先生对西江千户苗寨的精彩点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