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 辉 《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群文对比教学

 阅读美丽星空 2023-08-07 发布于山东
智慧课堂模式下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探究
——以《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群文对比教学为例
 孙 辉 安徽省合肥市第七中学


在“三新”(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教材的变化,要求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由过去重视单一知识点的讲解、单篇课文的赏析,转变为重视大单元教学,以整合的思想组织单元教学,努力创设真实情境下的大任务学习活动,真正做实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拓展语文课程实施的时空维度,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展示PPT,就课文抛出问题,学生讨论作答,师生的互动是单一维度的,甚至是流于形式的。课前课后的师生互动也通常凭借纸质材料,教师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往往凭主观感受或借助以往教学经验,难以客观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在当前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这一要求了。
无论是语文新课程的推进,还是新高考的实施,都要求高中语文课程主动与信息化时代接轨,借助智慧课堂拓展语文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将“三新”落到实处。
下面笔者将以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长征胜利万岁》与《大战中的插曲》群文对比阅读教学为例,阐述智慧课堂的实践应用。
一、智慧课堂实施的学前分析
1.教材分析
《长征胜利万岁》和《大战中的插曲》同属于回忆录。两篇文章都注重实录,从小的切入口,通过作者回忆记录下来的战争中的二三事来反映大的时代主题,展现了革命者意志坚定、不畏艰险、真诚善良、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虽然两篇文章中记录的事件已经过去多年,但事件中革命者身上体现出的可贵品质却经久不衰,值得师生共同细细品味。
2.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文本阅读梳理的能力,能够较熟练地运用圈点批注法进行文本重要信息的标注。他们也具备了较好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够有意识地对同主题文本进行横向比较阅读。同时,他们还善于借助网络信息资源辅助完成课前预习。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借助智慧课堂学生端、智学网学生端、班级空间平台和互联网平台,紧密围绕“理思路”“析顺序”“品人物”“话精神”四个方面对两篇文章展开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3. 教学目标
(1)在智慧课堂环境下,通过课前了解两篇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文体知识,完成相应的导学案,把握行文脉络,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
(2)融合多媒体技术,赏析场景,品读人物语言、动作及心理语段,把握人物形象,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
(3)运用多种信息手段,以读促思,以写促读,深挖人物身上的可贵精神品质,探讨长征精神及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实现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两方面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智慧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
1. 课前交互式导学,以学促思笔者以畅言智慧课堂教师端中电子课本自带的资源库为基础,结合互联网平台搜索的资源,将《长征胜利万岁》与《大战中的插曲》两篇文章涉及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有关回忆录的文学常识等信息以文档、图片及音视频资料的形式,通过智学网教师端“练习中心—自定义练习—打卡任务”板块向学生发布,帮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此外,围绕“理思路”“析顺序”“品人物”“话精神”这四个方面,设计两篇文章对比阅读的导学案,通过智学网教师端“练习中心—自定义练习—自由出题”板块发布,并要求学生依托智学网学生端及时提交已完成的导学案作业。
在批阅完学生提交的导学案作业后,智学网教师端会以直观的数据形式显示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数据显示,学生对这两篇文本的理解存在以下问题:对两篇回忆录行文思路的把握有偏差,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不全,把侧面描写这一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理论知识代入文本中分析的能力较弱,对长征精神、人道主义精神的理解较浅显。学生在导学案作业中暴露的问题正是教学设计应当给予高度重视的重难点所在。
在掌握学情后,笔者又布置了第二梯度的导学练习,要求学生采用圈点批注法,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厘清文本中的事件,以及事件反映出的人物形象的特点(见图1)。与此同时,第三梯度的导学练习接续而上,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长征胜利万岁》中毛主席的话,以及《大战中的插曲》中聂荣臻将军写的一封信,借助智慧课堂学生端,把感触最深的语段录制成音频,并谈谈相关语段是如何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学生将完成的思维导图和音频资料通过学生端上传,教师通过教师端批改,在班级空间平台上展示优秀作业,学生留言互评。

图1  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

2. 课中交互式探究,把握核心借助智慧课堂平台,在课前充分预习的前提下,课堂教学以学生成果展示、分享、交流和教师引导的方式展开。

借助智慧课堂师生端,展示优秀作业,请被评论数在前三名的学生结合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分享个人对两篇文本的写作思路和人物形象特点的理解。教师利用互联网平台搜索认可度较高的《长征胜利万岁》和《大战中的插曲》音频资料,通过教师端向学生端进行推送分享。学生将自己先前录制的音频与之进行对比,体会吟诵方式的异同,思考其中体现的感情处理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通过教师端的“互动讨论”功能,将全班学生随机分成若干组,围绕长征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展开讨论,分组讨论的内容实时呈现在组内学生端对话框中。随后要求每组整理好讨论结果,并利用学生端“一键拍照”功能进行上传。教师针对上传的讨论结果,通过教师端“投票”功能选出得票数最高的一组,请该组代表向全班做深层次的阐述。最后,教师围绕学生讨论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总结。
3. 课后交互式拓展,迁移生成
课后练习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长征胜利万岁》和《大战中的插曲》对比阅读的课后练习中,针对前期导学案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借助智慧课堂教师端“练习中心—题库练习”进行作业布置。借助智慧环境下大数据的细致分析,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课后练习。
语文教学要源于教材,同时要高于教材;要挖掘文本,同时也要学会关照现实。《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为我们还原了革命先烈英勇无畏的光辉形象,我们这座城市也有众多这样的英雄人物,为此,教师布置了拓展练习:学生借助互联网平台,收集整理合肥英雄们的英勇事迹,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做成人物专栏,并在班级空间平台上分享。
三、智慧课堂使用心得体会及创新点
因材施教,其核心就是要把握学生的学情。教师课前通过智慧课堂教师端发布《长征胜利万岁》和《大战中的插曲》两篇文章的背景资料,拓展了教材的知识容量;布置导学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借助智学网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
课中借助智慧课堂,使原本单一的师生互动模式,转变为师生、生生、资源与教师、资源与学生等多维互动模式。使用智慧课堂的“一键拍照”“音频录制”等功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而“互动讨论”“投票”“抢答”“随机作答”等功能,则有利于课堂讨论与作答方式的丰富多样,让学生乐在其中,改变了传统语文课堂沉闷的气氛。
课后借助智学网大数据的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巩固新知。
智慧课堂的运用,有助于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深耕细作,为落实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奠定了坚实的信息技术基础。
摘自《中国教师》202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