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乐光永熠——中央歌剧院纪念前辈艺术家音乐会”在中央歌剧院剧场隆重上演,由指挥家陈燮阳执棒、音乐理论家蒋力讲述,中央歌剧院歌剧团、合唱团、交响乐团、舞台美术设计制作中心,及全院各职能部门倾力奉献,致敬前辈艺术家黎国荃、张权、韩冰、李幻、李晋玮、楼乾贵、谷风、方晓天、茅沅、邹德华、刘诗嵘、荆蓝、李光羲、苏凤娟、苗林、罗忻祖、董燕雄、王世光(本场音乐会纪念的前辈艺术家按年龄排序),纪念他们的突出贡献,传承他们热爱歌剧事业、把歌剧事业作为毕生追求的精神力量。舞台上老一辈艺术家星光熠熠,青年歌唱家倾情演绎,舞台下观众反响热烈,情之所至,不禁涕零。 纪念音乐会从音乐爱好者最熟悉的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开始。这首作品的作者是剧院前辈作曲家茅沅先生。1954年,在莫斯科音乐剧院访华演出的闭幕式上,中苏两国的乐队联合演奏《瑶族舞曲》,由黎国荃先生指挥。 茅沅先生创作的作品不仅有《瑶族舞曲》,还有《刘胡兰》《南海长城》等歌剧,他长年在剧院做配器、音乐整理工作。指挥家黎国荃先生积极倡导创作相对通俗易懂的器乐作品,还是歌剧院交响乐团的创建者,指挥首演了多部中外歌剧、舞剧,为新中国的管弦乐队建设和歌剧舞剧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音乐会向茅沅先生和黎国荃先生致敬,演绎了茅沅先生作曲的歌剧《刘胡兰》选段“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黄丽莉演唱),黎国荃先生根据青海民歌改编的双簧管独奏曲《牧羊姑娘》(石鑫演奏)和根据古曲改编的小提琴独奏曲《渔舟唱晚》(王小蓓演奏)。 1956年,剧院将译配家苗林、刘诗嵘从俄文版转译的中文译配版《茶花女》作为重点剧目投入戏剧排练,于年末正式演出,这是新中国舞台上中国艺术家最早演出的外国歌剧剧目。作为学习组的一组演员,脱颖而出,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这一组的三位演员是:女高音张权,男高音李光羲,男中音李维渤。张权是美声女高音的代表性歌唱家,赴美深造后返回祖国后考入中央歌剧院,自觉地从民歌、戏曲甚至曲艺中汲取营养,演唱了很多由她自己译配成中文的世界经典歌曲。女高音歌唱家李晋玮在剧院译配的多部外国歌剧中担任主演,也在中文演唱世界经典歌剧的实践中做了很多非常有益的探讨。她晚年与丈夫沈湘培养了一批走上国际舞台的歌剧人才。音乐会演出了张权、李晋玮曾经演唱过的歌剧《茶花女》选段“为什么我心激荡”(郭橙橙演唱)、“在普罗文查地方”(金川演唱)、歌剧《蝴蝶夫人》选段“晴朗的一天”(郝菲演唱),向前辈歌唱家致敬。 上世纪50年代,剧院的女高音歌唱家还有方晓天,邹德华等。音乐会以歌剧《草原之歌》的选段“一对对绵羊串串走”(蔡楠演唱)、“你的心牵着我的心”(阮余群、李爽演唱)向两位前辈女高音歌唱家致敬。方晓天13岁参加怒涛剧社,16岁参加抗敌演剧二队,1949年随华北人民文工团《赤叶河》剧组一路演进北京,是歌剧《刘胡兰》首演的女主角之一。邹德华和张权一样,新中国诞生不久即从美国归来,她主演的《草原之歌》《南海长城》《青年近卫军》等给观众和歌剧界留下深刻印象。 讲述人蒋力带领大家翻阅着历史的篇章:“剧院这面歌剧旗帜树立起来之后,有来自延安的文艺工作者,有随华北人民文工团一路演进北京的许多演员,有来自其他院团的同行,有招收的年轻一辈,也有最初的海归人才。1954年,更向社会敞开大门,引进优秀人才,最典型的是从工矿企业和医院引进了两位男高音:李光羲、楼乾贵。很快,李光羲就成了剧院在社会上影响力最大的男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 李光羲老师主演过《茶花女》《货郎与小姐》《叶甫根尼·奥涅金》《刘胡兰》《阿依古丽》《第一百个新娘》等中外歌剧,在舞台上首唱、演唱的许多曲目都流传久远,包括《北京颂歌》《远航》《周总理,您在哪里》《祝酒歌》《鼓浪屿之波》等。此次音乐会选取了《祝酒歌》(高伟、李金朔、孙一龙、王艺博演唱)、歌剧《货郎与小姐》选段“我交了好运气”(高伟演唱)、“我的生活离不了你”(李棠、韩钧宇演唱),特别邀请了李光羲老师的女儿——女高音歌唱家李棠,演绎她与父亲多次一起唱过的《货郎与小姐》中的二重唱“我的生活离不了你”。 李棠老师激动地回忆着父亲李光羲的往事,感慨万千:“从一个普通职员考入中央歌剧院的那天起,我爸爸就把生命都献给了中央歌剧演和歌唱事业。语言由心而发,声音为情感服务,是他一生演唱成功的基石。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仍没有放松过学习和对艺术的追求。我相信,他一定会听到我们今天的演唱!我是在歌剧院的怀抱中成长,并走上艺术道路的。有许多前辈没有列到今天的海报上,但他们同是中央歌剧院辉煌的基石,我们也应该铭记他们对剧院所做的默默的付出。他们的名字和中央歌剧院同在!” 音乐会以歌剧《奥涅金》的选段“青春,青春”(李爽演唱)、歌剧《蝴蝶夫人》的选段“再见了,可爱的家”(刘怡然演唱)、根据青海民歌改编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海民、刘怡然演唱)向男高音歌唱家李幻、男高音歌唱家楼乾贵致敬。李幻老师是17岁参加演剧活动的抗战老兵,除了歌剧表演,他还兼作舞美设计和导演工作,他在《草原之歌》中扮演的阿布扎、在《蝴蝶夫人》中扮演的平克尔顿,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楼乾贵先生从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转入剧院,从群演的勾子军到主演的平克尔顿、连斯基,他的声音令人难忘。李光羲评价楼先生是“奠定中国声乐学派基础的重要人物。”他晚年担任歌剧培训学校校长,剧院内外的一批青年人都得到过他的指导。 女中音歌唱家苏凤娟和女高音歌唱家罗忻祖两位前辈艺术家一同考入音乐学院成为大学同学,之后又一同毕业进入歌剧院成为同事,还演出了《阿依古丽》中的同一角色。音乐会上演唱的歌剧《阿依古丽》的选段“赛里木湖面起了风浪”(牛莎莎演唱)、“暴风雪”(韩钧宇演唱)是对两位前辈艺术家的致敬。 剧院邀请合唱团退休前辈重回舞台,演绎歌剧《蝴蝶夫人》的选段“哼鸣合唱”和歌剧《卡门》的选段“大进行曲”,致敬前辈译配家刘诗嵘、苗林,前辈导演韩冰、谷风、荆蓝,前辈舞台监督董燕雄。导演、译配、舞台监督等都是歌剧中不可缺的岗位。导演韩冰和荆蓝都从延安走来,韩冰导演了《赤叶河》《草原之歌》《阿依古丽》《蝴蝶夫人》《青年近卫军》《叶甫根尼·奥涅金》等多部中外歌剧。荆蓝参演了《货郎与小姐》《夺印》等歌剧,导演了《小牛》《彭德怀坐轿》等歌剧,晚年主编出版了《中国歌剧故事集》《中国歌剧艺术文集》和《中国歌剧史》。谷风加入华北人民文工团时还是个演员,后来成为第一个为外国剧院导演中国歌剧的导演,也是《茶花女》中文版的首演导演。董燕雄在与美、法、意等国戏剧艺术家的国际合作中和学习、借鉴下,探索、开创了我国歌剧专业体系符合国际标准的“歌剧舞台监督”系统艺术规范。《茶花女》的译配者是刘诗嵘先生和苗林先生,苗林先生还翻译了《艺术家的生涯》《驯悍记》等歌剧剧本,刘诗嵘译配过的歌剧作品还包括《游吟诗人》《贾尼·斯基基》《西蒙·波卡涅拉》《唐卡洛》等。 刘诗嵘先生的女儿刘辉向大家讲述了父亲译配的幕后故事:“我是1956年出生的,也正是那一年,由我父亲和苗林叔叔一起翻译的《茶花女》第一次搬上了中国的舞台,让大家知道了西洋歌剧可以用中文译唱。老一辈歌剧人在歌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探索中付出了毕生精力。我对歌剧院叔叔阿姨们为歌剧事业兢兢业业的努力、精益求精的表演,有太多的记忆。对歌剧院的深厚感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今天我能站在父亲生前梦寐以求的歌剧院剧场的舞台上,替父亲圆了他的夙愿,心情非常激动。作为家属、女儿、观众,预祝中央歌剧院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为人民奉献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和精彩演出。” 作曲家王世光与本场音乐会的指挥家陈燮阳都担任过中央歌剧院院长。王世光先生将一生奉献给了歌剧事业,弥留之际在病榻上哼唱的还是歌剧。王世光1977年调入剧院后即承担了复排歌剧《白毛女》《刘胡兰》的配器,担任冼星海歌剧《军民进行曲》的音乐整理,主要作品有《第一百个新娘》《马可·波罗》《山林之梦》等6部歌剧,钢琴协奏曲《松花江上》《长江交响曲》《洪湖交响曲》等交响音乐及民族管弦乐组曲、交响清唱剧等作品,还有广为流传的歌曲《长江之歌》。本场音乐会选取了他创作的歌剧《马可·波罗》的选段“百灵鸟不要叫了”(郭橙橙演唱)、“我是一枝寂寞的花”(王红演唱)、“永别了,美好的人生”(李爽演唱),由全体演员演唱的最后一首曲目《长江之歌》将音乐会推向高潮。不少观众红了眼眶,久久不愿离去。 无愧先辈,不忘初衷。中央歌剧院镌刻着几代歌剧人的名字,凝聚着多少前辈艺术家的心血,他们和一首首音乐作品连在一起,和一部部歌剧连在一起,和中央歌剧院永远连在一起。本次音乐会兼具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是缅怀,是追思,更是传承。愿中央歌剧院在前辈艺术家的引领和护佑下,开启新的历史篇章,为中国歌剧的发展再创辉煌。 文/王坤彤 摄影/张梦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