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7岁男性,右下腹疼痛就诊,阑尾未见肿大,你会诊断吗?

 小波H 2023-08-07 发布于云南


来源:超声思维大全整理

编辑:女超人

37岁 男性患者 右下腹疼痛就诊,血象增高,临床疑阑尾炎。右下腹扫查,可见一阑尾,直径约0.45cm,未见肿大。

图片

探头往上稍移动后,探及盲肠右侧壁见一囊袋样结构,肠壁与该憩室壁连续,憩室壁增厚,周围脂肪组织回声增强,腔内可少许弱回声充填.CDFI憩室壁及周边血流信号较丰富。

图片

图片

图片

术中证实为憩室

盲肠憩室是泛指各类空腔脏器的壁局部呈囊袋状凸起,这种异常的结构形态被称为憩室,可见于肠道、食管、胃、气管、膀胱等部位。憩室可分为两大类:真性憩室,为先天性;假性憩室,为后天性,由肠壁的粘膜和粘膜下层构成,缺乏完整的肌层。肠道憩室的发病率很高,以十二指肠降段、升结肠、乙状结肠较为多见,部分呈多发性,称之为盲肠憩室病。

盲肠憩室在亚洲人群比西方人发生率更高,Potier 在1912年首次描述,它们被认为是在妊娠第6周出现的先天性异常,因为它们由结肠壁的所有一层组成。大约80%出现在右结肠、回盲部,靠近回肠瓣膜,通常无症状,只有在出现炎症、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时才会明显临床症状。它主要出现于平均年龄为44岁的年轻患者中,主要性别为男性。男女之比为 3:2。

Meckel憩室是末端回肠壁上的指状突出物,也是一种胚胎发育期形成的产物。一般位于距回盲瓣30~100cm的末端回肠上,开口大多位于肠系膜的对侧,有自身的供血,多数呈圆锥形,少数为圆柱形,口径1~2cm,憩室较回肠腔窄,长度1~10cm之间,盲端游离于腹腔内,组织结构与回肠相同,但肌层较薄。

图片Meckel憩室示意图

如果憩室发生感染,称为憩室炎。大部分憩室病患者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出血。炎症可引起右腹部疼痛、压痛,白细胞增多,临床上极易误诊为阑尾炎。诊断并不难,首先要诊断憩室,盲肠周围炎性改变。

好发部位:盲肠憩室几乎 80% 位于距离回盲瓣垂直距离 1- 2 cm内,常单独存在。好发于前壁,今天两个病例的憩室均发生在前壁,前壁憩室合并炎症时容易穿孔造成腹膜炎,起源于后壁的憩室容易形成肿块,类似肿瘤。

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非常类似,如发热、右下腹压痛、反跳痛等,但憩室炎的病程相对阑尾炎较长、反复,没有转移性右下腹痛,腹痛常始于右下腹。

超声诊断要点:①首先找到回盲部,距离回盲瓣1-2cm内盲肠前壁、后壁回声中断,局限性向外突出;②内可以有强回声气体,也可以有强回声粪石;③周围脂肪、网膜回升增高,包绕;④周围可有渗出的液性暗区,也可以有肿大淋巴结。

超声表现:肠壁外的囊袋状结构,肠壁与憩室壁连续,憩室壁增厚,周围脂肪组织回声增高,腔内可有粪石。与阑尾炎的鉴别点在于病灶位置及形态。通因此超声检查要点在于首先在腹部压痛最明显处重点探测,找到可疑的包块后;再利用高频超声仔细探测,观察其位置、形态结构,确定其与肠壁的关系,然后观察其周围组织和腹腔内回声变化来判断病变严重程度。进一步检查可行CT扫描,建议肠镜随访除外结肠癌。

因为盲肠憩室发生率并高,一般没有症状,只有在发生盲肠憩室炎的时候才会出现右下腹疼痛,因为临床症状及相应的解剖部位,容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所以大家在遇到这种病例的时候应该多注意,不能因为病史先入为主,脑袋里只有阑尾炎这一个概念;孤立性的盲肠憩室炎还容易误诊为盲肠肿瘤,这个我们也需要多注意,必要时得建议结合肠镜检查。

若无并发症,诊断明确的盲肠憩室病通常无需治疗;急性轻型憩室炎经抗炎治疗后多数可获缓解;若局部脓肿形成或已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应考虑急症手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