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附子《神农本草经》师承笔记

 随遇而安如当下 2023-08-09 发布于上海

附子(温里药)

性能: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应用:

1.亡阳证。本品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回阳救逆→附子(宜生用)+干姜相须+甘草<四逆汤>)

2.阳虚内寒证(补火助阳)。

3.寒湿痹(痛剧)证(散寒止痛)

用法用量:煎服,3~15g<应试剂量>(制附子临床剂量可酌加至200g);本品有毒,宜先煎 0.5~1 小时(临床随药量酌加煎煮时间),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使用注意:孕妇及阴虚阳亢者忌用。(乌头类)反半夏(临床亦有同用者<附子粳米汤、回阳救急汤>)瓜、贝母、白蔹、白及。生品外用,内服须炮制<应试用法>。

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配伍意义:

附子配干姜:用于治疗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之亡阳厥逆、脉微欲绝。

附子、川乌的异同点:

相同点:两者均性辛热有毒,有散寒止痛之功,可用于寒痹疼痛、心腹冷痛、寒疝疼痛等。 

不同点:附子为乌头的子根,入心、脾、肾经,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要药;又可补火助阳,用于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证。

川乌为乌头的母根,辛热燥烈,药性雄悍,既可散在表之风邪,又通逐在里之寒湿,温通经络而止痛,为治疗寒湿痹证日久、关节疼痛不可屈伸、中风手足不仁之要药。

附子、肉桂的异同点:

相同点:二药均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常用治里寒实证、虚寒证以及寒湿痹痛。
不同点:附子能回阳救逆,并长于温补脾肾。
肉桂长于温补命门,还能引火归原,温通经脉,并能鼓舞气血生长,以治阴疽与虚寒性溃疡等。

图一  生附子

图二  制附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