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冠心病

 庆哥哥呀 2023-08-09 发布于内蒙古

冠心病(血府逐瘀汤加减)

刘某,女.64岁,汉族,已婚,退休工人。
初诊:1977年4月6日。
主诉:胸闷气塞,胸痛掣背,反复发作1个月,加重近2周。
现病史:3月初突发左胸刺痛,呼吸困难,疼痛稍缓,少时又发,痛彻心背,头出冷汗,遂到医院急诊就医。当时.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ST段下移、冠脉供血不足;眼底检查:动脉硬化改变。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经治疗缓解。但近2周来,胸闷气塞,左前胸阵发性疼痛,频繁发作,痛如针刺,掣引肩臂,痛出冷汗,用硝酸甘油片方能缓解。因绞痛频发而来诊。现症状:胸闷如窒,心痛频作,每日 4~5 次,痛引肩背,头出冷汗,左臂酸麻沿上肢内侧放射至小指,心悸易惊,夜寐不安,二便尚可。
既往史:高血压 10 年。
望诊:精神不振,痛苦表情;舌绛暗,边有瘀斑隐现。
闻诊:声低气弱,时善叹息。
切诊:脉象细涩而弦。

辨证分析:素有阴虚阳亢,阴营被烁,心脉失养,心悸不安;气机不畅则胸闷如窒,时作叹息;气滞日久,血行不畅,瘀阻心络,心气不通则导致剧痛,且沿手少阴心经循行部位到肩臂沿内侧至肘,直至小指之端有酸麻感。
诊断:真心痛(血瘀痹阻心脉)。
治则:行气化瘀通络为主。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用药: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桃仁15g、红花15g、柴胡15g、枳壳15g、怀牛膝25g、桔梗15g、丹参25g、莪术15g、桂枝15g,14剂,水煎,每服药煎取300ml,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 100ml 温服。

复诊(1977年4月27日):胸闷气窒减轻,心痛次数大减,每日偶发 1~2次,隐约作痛,气息渐复,睡眠改善。脉象弦缓有力。效不更方,仍守前方略有增减。用药: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桃仁15g、红花15g、柴胡15g、枳壳15g、怀牛膝25g、桔梗 15g、丹参25g、白术15g、桂枝 15g、黄芪15g、郁金15g,12剂,水煎,每服药煎取 300ml,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 100ml 温服。

治疗结果:精神尚佳,胸闷心痛消失,诸症悉平。心电图:ST 段恢复正常。投以心安2号丸剂,每日2次,以改善心脏功能,巩固疗效。
追访结果:经随访心绞痛一直未有发作,体力恢复,尚能操持家务劳动。

按语:本案系气滞血瘀,痹阻络脉,心气不通所致。其辨证要点为:胸闷如窒,心痛频作,痛掣肩臂,舌质暗绛,边有瘀斑,脉见涩象。治疗必以血府逐瘀汤加减而取效。四物养血、桃红化瘀通络;枳壳、柴胡理气滞;桔梗、牛膝一升一降,使气机和畅;桂枝温阳,丹参、莪术以助化瘀通络止痛之力。胸痹“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本病内因之虚是发病之本。故治疗当分轻重缓急择时用药。当心绞痛发作,采取祛邪安正之法,通阳降浊、行气化瘀,重在祛邪;症状改善后当审因论治,采取协调阴阳、调和气血为主,重在扶正。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在胸痹、心痛的辨证中,舌质的变化对诊断有实际意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瘀点,多为气滞血瘀,痹阻心脉;舌质淡润、舌体胖大,苔薄或腻,多为气虚痰浊痹阻心阳。

查玉明医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