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阅读各类题型解法

 一中大语文 2023-08-09 发布于福建

命题角度(一)形象类

分类

考 点

思  考  角  度 

典  题   示  例

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形象

外在形象:身份、职业、习惯、相貌、年龄等;

内在形象①(对家人)品质:例句+结合刻画人物手法+个性;

②(在工作上)品质:例句+刻画人物手法+个性;

③(在生活上)品质:例句+刻画人物手法+个性;

④(对朋友、上级、下属等)品质:例句+刻画人物手法+个性;

⑤(对国家)品质:例句+刻画人物手法+个性。

(2012湖南)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的特点

①(外在)瘦小、精明、正经:从“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可以看出;

②(工作)踏实苦干:虽然穷困但仍“钉住着文学”,支持、经营未名社;

③(生活)认真而激烈:从“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可以看出;

④(他人)关爱别人胜过关心自己:他自己生病,但一个好朋友对着素园咯血时,他慌张失措,用了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小结: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2.分析人物性格

①(对家人)品质:例句+结合刻画人物手法+个性;

②(在工作上)品质:例句+刻画人物手法+个性;

③(在生活上)品质:例句+刻画人物手法+个性;

④(对朋友、上级、下属等)品质:例句+刻画人物手法+个性;

⑤(对国家)品质:例句+刻画人物手法+个性。

(2013年湖南卷)文中两处画横线的文字对农民夫妇的描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后一处文字对深化作品主题有何意义?(6分)

①这两处描写表现了农民夫妇纯朴、善良、慷慨的性格特点;②后一处文字在描写农民夫妇误以为“我”是儿媳时表现出的亲情的基础上,写误会消除后仍表现出对“我”的关爱,由表现家庭亲情向表现人间温情拓展,深化了作品主题。

3.分析刻画人物的手法

①手法1:例句+结合刻画人物手法+个性;

②手法2:例句+结合刻画人物手法+个性;

③手法3:例句+结合刻画人物手法+个性

(正5侧3)

(2015年上海)赏析第(8)段中关于老妇人的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4分)

用干脆有力的“扯、抓、跨”等动词,生动地写出老妇人动作麻利和毫不犹豫,也充分表现出她的热心善良。

 

4.形象的作用

①(人物形象)概括形象......特点(典型性、现实性);

②(对其他人物)烘托、映衬......性格等作用;

③(结构)线索或推进...... 发展作用;

④(主题)寄寓了......思想感情。

【2013  湖南卷 未婚妻】 “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①(人物形象)看报纸的旅客热情、幽默、乐观;

②(对其他人物)他与老媪形成对比,凸显他的善良热情;

③(结构)他是一个穿针引线式的人物(线索),把“我”与农民夫妇、未婚妻联系起来。他的“玩笑”引起农民夫妇对“我”的身份的误会,从而推动情节发展;

④(主题)通过塑造这个人物形象,表达了世间需要热心肠。

5人物形象的比较

①比较人物的个性;

②比较人物刻画的手法;

③比较寄寓在人物身上的情感;

(2013年湖南卷)作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人物对比的两个例子,并分别谈谈其艺术效果。(5分)

①老媪与农民夫妇形成对比,老媪的自私、冷漠更加凸显农民夫妇的善良、热情;(或:老媪与其他旅客形成对比,相互映衬,表现出老媪的冷漠和其他旅客的热情)

②“我”与未出场的“未婚妻”形成对比,“未婚妻”的幸福,突出了“我”的孤苦处境。(如答案不在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景物形象

6.分析意境

①所写意象;    

②意象特点(意境);

③艺术效果; 

④包含感情

(2013年北京卷)作者从湖光山色中感受到西湖的哪些特点?(4分)

要点一:模糊了市区与郊外的界限,虽处闹市,却清净脱俗。

要点二:明媚但更显清幽、素淡,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

要点三:因环湖的群山而具有了厚重的性格。

7.分析景物描写技巧

①景物描写手法1:例句+结合描写景物手法+景物的特点+情感;

②景物描写手法2:例句+结合描写景物手法+景物的特点+情感;

③景物描写手法3:例句+结合描写景物手法+景物的特点+情感

(2010年江苏卷)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8.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内容上):描写了……景,渲染……氛围

②(结构上):为……作铺垫;

③(技巧上):用了……技巧;

④(主题上):突出……主题。

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

①为下文写残荷作铺垫;(结构上)

②渲染典雅古朴的古徽州的气氛;(内容上)

③点明季节时间等。(内容上)

事物形象

9.分析物象的特点

①外在美:物象的在在特征;

②内在美:物象象征的精神品质

 

如【2010  湖南  一朵午荷  】概述文章所表现的荷之美。(6分)

①外在美:A.由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美;B.亭亭玉立中的韵致美;C.在雨中英姿勃发的矫健美。

②精神美:A.风雨中伟岸挺拔的气质美;B.将谢未谢而安静温柔的孤寂美;C.接受命运安排,等待命运第二次接唱的平和美。

命题角度(二)语言类

考点

   分   类

答  题   思  路

典  题 示 例

 

 

 

 

 

 

 

 

10.

(1)概念的内涵

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筛选文中有关信息,揭示概念特征的有关信息,然后组织答案。

如:创造性思维是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并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2)词语的深层含义

①先理解浅层含义

②结合主旨,理解其深层含义。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

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3)词语的指代义

指代词的指代义

在上下文里总会有与之对应的阐述句。

如“这”指代什么?

虽然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不能朗照。

非指代词的指代义

由近及远找上下句或上下文。

如与贝多芬为伴的“永恒”指的是:

心里的音乐;大自然;生的意志和高尚精神。

(4)词语的概括义

找表达段中、文中核心概念的词语

解释“缘由”在文中的含义。

反动派一方面制造惨象 ,一方面炮制流言。

 

(5)词语的修辞义

①词语的比喻义

结合语境,将原句转化为比喻句,留下本体。

“体无完肤”在文中的含义是:

他心灵受到严重创伤而难受。

②词语的象征义

在其前或后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它的内涵,找准它的象征对象。

简要分析“黄土”的含义。

象征我的父亲;象征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老一辈中国农民;象征着博大宽容。

③词语的反语义

将褒贬互换

“杰作”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

④词语的借代义

将部分转换成整体

其中“米”指代什么?借代,指物质食粮。

11.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①关键词的含义;

②语句的含义;

③技巧;

④主题。

 

例:[ 忆刘半农君]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

(1)(关键词语的含义)“这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语句含义)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

(3)(主题)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以免“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12.理解重要句子的作用

①技巧;

②句子的含义;

③结构;

④主题。

例:“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技巧)

②强调瓦对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③收束上文,点明瓦的保护功能。(结构)

④表达了人们对瓦的依赖与敬畏之情。(主题)

13.分析语言风格

①点;

②析;

③评;

 

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

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

②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

③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

14.分析语言表达的特点

①用词之美;

②修辞之美;

③句式之美;

④风格之美。

 

【09湖北卷 《书房的窗子》】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①词语选用方面: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

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③修辞上: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整、典雅。(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命题角度(三) 表达技巧类

考点

答 题 思 路

典题示例

15. 赏析修辞手法

①修辞手法1:例句+艺术效果+情感;

②修辞手法2:例句+艺术效果+情感;

③修辞手法3:例句+艺术效果+情感;

【2013  湖南卷   未婚妻】作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人物对比的两个例子,并分别谈谈其艺术效果。(5分)

①老媪与农民夫妇形成对比,老媪的自私、冷漠更加凸显农民夫妇的善良、热情;

②“我”与未出场的“未婚妻”形成对比,“未婚妻”的幸福,突出了“我”的孤苦处境。

 

16. 赏析结构技巧

①构思手法1:例句+艺术效果+情感;

②构思手法2:例句+艺术效果+情感;

③构思手法3:例句+艺术效果+情感;

【 湖南卷 在山阴道上】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

①(详略)本文重点写参观,其选材并不限于对鲁迅故居的访问,而是前伸后延,写了“道上”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剪裁别具匠心。

②(线索)文章以参观鲁迅故居的游程为外部线索,以追寻精神家园和赞颂鲁迅精神为内部线索,两条线索互为表里,相互映衬(如,百草园中欢乐的孩子们与肩住闸门的“勇士雕像”的映衬,归途中田园风光与鲁迅的“好的故事”的映衬),完美地表现了文章主题。

③(技巧)开头与结尾先抑后扬,前后照应,思想和情感逐层推进,逐层深入,从而巧妙地将文章导向高潮。

17. 鉴赏表达方式

①表达方式1:例句+艺术效果+情感;

②表达方式2:例句+艺术效果+情感;

③表达方式3:例句+艺术效果+情感;

【2012山东卷 被时间决定的讲述】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

①(点)顺叙(以时间为线索);

②(析)与标题相呼应,使文章条理更加清晰(或“能更好地展现农村一天的生活场景”) ;

③(评)暗示了千百年来农村的生活节奏。

18. 鉴赏表现手法

①表现手法1:例句+艺术效果+情感;

②表现手法2:例句+艺术效果+情感;

③表现手法3:例句+艺术效果+情感;

该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现手法:①比喻:第二句中“仿佛……古战场”属比喻;

②拟人:“胳膊”“呐喊”等词语是拟人手法;

③想象:第三句中随处可见“枯枝败草的尸体”,惟有枯死的胡杨林总使“我”热泪盈眶,属于想象。写出了死亡了的胡杨林依然挺身不肯倒下,胳膊直指蓝天充分的特点。 

好处: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

19. 分析思路结构

文章以××为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2012  重庆卷《太阳梦》】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①艰辛寻“梦”——画山画得苦。

②“梦”的实现——从太阳中获得灵感,独创“西藏山水画派”。

③再寻新“梦”——陷入苦闷期,想再上一个艺术高峰。

20线索作用分析题

结构方面    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③使行文富于变化。

内容方面    ①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②揭示主题;③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2015江苏卷《太阳梦》】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

(1)线索:气味。

(2)作用:

(结构上)以“气味冶为线索,串联全文;

(内容上)以“气味冶为线索,,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

(情感上)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21.人称的作用

①点(人称方式)

②析(结合内容分析人称本身的作用)

③评(揭示了什么主题)

【2000 全国  《长城》】这篇散文,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①将长城拟人化:A.便于与长城对话,显得自然亲切;B.便于抒发真挚的感情;

②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22.标题的作用

①(技巧)从修辞、句式、词方面分析;

②(结构)线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③(内容)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概括主要事件、主要内容等;

④(主题)揭示了……主题。

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

①(技巧上)“碎锦”用比喻手法,

②(内容上)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太湖景色的丰富多彩。

③(结构上)具有统摄全篇和联结全文的作用。

④(主题上)既表现了他的谦虚,也表达了作者对太湖的喜爱和赞美。

23.赏析表达技巧

①点明修辞手法+阐运用+抒感情;

②点明结构手法+阐运用+抒感情;

③点明表达方式+阐运用+抒感情;

④点明表现手法+阐运用+抒感情。

文章第四段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白鹿原上的一只老腔》

 ①联想。从老腔的腔调联想到关中大地特有的生活,点出了老腔源于关中大地、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特点。

②比喻。将老腔的腔调比喻为骤雨拍击秋禾的啸响、雨润麦苗的柔声等,既写出了老腔的雄浑奔放,又写出了婉约平和,将抽象的感觉化为形象的画面,生动地写出了老腔给作者带来的感受。

③排比。几个句子构成排比,强化了作者自己聆听老腔时的内心感受。

④化用古诗句。如“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等,丰富了作品的文学意蕴。

命题角度(四)内容情感类

常见考点

答 题 思 路

典题示例

24.概括文意

筛选——整合——表述

【湖南  在山阴道上 】本文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起自“一片粉墙反映着白日的光辉”,止于____;该部分的大意是_              _。

①我们还要见面;

②具体写参观鲁迅故居和三味书屋,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精神的追寻和颂扬。

25.因果关系型的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

①审题干(审清是问原因还是结果)②审位置(在出处的前后搜索答案,因果在前.倒装在后)③划词句(筛选关键信息)④巧表述(立支架:——答:“……的原因是:………”

答题思路: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原因。

①西方石印与铅印技术的冲击;

②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

③民间对先人文化遗产的漠视;

④政府和专家重视不够。

26.特征表现型的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

① 找到问题的出处并标明;

②支起架子——“……表现在:……③在出处的后边寻找答案;

④准确表述,分序号,答要点。

⑤去人称、去修辞、句式用陈述句

例:比较第五段中的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指出它们在境界上有哪些相同点。①都表现为一种幽美的情境;②都是在静观寻常事物中妙悟到的另一种景象;③都能从中看出诗人悠然自得的、空灵的心境。

27. 段落的作用

①(内容)写了……内容;

②(结构)依据段落所处的位置做判断;

③(技巧)用了……技巧;

④(主题)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2010  湖南卷  想飞】简析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云雀的意图。

①(内容上):描写云雀飞向青天的高远与快活;

②(结构上):引出下文“我”对“飞”的一系列感悟;

③(技巧上):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④(主题上):表达了作者对飞的渴望。

28.分析散文主题

(1)解读题目法。(2)分析首尾法。(3)分析议论抒情句法。

(4)联系背景法。(5)因文而异法。

文章第②段写了东山一带哪些“胜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①写自然之美,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②写劳作之美,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

③写物产之丰,认识到劳动创造美和人民群众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