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根好吃的棍子

 老王的糊涂闲话 2023-08-09 发布于上海
小麦,起源于中亚新月沃地。
向东,遇到了水,于是变成了馒头。向西,遇到了火,成了面包。
与中国人吃米饭馒头一样,法国人吃棍子面包Baguette,是主食。


这种长长的棍子面包,买回来放个大半天,表皮会变得很硬,吃惯了喧腾腾的大馒头的中国人表示咬得脑壳疼。
确实,这种面包无糖无油。传统法棍面包仅使用面粉、水、盐、酵母四种成分,每条面包长55至65厘米,重250至300克,每千克面粉中含18克的盐,采用手工制作,在2022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法棍面包的工艺和文化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法棍面包和另一个非遗:北京的芝麻烧饼,都是我的最爱。而且这俩传统美食,都面临着工业化和大超市等新型商业业态的威胁,法国自1970年以来,每年约有400家面包店消失。老北京的传统芝麻烧饼,现在也面临着传承乏人、机器替代手工的窘境。


法国每天约有1200万人光顾面包店购买约3000万根法棍面包,要知道法国人口也就六千五百万。法国全国每年生产超过60亿根法棍面包,这是法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常法国的面包店每天有两次法棍出炉,刚出炉的法棍还热乎的时候,外皮酥脆,内心松软,面包中间充满空气。法国人从面包店出来,胳肢窝下夹一根法棍,总会忍不住把法棍那尖尖的头给拧下来吃掉,那是最为酥脆的部分。
很多法国人回忆自己的童年,父母派自己去买一根法国长棍面包,是小时候最重要的一个记忆,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把一样很重要的东西带回家。


我想在文化的意义上,大致相当于一个中国人在童年时,捏着家长给的零钱,小心翼翼地去副食店打酱油。
在远离巴黎的普罗旺斯的山村里,面包店是必须的、也是有趣的去处。
那里绝不是匆匆忙忙进去买了面包就走的地方。
去面包店买面包真是一个让人身心愉快的经历,这种愉快在刚到门口时就能感受到,那新鲜而温暖的黄油味儿和面粉香,让人垂涎又感到安慰。
进门后,首先和店员(多数时候就是面包师)打个招呼“Bonjour”,然后看着柜台货架上满满当当的、高矮胖瘦各异的面包,慢悠悠地挑选自己喜欢的那一款。

吕贝隆山村的晨曦,空气清洌,阳光和煦,天空蔚蓝,清风吹拂树梢,老头戴着贝雷帽,嘴角衔着一支小雪茄,坐在路边的长凳上,小狗卧在腿边,一手持一杯黑咖啡,一手捏着纸袋包裹的羊角面包,神态安详,悠然自得。
更多的人从店里买了法棍带回家,法棍面包用那种长长的牛皮纸袋子装着,露出独特的尖尖的小脑袋。
在北部寒冷地区通常在面包上抹上黄油吃,到了南部地区,地中海沿岸的橄榄油成了最好的搭配。

除了直接食用,法棍面包还可以做成经典的奶酪火腿三明治。
剩了几天的面包已经变硬,可以切片烘烤,抹上蒜蓉黄油,就是蒜香面包。

14 世纪的黑暗年代,红衣主教在阿维尼翁的教皇行宫中施行统治。
当时,面包做得不像样会受到严惩。有罪的面包师会被剥得几乎精光,然后捆在他自己的店门口。
接下来,阿维尼翁城的好居民路过时就可以用棍子去敲他。
受罚者面包的质量一般都会急剧上升。

普罗旺斯吕贝隆山区赭红色的鲁永西村Roussilon


在普罗旺斯的村庄,面包还涉及人际交往。
每年,在圣诞节的早晨,村民们会把自己烤制的面包拿到村里的泉水边,把它放在聚水池旁,然后拿走一块邻居做的面包。据说,这么做可以让两个交恶一年的村民重新和好。
对于法国这个农业大国的人民来说,粮食必须受到宗教般的尊重。他们说从桌子上掉落的每一粒面包屑都得捡起来烧掉。如果你不这么做,死后就极有可能重返人间,从此要永世用你的眼睑,或者是一只没底的篮子,来捡面包屑。
越南、柬埔寨、老挝曾被法国殖民统治八十年,中南半岛至今留下了很多法国的生活印迹。曾经在老挝琅勃拉邦街头,当地大姐推个小车,当街售卖法棍三明治,可以自选内容:烤猪肉、烤鸡肉、煮鸡蛋、奶酪片、洋葱、番茄、黄瓜,现点现做,是在老挝旅游时最好吃的记忆。

法棍是面包店的基本款,但吃过很多名牌大店,其实不过尔尔。倒是某次和一位法国厨师共餐,他们夫妇都对当时上海古北家乐福的法棍称赞有加。Mr.&Mrs Bound的面包也非常棒。生活在上海有口福,若在北京,想吃到像样的法棍,可能要生活在二环以内或使馆区边上吧。
陈晓卿导演在他的文章中,写到过一件旧事:1974年,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首次出席联大第六次特别会议,当时国家发给的出国补贴是每人20美元,回国之前大家都在计划买点儿什么纪念品,只有邓副总理按兵不动,直到在巴黎转机的时候,他才把钱掏出来找了一家面包店,全部买了Baguette(一说买了Croissant)当作礼物,送给了半个多世纪前的学生会干部周恩来,在北京接机的周学长当场被感动了……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是由美味链接而成的。
Bon appétit !

赞赏 与 转发 都是真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