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律教育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1413_博藝斋 2023-08-09 发布于山西
图片
 
是一种不可一世的“雄心”,就是什么都想去教,什么都去教。
老师们想去付出,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养成了一种什么都期待“被教”的习惯,那就很要命。
法律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以绝大的精力和资源,培养出了“消极的学习”的惰性,而没有让人获得自己主动学习的热情与方法。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01
我相信,很多律所合伙人都会遇到一个情况: 
你让新来的律师助理,做某一项新的业务,他们会说,我不会,我希望你教教我。
这有问题吗?看上起也没有问题,但是拆解下来,这个底层思维却是这样的: 
我不会 - 我等着 - 你教我 - 我再学 - 我再做
你看,这个链条上说明什么?就是他完成这个工作,有一个前提,你需要教他,而且要负责把他教会。 
在自我进步的路上,自己为自己设置一些依赖他人的前期,这就是法律教育带来的顽疾。
什么都希望被教,是一种看似好学,实则懒惰的心态。 
图片
 
02

不懂、不会其实是人生的常态,不必感觉到羞愧,我们需要的不过是学习。
进法学院的时候,我们懂什么法律呢?这个时候,法学院的选择就很明确了:
是给知识呢,还是给获得知识的热情与方法?
这是一个绝对不同的方向。遗憾的是,法学院是以给知识为主;更要命的,这其中绝大部分给的还不是知识,给的是一个答案。 
比如说,前段时间,有个群里的法学院同学问我,说他们老师给一个题目,一个小故事,然后问他们,这其中涉及了多少个罪名。
你看,这是培养检察官吗?其实,这个方法背后的核心,其实是知识碾压,是一种答案期待。
这带给我们两个思维习惯,一个是“预设结果的方式去论证”,这是一种封闭式的思维,也是一种检察官的思维;
另外一种呢,就是大家慢慢养成了对答案的期待,对自己一直不够自信(因为期待老师打分),希望知道这个答案。
这种习惯之后,我们就缺乏了雄心去挑战,为什么会涉及到犯罪?为什么就不能是无罪?我们可否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挑战?
当我们从法学院毕业出来,带着这样的思维习惯出来,我们会开始彷徨:
我们面对的事情,90%多都是自己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自己都不会。怎么办?
谁教你?谁有义务来教你?如果你不教你,又该怎么办?
前段时间招聘,我设计了一个问卷,想了解大家的顾虑与思维模式。
结果发现,90%的法学院毕业生都会有一个期待:希望遇到一个好师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当我们把人生的希望寄托于“遇到一个好师傅”时,人生显得多么脆弱和无助!

图片

03
除了期待被教,那有什么办法呢?其实,期待被教,不等于好学。
很多年前,我有一个助理,他从法学院出来,他来面试的时候对我说: 
我学习能力很强,只要你愿意教的,我都会以十二分的热忱来学。
看上去正能量满满,其实这就是不典型的负能量。这是二十一世纪呢,还有什么样的工作需要以13世纪的学徒方式来完成? 
学习是一个自己的事情,任何时候都是,一场自己漫长人生的修行。 
王兴讲过一个故事。他说有次开会的时候,讨论接近尾声,需要有人整理会议记录,涉及到流程图的部分用visio画比较好。
他问有个同事会visio吗?她毫不犹豫回答:我可以学。

图片

王兴感叹,这四个简单的字里有无穷的力量。
却是有无穷的力量,这是一种自主的热忱,一种很重要的思维底色:
我不会 - 我去学 - 不懂的时候我去各种学 - 解决问题。
来,对比一下之前的:
我不会 - 我等着 - 你教我 - 我再学 - 我再做
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没有了前提。学习是没有前提,是没有依赖的前提。
当你要去学的时候,你的目标感很强,你会找到这样那样的知识,获得这样那样的思维工具,找到这样那样的验证逻辑,最终让这些思维内化,你就变得更加强大。
没有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想解决。
王兴后来自我评价,说他自己:“我一直在学习,怎样从一个技术人员出发,转换成一个比较好的管理者。” 
如果他依赖于某一个师傅,那他的人生永远不会精彩。其实,我们也一样。 
我总是好奇,没人教我们谈恋爱,为什么我们都会?没有人教我们做饭,为什么我们最后也会了? 
问题的根结,不在于有没有人教,而在于你有没有热情去学习。 
如果法学院的教育,无法点燃这种热情,强化更好的方法论,反而以“教知识”为己任,熄灭了同学们自我学习的动力。
他们会渐渐失去了解决具体问题的热情,到了职场后,特别是律所,很容易彷徨失措,浪费两三年的时光。 
这时,法学院的教育是不是算失败呢? 
每一个年轻人都是宝贵的种子,真希望法学院真正善待(以更好的方法,而不是一厢情愿的教育努力)他们,莫让他们失去了光彩,与对未来的想象。
 图片

最后,聊聊自己。
学习永远都是自己的事儿。人+信息,是我们理解的发展本质,突破瓶颈的秘密也在这里。
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思维的人;与多元的、多维度、不同深度的信息。
这是我们设计新加坡财富关于与传承课程的原因,为大家提供不同维度的、不同深度的“人+信息”。
拓宽我们对法律,对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找到不同的契机,为自己寻求改变。
这是5整天的高密度课程,与高密度的资源链接,关于《财富管理与传承》。
这涉及到很多方法论,以及工具与机制,当然,这也是团队组织建设最重要的一环。 
这一次,将会是我们此类课程最便宜的一次课程了,仅仅是下一期的一半!
好学的朋友,我们新加坡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