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儿视觉

 江流婉转绕芳甸 2023-08-11 发布于四川
大家好,我是布谷妈~
布妞在几个月大的时候,有次遇到一位邻居来串门。邻居刚进门跟我们打招呼,本还咯咯笑的布妞,马上就放开嗓子嚎起来,哭得那叫一个委屈。
我抱在手里怎么哄都哄不好,没办法,只得带她去另一间屋子。刚走开,她就不哭了,又没心没肺地玩起来。
后来邻居要走,想过来逗逗布妞,没想到,她还没靠近呢,布妞又毫无征兆地大哭起来,弄得邻居很是尴尬。
这可奇了怪了,布妞不认生啊,怎么一见到邻居就哭呢?
我妈跟我说,老一辈认为,几个月大的婴儿,能看见不一样的东西。
这话我自然不信。只是我很好奇,为什么宝宝遇到一些人没事,而见到“某人”会突然大哭呢?
后来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确实很有趣。如果宝宝出现这种情况,别人可能不懂,但家长心里要明白。
一:与视力有关
宝宝刚出生时,其实是一位“高度近视患者”。他能看到最远的距离,大概是吃奶时,他能看到妈妈的脸。
再加上视力发育不完善,眼睛无法很好地聚焦,这时候小婴儿的眼神,不像一个小孩子,更像是位得道的老者,既深邃又充满了智慧,似乎一眼就能看穿你。
所以,孩子在出生前几个月,其实是不怎么认生的,因为他看不大清。只要稍微熟悉的人,都能抱抱他。但这并不代表,每一个陌生人,他都愿意亲近。
因为婴儿的眼睛里,藏着“秘密”。
在头3个月里,婴儿喜欢看明暗对比度大的物体。比如黑白分明的图案、他头顶上的灯(之前有位妈妈因为孩子一直盯着天花板看,还以为家里有“鬼”)。
除此之外,宝宝还喜欢看的,是爸爸的脸,而不是妈妈。
倒不是说爸爸有多帅,而是相对于妈妈,爸爸的脸更立体、轮廓更分明,看起来明暗对比度更大。
那为什么,宝宝会看见“某人”大哭呢?尤其是一些老人。
这可能是,老人的脸偏皱,既不光滑也不立体,光线对比还不分明。面对这一类人,宝宝不感兴趣,甚至还会抵触,因此用哭闹来表示。
4个月以后,宝宝对颜色的喜好,就从黑白转移到彩色了,尤其是色彩鲜明的颜色。
你可能会发现,当穿着鲜艳的人来抱宝宝时,宝宝会一直盯着他看,甚至还能让抱。但当穿着暗色的人来,宝宝可能就会抗拒,甚至还会哭。
我们需要多注重宝宝的视力发育,几个小方法可以参考:
●追视运动
追视运动能帮助宝宝进行眼球运动训练。妈妈可以用手指或玩具,在宝宝面前的不同位置缓缓移动,引导他眼球追踪并运动。
●提供黑白卡及彩色卡片
妈妈还可以给宝宝提供黑白、彩色卡,激发他视觉发育。
我给布妞选的视觉激发卡,是视觉发育博士邵立功研发的色彩卡。这套卡设计非常科学,针对孩子4个视觉关键期分为4册。
宝宝3个月前,适合看第1册图案简约、对比分明的黑白卡。3-6个月,黑白卡就要以生活中的物品为主,如第2册中的玩具、帽子、小动物等。随着宝宝认知的发展,他对这些更感兴趣。
4、5个月时,同时可以给孩子加入第3册的彩色卡,色彩分明的图案能帮助他提升分辨颜色层次的能力。
1岁以后,图案中的颜色就要丰富起来,第4册中的立体视觉图案,能增强宝宝对远近、前后、左右等空间感知的能力。
妈妈既可以简单地拿给孩子看,也可以拿着卡片给宝宝做追视运动,帮助他视觉发育。
●不要接触电子产品
宝宝一岁以前,我们一定不要让他看电子产品,6岁前最好也不要接触。因为电子产品中的蓝光,会大大危害发育不完善的视力,导致孩子早早就戴上眼镜。
二:依恋分等级
除了视力相关,宝宝看见“某人”大哭,还跟依恋相关。
宝宝在3个月前,对大部分人都是无差别反应,谁都可以抱一抱。
3-6个月时,他更喜欢家里几个熟悉的人来抱他,如果看见陌生人,他可能会哭。
6-12个月,这时候,他跟妈妈建立主要的依恋关系,他只喜欢妈妈抱,哪怕奶奶过来,他也可能会大哭。
当然,在孩子心里,依恋也分等级。
妈妈是最亲的,如果妈妈不在身边,那爸爸也可以。如果爸爸也不在身边,那熟悉的奶奶或爷爷也能带他。
这一阶段,孩子的分离焦虑出现顶峰,除了妈妈,他谁都不想要。一旦他发现,某个人的出现,会让他离开妈妈的怀抱,那他一定会用大哭来反抗。
所以这时候,看上去再友善的陌生人,也休想抱一抱孩子。
妈妈可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他看看外面的世界,多接触周围的人。孩子见生人多了,他就不会那么敏感和胆怯,也就不会动不动看见别人就哭了。
三:情绪相关
孩子在会说话前,他与爸爸妈妈交流的语言就是“哭”。
当孩子看见某个人,对方的气味、身上某一个特征、某个举动、说话的声音等,让孩子感觉很不舒服,他又无法说出来,就只能用哭来表达。
很多老人会有些病痛,那他身上,难免就会有各种药的味道。而宝宝喜欢新鲜清香的气味,不喜欢奇怪的味道。于是,当某些老人一靠近时,他就会觉得不舒服而哭。
当孩子真的抗拒某个人时,我们就不要碍于面子去强迫他接受。因为这种不好的体验,可能会给孩子留下阴影,从而变得更胆怯。
宝宝看见某人突然大哭,不知道,你家娃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作者简介:布谷妈妈,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婚姻情感咨询师,专注儿童心理,读懂孩子轻松养育,喜欢就关注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