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持有等于买入吗?(证据篇)

 makeyoucool 2023-08-11 发布于河南

巴菲特:就在我撰写这份年报的此刻,伯克希尔的股价约为每股 36000 美元,查理和我都不认为这个价格属于低估。因此,此次发行 B 股不会使得公司原本的每股内在价值受损。

让我说的更直白一点:就现在的价格而言,查理和我都不会考虑买入伯克希尔的股份。——摘自《1995 年:致伯克希尔股东信》

唐朝:二老明确说“此刻的股价,我们不会愿意买入伯克希尔”。这是伯克希尔被迫发行 B 股时,二老公开提示的。

此刻的价格,我们不会买入伯克希尔。但我们手头的伯克希尔,我们没有卖出,我们继续持有。所以,二老认为:持有 ≠ 买入。论证完毕。

这个持有 ≠ 买入,表达的含义是:支持我们持有的理由,不足以支持我们做出买入决定。买入是拿确定换不确定,所以需要预留安全边际,要求更高一些。
<注:发行 B 股的主要原因,一是为了便利股东在遗产税法律限额避税赠送;二是为了打击市场某些基金以众筹买入伯克希尔的旗号多赚一层管理费。>
庞震撼:在老唐谆谆善诱,苦口婆心的数年教导之下,还是有很多人理解不了持有 ≠ 买入,罚他们抄这五个字五百遍。
静水流深:唐老师好!最近段永平被访问时曾说到持有等于买入,他说也曾问过老巴,老巴说这是事实,对于段永平的看法您怎么看?
唐朝:这问题我答过多次,摘抄一段以前回复给你:
① 段总所说的持有等于买入,其含义是你持有这个股票就意味着你放弃了等价的现金。
在任何一个时刻,持有股票从数学上和用同等市值的现金去买入这个股票是一码事。这是一个现象,是一个事实,就是一个机会成本的概念游戏,不需要因为是名人所说,就看的多神秘。
② 但这实际上是一个太极。投资者平时关心的持有和买入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问他们在数学上等不等价,而是想了解现在支持我持有某股票的逻辑,是否同样支持我在目前这个价位买入。
③ 后面这个问题的答案,我 2017 年就写文章阐述过了(向书房发送“持有”即可提取),答案简单清晰,就是持有≠买入,买入要求更高一些。
巴菲特本人也在致股东信里,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我们现在持有伯克希尔 A 股,但是我和查理不会愿意用这个价格去买入的。这没有任何艺术空间,清清楚楚。
图片
佐渡:【大道无形我有型:你的问题其实有点复杂的。持有确实等于买入,但未必就等于要加仓,因为往往你还想看看是不是还有别的机会?不过,我自己经常就是有钱的时候就加仓了。网易从不到一块钱一直加到几十块(后来一分四了),苹果从 300 多(1-7 之前)一直加到 170-180,茅台前段时间 500 多的那次还加了不少,都是因为刚好有现金流了。2019-09-03 12:40】
买入不等于加仓这句,应该能破解网上某些人的困惑了?
图片
唐朝:段总这样说过的啊,那人家是解释过的,而且解释的很清楚了。
佐渡:嗯这个问题,唐师在《去掉你的成本心魔》里也已经讲透了。
“买入等于持有”就是“所有持股成本都是实时市价”这种成本观。
黑牛:明白了,买入有买入的标准,持有有持有的标准,清晰明了...
Mr.chen:嘿嘿,今天复习买入与持有的关系撒~买入比持有的条件要严苛,只有在满足买入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又有资金,才会发生买入动作。而持有,是因为当下没有更好的买入目标,呆坐不动~所以买入和持有是两个动作。
鱼风暴:'持有=买入'这句话深得中国古文的精髓,需要费力的去悟,结果还得到不同的答案。
W果园在持有 ≠ 买入问题上,以前多次看过书房文章解释,今天又重温了一遍。以我笨笨的理解,从字面意思看,持有也 ≠ 买入啊。
估值是一个区间,从合理估值以下开始买,此时持有才会触发买入,况且此时还不一定买。而合理估值以上已经停手,再到高估卖出,这一段区间持有更不会触发买入。
对于好股票,现在最多可以接受以明年利润对应估值买入价格开始下手,这样才有机会买的更多。
像茅台和伯克希尔这种多数时间被利润推着往上走的优质企业,碰等到低估太难。而拉长看,这种优质企业当年下手买入的短期低收益率也会被时间抚慰扭成长期高收益率。
周明芃巴神多次提过这样的价格他不会买入,但他依然在持有,证明了持有不等于买入。
根据“老唐估值法”买入的前提“占不到便宜就不交易”,投资就是在不同的资产之前对比,我们尽力持有收益率、确定性更高的资产,如果所有资产都高估了,我们不介意持有现金~~
琢舟:买入 ≠ 持有,是因为支持我们持有的理由,不足以支持做出买入决策。买入是用确定性来换取不确定性,所以需要预留安全边际来补偿。
以相似的逻辑套在卖出上面就是:
卖出是用高收益的资产来换取低收益的资产,所以需要足够的确定性来补偿,类现金资产就具有足够的确定性。
股东提问:我长期持有伯克希尔股票,并打算购买更多。但今年我在你写的致股东信里读到,伯克希尔正在'以我和查理都不会考虑购买的价格'出售。我知道你是个诚实的人。你会建议我继续投资购买伯克希尔吗?
巴菲特:我想你这是在利用我。(笑声)我们不建议卖,但也不建议买。我们对那个问题持中立态度。——摘自《1995 年度股东大会问答》
唐朝:巴神被逼到墙角,结果他不建议买,也不建议卖。所以可知,巴神非常清晰地表达了“持有 ≠ 买入”。
巴菲特:1998 年末,我们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含一年内到期优质企业债券)超过 150 亿美元。持有现金从来不会让我们快乐,但我们还是宁愿看着它在我们口袋里急得蹦跳,也不愿让它舒舒服服投入别人的怀抱。
当然,查理和我仍将继续努力寻找大股权投资,若是能发现一家值得整体收购的大企业更好,它们可以瞬间吸收我们手头过剩的流动性。可惜的是,截止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目标。——摘自《1998 年:致伯克希尔股东信》
唐朝:巴菲特经常持有大量现金,这个原因我之前多次说过,是因为两点:
第一,保险公司亮肌肉需要。保险是用一纸承诺换钱,你展示的赔偿能力越强,你就越有可能得到客户的信任,拿下某些保单,或某些条款更有利的保单,尤其是那种一对一定制的大额巨灾保险——巴菲特叫他 super-cat,戏称霹雳猫或超级猫,实际是 super catastrophe insurance 的缩写。
第二,是向潜在的企业卖家展示付款能力:我是一名随时能够支付全款现金的买家,来找我啊、找我啊!
同时也能在洽谈收购企业条件时,因为自己具备全现金支付能力,而其他买家通常只能部分支付现金甚至完全不能支付现金,而获得谈判优势。
今天说的是第三点,那就是股价偏高估的时候,巴神虽然看着现金在手难受,但想着如果现金去了别人那里,自己会更难受,所以也会暂时忍受现金在手的郁闷。1998~1999 年就是这种情况。
这个第三点事实上反击了那些“持有=买入,买入=持有”的模糊概念。抛开数学意义上的机会成本概念后,我们可以再次清楚地理解,巴菲特和芒格眼里,可以持有的股票 ≠ 可以买入。
比如此刻他就持有可乐、运通、吉列等多家公司合计市值超过 370 亿美元的股票,然而他依然持有 150 亿现金,说自己'没有发现任何可以买入的目标'
伯涵:只有在合理估值甚至低估的时候,才适合买入;涨到合理估值或者高估的时候,才适合卖出。所以,在买入和卖出之间,一定有一个“持有”。
持有既不等于买入,也不等于卖出。持有属于中间派,如果有持仓,达不到卖的地步;如果没有持仓,也达不到买的标准。
企飞:价值投资公案之一,持有 VS 买入,老唐说得对,“持有”不等于“买入”,“持有”是“买入”的结果和下一阶段。因为“买入”不等于“不卖出” ,“不卖出”是“持有”。
这是任何投资必经的三个“动作”,是两点一线,买入卖出都是一个点上的动作,而持有是一个过程,无论时间多长。买入是获得股权的投资行为,入股;持有是享有股权获得收益的过程。
其实争论中概念的内涵界定不一致,就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
巴菲特:目前我们已经拥有的优质企业,股价都偏高。换句话说,我们此刻依然喜欢这些企业,但不怎么喜欢它们的售价。所以,我们没有买入,但也没有大幅减持。
相对而言,一个很便宜的问题公司和一个有点贵的好公司,如果我们一定要选一个,我们还是愿意选有点贵的好公司。当然,要是有家价格合理的好公司,那就更棒了。——摘自《1999 年:致伯克希尔股东信》
唐朝:今天这一小段,巴神再次给我们阐述了两个“价投”群体里经常会争议的话题:
① 持有等于买入吗?巴神说目前我们持有的这些公司股价偏贵,我们不愿意买入,但我们也没有大幅减持。故答案很清晰简单:可以持有 ≠ 可以买入。
② 便宜和优质之间应该怎么选?巴神说,在便宜的问题公司和有点贵的好公司之间,我选后者。
道理其实也简单,好公司是时间的朋友,有点贵是可以通过等待去化解。而问题公司是时间的敌人,你必须和时间(以及时机)为敌,随着时间的流逝,痛苦和失败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
巴菲特公开说过,自己对时间非常吝啬。他说这是世上唯一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当然要对它们的“估值”很高很高喽——这话可能招批了。在另一个场合,他改口说“世上只有时间和爱是买不来的”,哈哈哈。
所以,便宜的问题公司,如果考虑上对“时间”因素的“估值”,瞬间就不够吸引人了。当然,最理想的自然是价格合理的好公司,这是不负如来不负卿的选项。但资本市场偶尔也有比“不负如来不负卿”还美的事儿出现,那就是便宜的好公司,“怎么算都像送的”的那种......
WDS:关于持有是否等于买入,我的理解其实是不纠结的。
当下你所持有公司的买入价格对期望收益率和当下无风险收益率,进行比较,当有明显便宜可占时,肯定是有钱就买入的;当没有明显高下时,肯定不会买入啊,这应该是一个有条件的问题。
宇宙小蚂蚁:可以持有 ≠ 可以买入,“可以”恰如其分。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
懒羊羊:加了“可以”两个字之后,瞬间就好理解了。我仔细想了想,可能是因为持有 ≠ 买入,是在理念层面,而可以持有 ≠ 可以买入,瞬间就到了操作层面,所以对我这种学渣而言比较好理解。
浩然斯坦:2016 年 12 月,查理·芒格在霍华德·马克斯举办的一场午餐会上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观点。
『从心理上讲,哪怕一时价格高估,我不介意继续持有一家我喜欢的好公司,我知道多年后它会变得更强大。如果估值变得有些愚蠢,我只是忽略它。所以,我持有一些资产,在目前的价格下我绝不会增加买入,但是持有它们我却感觉到很舒服。
我绝不会为买入一家公司付出 30 倍市盈率,但我有些持仓已经涨了 8~10 倍,我依然持有它们,因为它们依然是优秀的公司,业绩还在增长。很多优秀的投资者也跟我一样这么做,我不知道逻辑是什么,我也不去捍卫这个逻辑。
我只想说,这是让我非常舒服的方式。我也有权利这么做,因为这都是我自己的钱。李录也跟我一样。他也继续持有很多年前以很低价格购买的公司,现在它们依然是伟大的公司,他就一直持有,但绝不会再买入更多了。』
对买入一定要做非常严格的要求,一定要确保即使未来最坏的情况出现也不会亏钱。买入比卖出重要,对持有和卖出就没有那么严格。
买入和卖出的标准是非对称的。买入时要考虑到最坏的情况发生也不会亏损,卖出时则要珍惜手上的优质股权,因为我们可能低估了它的潜力。
PS:以668为代表的部分朋友,认为老唐以前的排版里,红色太刺眼。他们精心制作了本文这个淡色系范本。
朋友们看后觉得,哪种色系看着更舒服?请动动手指,投个票,谢谢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