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字】“用”字,“甬”字,本是一字

 亘心为上 2023-08-12 发布于安徽

今晚说“”字。

“用”字,在《说文解字》里,许慎言:“可施行也。从卜从中,卫宏说。凡用之属皆从用。余讼切。,古文用。

在许慎看来,“用”意味着“可施行”之意,这点在古文注疏家那里有继承,比如《易 乾》:“初九,潜龙勿用。”王弼就注解说:“勿可施用也。”后来文人乃至现在的我们也都延续着“用”字的这一意思,比如:

三国魏嵇康《声无哀乐论》:“古人知情不可恣,欲不可极,因其所用,每为之节。”

《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昔孙武所以能制胜於天下者,用法明也。”

许慎接着引用了卫宏的观点,说“用”字是由“卜”和“中”会意组合而成的,自然是说“用”字为会意字。当然,许慎依据的是小篆的“用”字字形来说解的。

但“用”字的本来含义是什么呢?我们还得回到甲骨文和金文里去找寻。

“用”字在甲骨文中就已产生,金文使用也比较多,字形参照上图所示。学者方述鑫认为,甲骨文从像骨板,从卜,象骨板上的卜兆之形。古人以卜决疑,故有施行之意。与此不同,于省吾认为“用”像甬形,甬即桶,引申为施用之“用”。赵城也认为:“用,本象甬(桶)形,引申为施用之用。”此外还有解释为架上置戈、用具之用、贞字之省、钟鼎之钟等。

我导师方师(方有国)在其《先秦汉语实词语法化》一书里比较认同于省吾和赵城的见解。因为,于省吾指出,出土的云梦秦简,还以“用”为“桶”。用、甬本是一个字,故而甲骨文里以“”为“通”。在金文里,比如《江小钟鼎》也以“甬(桶)”作为“用”。相反,“桶”字在先秦典籍中始见于《吕氏春秋》和《逸周书》里,而其他典籍中未曾看到。由此可见,“桶”字产生的时间比较晚,但是作为一种日常生活器具,在先秦应该是经常使用的,文字中应该有这个字,这就是“甬”、“用”字。不过,由于后来,“用”字常被拿去表示“使用”的动词义或其他介词、连词,所以先秦晚期之时,人们便另行在“甬”字基础上加“木”字边来表示“用”字的本义。

总结一下,“用”字的造字本义即是木桶,一开始“用”、“甬”都可以表示木桶;在先秦晚期之时,人们专造了“木”字边的“桶”字,从此,“用”字的本义便由“桶”来代替。

在现代汉语里,“用”字通常是作动词的。如果“用”在句子中和其他动词同时出现并构成连动结构(如:菜)时,受句子单一谓语制约和动词词义的影响,“用”会降格为次要动词,以间接方式陈述主语,词性也转为介词。如:

今天的人们镰刀干活。(“用”与“干活”的“干”构成连动结构,这里降为了介词,表示介引干活的工具。)

小明毛笔字。(“用”与“写”构成连动结构,这里降为了介词,表示介引写字的工具。)

还有的时候,“用”字还能表示连词,通常与“以”相似。

关于“用”字就说到这,晚安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