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暴涨成金融狂欢:谁是“幕后黑手”?

 hongy6 2023-08-12 发布于江苏
以往入夏,对于药材市场来说往往是经济意义上的“入秋”。但今年却有所不同,自六月以来本该下跌的中药价格却一反常态的一路狂飙。目前有超2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高于50%,25个常用大宗药材年涨幅超200%。板蓝根20元/公斤,白术73元/公斤,当归160元/公斤,干虫草价格猛涨3倍、沙苑子价格更是狂翻10倍。
时隔多年,“药不起”的盛景卷土重来,威风半点不减当年,囤货居奇的药商风光无限,火热的市场转瞬成了“金融盛会”,只剩真正需要买药吃药的病患望着节节高升的价格“望药兴叹”。

Image

(一)一场狂欢,谁赚谁赔?

广西玉林的甘草销售者张莉从事中药销售二十多年,在中药行业完全称得上是久经风波。然而,面对这场涨价风暴,他还是感慨道:“20多年,从未遇到过这么大涨幅。”
其实,这场风暴是有苗头的。此前,国家统计局首席统计师董莉娟在解读2023年6月份CPI数据时,罕见的提到了中药材,明确表示目前中药的市场供应比较紧。只是当时哪怕是专业的统计师也没有想到这么一点细微的苗头,竟然酿成了一场风暴。
青岛有记者采访了当地的种植大户王艳飞,王艳飞在青岛将近20000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里承包了700亩,主要种植丹参、黄芩两个品种。整个基地还有金银花、防风、板蓝根、决明子、白芷、白术等多种中药材正在种植。
王艳飞骄傲的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表示今年丹参预计亩产可达3500斤,按照目前最低每斤3元的价格来算,他每亩可收入10500元,纯利润能达到五六千元。再算上黄芩,他预计今年纯利润大约能有两百多万。

Image

基地负责人孔令海这段时间忙昏了头,每天都要接数十个电话,要么是催货的,要么是求合作的。孔令海表示:“目前的问题是订单情况太好了。”在他看来,骤然激增的订单意味着按时交货的压力,“比如我们的丹参,待交付合同量达2000吨,黄芩则有3000吨没着落。”
青岛药农大丰收,但并非所有药农都如此幸福。
在内蒙古、东北一带,很多药农选择种植防风。防风在春秋播种,种植周期很长,大概需要3-5年。2019年防风价格大跌后,价格开始了稳定的回升,很多统计表明防风近些年的行情非常不错,尤其是今年。
但作为一线种植者的药农们却很难高兴起来。吉林药农感慨道:“种植中药材,千万不要高估自己。内蒙古、东北今年防风大面积弃种。种植者几乎都是赔钱的,少的几十万,多的上百万”。实际上,当地坚持种植防风的药农少之又少,大部分都选择了改种玉米。
困扰药农的问题有两个,一是高昂的土地租金,二是漫长的生产周期。近三年东北地区的土地租金涨了大约四五倍,而防风一租就是三年,谁也不知道三年后长好的防风还能不能卖上价。反观玉米,一百多天就能成熟,而且利润相当可观。
还在坚持的种植户往往是在等待机会,他们把防风加工成品放入冷库,只等价格大涨之时再拿出来卖。
药农这边有人欢喜有人愁,经销商和药厂其实也有痛处。对经销商而言,药价上涨,他们提货的价格也会上涨,利润有时候不仅不涨,反而有所下降。最关键的是,每次价格上涨经销商都会丢失一部分客户,这是难以接受的。况且,价格飞涨,他们卖起来也更吃力。譬如目前党参的价格涨得很高,那么顾客往往会选择购买太子参等更便宜的中药材作为替代,那些价格飞涨的药材几乎都卖不出去。
这些药材都去那里了呢?答案是各地冷库。
药厂这边面对飞涨的药材价格,其生产成本大幅上涨,摆在他们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涨价,要么停产。一旦涨价药店通常就会停止采购,只购入必须药品。所以大部分药厂最终选择了停产。由于药厂实行多劳多得的工作制度,因此停产之后一线工人的价格反而下降了,很多工人反映希望能多安排点活。药厂管理层对此颇感焦虑,很多人都在想,大肆囤货的行情发展下去,行业会遭受怎样的重创?

Image

(二)幕后黑手

一场风波闹得经销商、药厂、工人叫苦连天,有人摔倒,就有人吃饱。谁在这场风波中吃的腰包满满?自然是闻着味赶来的投机炒客。
中药材这波涨价,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
今年受疫情影响,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增速极快,同比增长达到17%,中药材需求随之大增,价格有所上升是合理的。另外一方面,今年的药材产量出现了下降,早春倒春寒导致连翘、山桃、山杏等果实类药材产量有所下降,部分地区受高温影响药材种苗长势也并不好。
以上原因对于药材价格的上涨有些影响,但很多分析师都指出这些影响是可控的,理论上整体的药材缺口并不明显。库存量虽然属于相对底位,但不应该出现如此热潮。在分析师看来,中药行业向来有“涨三年、跌三年,不涨不跌又三年”的周期规律,但是本轮周期却一反常态的持续了十一年,高位运行了足足三年。况且,中药材一般三月是旺季,六月之后则是淡季,但今年却恰恰相反,在淡季迎来了价格暴涨。
因此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中药暴涨是由大量外部资本参与炒作导致的。中药种类繁多,某些细分品类几亿元甚至几千万元就能坐庄。利用完善的冷链,在低位大量购入并囤积药材,囤货居奇,高价卖出,一气呵成。这种炒作很难查清,因为包下冷库的人有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主观上并没有炒高价格的目的。
根据行业内企业的调查,目前全国的中药材很大一部分都堆积在各地的冷库中,全国四大药材市场和中药材产地的冷库基本都被中药材堆满了,甚至一些原本用于储存蔬菜、水果的冷库里也堆满了中药材。一家安国市冷库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冷库面积约2000平方米,目前全部堆满了中药材,空余量仅有几吨。

Image

很多游资与散户都涌入了中药材的市场种,药材价格每被合力拉高一次,他们就会出手一些药材。
炒客们具体是怎么拉高药材价格的呢?首先,炒客们找准赛道,将看上的药材全部收购压在手中,然后再收购该药材的幼苗,这样一来市场上既没有旧药材存量,又没有新药材流入,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很多炒客背后站着的都是专业的中药材信息咨询公司,掌握着相当的信息优势。
目前的炒作者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外部资本,也就是包括炒房、炒矿、炒粮食和生姜大蒜等农作物的在内的资本。他们通常会通过中介平台对接仓库和冷库,找中间人代为行动,行为隐蔽,不会直接在市场现身。他们还有两个特点,一是“老鼠仓”,二是“加杠杆”,前者就是到处隐蔽建仓,垄断资源,行似老鼠。后者就是用买到的货抵押融资,然后继续买货。
内部资本则是本身就在中药产业中的资本,包括工业企业、采购商、经销商甚至小商小贩都可以归到这里。其中,工业企业的囤积量据推测可能达到了总囤积量的百分之六十。工业企业囤货的行为难以界定,有些企业可能只是为了预防涨价保障原料,甚至是为了挤压对手的利润空间。更多企业则是观察到药价飞涨之后顺势而为。这些企业的行为是否涉及操纵市场,很难界定。
一些业内人员透露,他认为目前最大的炒作者就是各大药企,这些药企同时也是本轮炒作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往往有自己的种植基地,能够消耗掉囤积的药材,再加上现金流充裕,可以负担炒作的资金压力。
不过,这场风波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大量的圈外人士涌入,一些业内人士点评道:“能感觉到有强大的外来资金注入到中药材这个行业,感觉像是药材圈以外的人在操盘,药企不会这么没下限。”

(三)击鼓传花,谁哭谁笑

目前,中药市场已经彻底沦为了击鼓传花的游戏,货砸到谁的手里,谁就要满盘皆输。而且,他们还面临着法律制裁的危险。

Image

十三年前,也就是2010年左右,中药市场同样迎来了一场炒作盛宴。很多药材价格翻了十几倍不止,譬如党参,2009年售价仅为9元/公斤,2011年就到了90元/公斤。这引起了国家发改委的注意,对甘肃地区二十多个中药仓库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有44户经营者囤积了80多万公斤党参。于是发改委发文表示,党参价格的大幅上涨少数不法经营者囤积炒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11年7月18日,发改委对中药材行业开出调控处方——责令54家囤积党参的商户限期限价限对象销售所囤积的100多万公斤党参。其中就包括了药企康美药业。
拿药材来炒作,简直是毫无下限,目前最差的结果就是炒家把价格炒高,在收获季节前出货完毕,等到了收获季时,一地鸡毛。受伤的只会是等着用药的病人。
希望有关部门能及时重拳出击,还市场以清净。
作者:未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