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狮子与太阳——萨法维王朝的兴衰(二十九)落幕

 神经飞扬 2023-08-12 发布于重庆

外部的威胁暂时消失之后,萨法维王朝的宫廷内又开始了传统的内斗。塔赫马斯普二世的大臣们不满纳迪尔这个乡巴佬军阀掌控大权,屡屡向沙阿进谗言诋毁纳迪尔。而在经历了短暂的蜜月期之后,塔赫马斯普二世察觉到纳迪尔对收复伊斯法罕这件事并不上心,更执着于扩大对呼罗珊的统治。这无疑让塔赫马斯普二世不满,1727年2月,他带着亲信偷偷溜出马什哈德,并开始召集纳迪尔的敌对势力对其展开攻击。纳迪尔迅速展开反击,没收了沙阿和大臣们留在马什哈德的财产,并挫败了哈布尚库尔德人的进攻。战败的塔赫马斯普二世只得选择妥协,在诺鲁兹节当天返回了马什哈德,双方暂时达成了和解。

1727年夏,纳迪尔开始进攻盘踞在赫拉特的阿布达里阿富汗人,但进展并不顺利,双方在短暂交战之后各自撤退。而呆在马什哈德的塔赫马斯普二世又再次开始行动,他趁纳迪尔不在的机会袭击了纳迪尔的部下,并签署命令解除纳迪尔的指挥权。在纳迪尔迅速返回之后,沙阿撤往萨卜泽瓦尔坚守不出,城下的纳迪尔命令炮轰城市,最终逼迫沙阿在10月23日出城投降。至此塔赫马斯普二世再未能逃离纳迪尔的掌控。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纳迪尔接连击退了库尔德人和土库曼人的袭扰,并在1728年夏天再次对赫拉特进行了一次试探性进攻。1728年11月,纳迪尔带着塔赫马斯普二世进入马赞达兰,消灭了当地的叛军。1729年5月初,纳迪尔自马什哈德出发,直扑赫拉特,他在战场上数次击败阿布达里人,逼迫其首领阿拉亚尔汗投降。纳迪尔并没有夺取赫拉特,而是任命阿拉亚尔汗为赫拉特总督,只要求后者提供军队配合自己的行动。

1729年8月,对纳迪尔感到忌惮的阿什拉夫率军从伊斯法罕出发进攻马什哈德,并沿途收编散兵游勇,在9月初包围塞姆南时,军队已达到4万人以上。9月12日,纳迪尔带着2.5万人支援塞姆南,在达姆甘附近驻扎。得知纳迪尔和塔赫马斯普二世到来的阿什拉夫决定亲自迎战,但他过于轻敌,中了诱敌之计被引入了山谷之中,之后吉尔扎伊军队就遭到了埋伏在山谷上方的火炮的洗礼,顿时乱作一团。而正面伊朗人的火枪部队开始对阿富汗人开火,大量杀伤敌方的人员和战马。在这样的攻势之下阿富汗军队彻底崩溃了,开始四散奔逃,这一次伊朗军队终于一扫对阿富汗人的颓势,成为了胜利的一方。

达姆甘之战

稍作休整之后,纳迪尔继续领军西进,沙阿的车队所到之处,都有当地的民众夹道欢迎,各地的反抗武装都开始向此处聚集,来加入这支胜利之师。而战败的阿什拉夫退到瓦拉明,在收拢和招募了更多军队之后,他在纳迪尔的必经之路上设置了伏兵,准备给萨法维军队致命一击。但不幸的是,他的举动被纳迪尔的斥候提前发现,于是纳迪尔命人绕到了阿富汗人的后方发起了前后夹击。阿什拉夫再次大败,舍弃了所有火炮和财物,狼狈地逃回伊斯法罕。

接下来纳迪尔将塔赫马斯普二世留在了德黑兰,独自领军前往伊斯法罕。而已是惊弓之鸟的阿什拉夫在伊斯法罕屠杀了3000名什叶派教士和平民,并劫掠了大巴扎。他还向奥斯曼帝国求援,获得了一些火器上的援助。但这并不能改变战争的走向,阿什拉夫在城外修筑的防御工事没能挡住纳迪尔的进攻,阿什拉夫慌忙返回伊斯法罕,裹挟着财物和女眷,趁着天还未亮,直奔设拉子而去。11月16日,纳迪尔进入伊斯法罕,着手回复城内秩序。意图报复的平民在得到许可之后将马哈茂德的陵墓夷为平地,并在上面建了一座公共厕所。1729年12月9日,纳迪尔出城迎接塔赫马斯普二世,全城的居民都热烈地欢迎伊朗沙阿的回归,阿富汗人对伊斯法罕的占领至此结束。在返回宫殿之时,沙阿遇到了身着仆人服饰的老母亲,母子二人相拥而泣。

随着伊斯法罕的收复,纳迪尔本欲返回呼罗珊,但在塔赫马斯普二世的强烈要求之下,他在修整四十天后便率军追击盘踞在法尔斯地区的阿什拉夫。双方在设拉子城外的扎尔甘交战,阿什拉夫毫无悬念地再次战败,向着拉尔逃去。阿什拉夫试图派遣自己的弟弟前往奥斯曼帝国求援,但还没走出边境便被平民袭杀。随着支持者越来越少,阿什拉夫再一次选择逃亡,他放弃了拉尔的城堡,带着200名亲信准备返回大本营坎大哈坚守。但在途径俾路支斯坦时,遭到俾路支人的攻击,几乎全军覆没,阿什拉夫战死,其首级很快被送往伊斯法罕展示。

扎尔甘之战

在阿富汗人败退之后,纳迪尔的目标转向西部的奥斯曼帝国。他派出使节要求奥斯曼军队退出伊朗的领土,但遭到拒绝。纳迪尔随即展开进攻,很快便占领了纳哈万德和哈马丹,将奥斯曼军队赶回了巴格达。1730年7月,纳迪尔北上阿塞拜疆,一路势如破竹,于8月占领大不里士,之后又包围了叶里凡。但由于赫拉特的阿布达里人再次叛乱,进攻马什哈德,纳迪尔只能放弃围城,返回呼罗珊救援。

得知了纳迪尔离去的消息,塔赫马斯普二世准备亲自收复西部失地。1730年11月,塔赫马斯普二世率领17000人到达大不里士,开始准备进攻叶里凡。最初的进展很顺利,萨法维军队在叶里凡城外重创奥斯曼人,成功包围了城市。但沙阿很快得知了奥斯曼人向哈马丹进军的消息,导致前者不得不赶往哈马丹与奥斯曼军队对峙。奥斯曼军队的统帅,巴格达总督艾哈迈德帕夏假借和谈之名趁机突袭了萨法维的军营,沙阿的军队一败涂地,逃回伊斯法罕,原本由纳迪尔收复的哈马丹、阿塞拜疆又再次被奥斯曼帝国占领。在奥斯曼军队的威胁之下,塔赫马斯普二世被迫与艾哈迈德帕夏和谈,双方在巴格达签订条约,奥斯曼帝国退出占领的阿塞拜疆、卢里斯坦、哈马丹和克尔曼沙阿等地,萨法维王朝则放弃对东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希尔凡、达吉斯坦的统治权(部分地区在俄国实际控制之下),割让给奥斯曼帝国。条约中未提及如何处置被俘的伊朗士兵,这也成了塔赫马斯普二世倒台的导火索之一。

塔赫马斯普二世的擅自行动无疑给了纳迪尔口实。他在平定叛乱之后迅速发出公告,表示绝不承认这种丧权辱国的条约,并派出使节通知奥斯曼宫廷,要么归还领土,要么诉诸一战。1732年8月26日,纳迪尔返回伊斯法罕,以荒淫酗酒、丢城失地、罔顾士兵性命等诸多理由废黜了塔赫马斯普二世,扶持其幼子成为新的沙阿,史称阿巴斯三世,前沙阿被送往马什哈德看管。由于小沙阿年仅八个月大,于是由纳迪尔担任摄政执掌权力。没过多久,小沙阿便被送往加兹温居住,而伊斯法罕则遭到纳迪尔的残酷搜刮,不光是金银珠宝,连宫殿内的窗户都被拆下来卖掉,这座曾经号称“天下之半”的城市再未能恢复往昔的地位。

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威,纳迪尔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展开与俄国的正式谈判,要求履行之前达成的协议。这一提议得到了当时的俄罗斯沙皇安娜一世的认可,双方最终在1733年1月21日在拉什特签订条约,俄罗斯放弃对里海南岸各省的宣称并撤军,而萨法维王朝要承认亲俄的格鲁吉亚王公瓦赫坦六世复位。而在谈判的过程中,纳迪尔也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

他首先是在1732年10月率领小股部队西进,惩罚了反抗他统治的巴赫蒂亚里部落和赞德部落,打通了前往奥斯曼帝国的道路。之后他继续向西,在克尔曼沙阿与来自阿塞拜疆的主力部队会合,驱逐了仍驻扎在此处的奥斯曼军队。这一次他不准备拘泥于收复仍被奥斯曼帝国占领的地区,而是直插伊拉克,伺机重创敌人。为了避免旷日持久的攻城战,纳迪尔没有直接攻击巴格达,而是首先洗劫了基尔库克,试图引诱艾哈迈德帕夏出城,不过奥斯曼人并没有如其所愿。之后纳迪尔留下7000人包围基尔库克,自己带兵南下扫荡了巴格达周边并建立了封锁线,试图逼迫城内守军出战或者耗尽粮草后投降,但艾哈迈德帕夏依旧不为所动。巴格达的围城战持续了半年多,城内因饥荒和疾病,有6万人丢掉了性命。

1733年7月13日,山穷水尽的艾哈迈德帕夏给出了自己的条件,如果一个月后奥斯曼的援军还是没有到达的话,他就开城投降。不过几天后,他就收到了消息,新任大维齐尔托帕尔·奥斯曼帕夏正率领8万名士兵和60门大炮向巴格达赶来,守军瞬间士气大振。这一次换纳迪尔陷入困境了,他不愿意放弃即将拿下的巴格达,但又不想放任奥斯曼的援军到达,届时他必将遭到内外夹击。于是他只能分兵,让科吉卢耶总督默罕默德汗·俾路支带领12000人继续包围,而他自己率领主力迎战帕托尔·奥斯曼帕夏。

7月19日双方在萨马拉爆发大战,战斗非常激烈,在厮杀了近9个小时之后,两军都处于崩溃的边缘。就是在此时意外发生了,纳迪尔在战场上冲杀时坐下的马匹受惊将他甩了下去,虽然没受什么伤,但纳迪尔的“突然消失”瞬间引爆了周边士兵的恐慌情绪,各种流言飞速传播,伊朗士兵开始溃逃。纳迪尔自知大势已去,只得下令撤退,连大炮和物资都顾不上了。奥斯曼军队则在大维齐尔的指挥下追杀了5个小时才收兵回营。此役纳迪尔一共损失了3万余人,奥斯曼方面也死伤了2万多。围城的伊朗军队在得到战败消息后陷入了哗变,被艾哈迈德帕夏抓住机会突袭几乎全军覆没。默罕默德汗·俾路支只带着几名护卫仓皇逃走。纳迪尔的第一次巴格达之战以惨败告终。

西征的失利并没有让纳迪尔气馁,他命令周边各省想尽一切办法搜刮战争需要的物资,各地的士兵向哈马丹集中。9月底,纳迪尔重新聚集起了一支大军,并在10月2日再次前往基尔库克。此时托帕尔·奥斯曼帕夏正在基尔库克驻扎,当他得知纳迪尔卷土重来之后,便迅速整顿防务,并写信给君士坦丁堡要求支援,但未能得到答复。11月9日,基尔库克之战爆发。奥斯曼军队人数占优势,但很多都是7月那场大战之后从其他地方调来的新兵,素质堪忧。另一边,伊朗军队则是充满怒火,希望报仇。并且这一次,运气也站着了纳迪尔这边:帕托尔·奥斯曼帕夏被流弹集中,殒命战场,奥斯曼军队士气大跌,四散奔逃。

基尔库克之战

紧接着纳迪尔再次包围了巴格达,没过多久大不里士也被收复。但坏消息也随之而来,穆罕默德汗·俾路支在逃回科吉卢耶之后,利用纳迪尔横征暴敛所引发的民众怨气发起叛乱,并扩大到了邻近的阿拉比斯坦和法尔斯。此时艾哈迈德帕夏也送来了议和请求,无奈之下纳迪尔选择了同意。1733年12月19日双方达成协定:奥斯曼帝国放弃1722年以来侵占的所有伊朗领土,双方互相归还俘虏和火炮,并就伊朗人朝觐的待遇制定专门条款。在和谈之后,纳迪尔迅速前往东南方平叛,平叛的过程十分顺利,叛军在得知纳迪尔亲至之后都迅速土崩瓦解。默罕默德汗一路逃到了基什岛上,但还是被抓住,他被剜去了双眼,不久便不治身亡。

纳迪尔的声望此时在萨法维王朝内部已经达到巅峰,他决定彻底清除还盘踞在高加索的奥斯曼军队。因为他已经知晓君士坦丁堡的高门否决了艾哈迈德帕夏的和谈条约,并派出新的军队前往东安纳托利亚驻扎,以支援高加索地区。8月10日,纳迪尔到达阿尔达比勒,开始向阿拉斯河以北进军。他首先是驱逐了盘踞在沙马基的列兹金人,他们是奥斯曼帝国的仆从。然后挑动格鲁吉亚人叛乱,吸引奥斯曼帝国的注意力。1734年11月3日,伊朗军队包围了占贾,但占贾守军顽强反抗,于是纳迪尔还是选择围城消耗,他自己则前往第比利斯帮助格鲁吉亚人。

1735年3月21日,这一天正是诺鲁兹节,俄罗斯人给纳迪尔送上了一份新春贺礼。双方签订协议,俄罗斯放弃对巴库和达尔班德的占领,在2个月内彻底撤出伊朗,两国结成同盟,共同对付奥斯曼帝国。1735年6月,纳迪尔率军包围叶里凡。他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攻城,而是想要吸引卡尔斯的奥斯曼主力军队前来救援。这一次,奥斯曼军队的统帅阿卜杜拉·科普鲁卢帕夏上当了,6月19日他领军来到叶里凡以北的耶格瓦尔德驻扎,并在此处遭到了纳迪尔的伏击,8万军队损失大半,他本人也战死沙场。这一次的惨败彻底惊动了奥斯曼帝国,一位大维齐尔因此事下台,7月9日占贾投降,8月12日第比利斯打开了城门。叶里凡的守军继续顽抗,纳迪尔则包围了卡尔斯,逼迫奥斯曼帝国讲和。最终奥斯曼帝国答应了纳迪尔的要求,用叶里凡交换卡尔斯,最终叶里凡在10月3日落入纳迪尔之手。至此,纳迪尔成功收复了自1722年之后萨法维王朝丢失的所有西部领土。

耶格瓦尔德之战

纳迪尔可谓志得意满,他已决心踏出最后一步。他要求国内的红头贵族、官僚以及宗教领袖在1736年1月末前往穆甘平原讨论伊朗的未来,并通知各国使节观礼。纳迪尔的野心昭然若揭,但仍有心向萨法维王朝之人不愿顺他的意。毛拉·米尔扎·阿卜哈桑在自己的帐篷里表示无论大会讨论什么,他依旧拥护萨法维家族,他诅咒任何意图篡位的叛贼。阿卜哈桑的言论被纳迪尔得知后,第二天便勒死了他,在场之人人都噤若寒蝉,再也不敢发表不同意见。纳迪尔表示自己已经完成了使命,是时候回呼罗珊养老了,让贵族们推选新的领导者,而所有人都表示这个位置非纳迪尔莫属。在经历数次“推举和谦让”之后,1736年3月9日,纳迪尔正式登基成为伊朗的新沙阿,萨法维王朝宣告灭亡,享国235年。为了削弱萨法维王朝的残余影响,他宣布新的王朝和他的子民要放弃什叶派信仰,停止诅咒前三位哈里发,改称为逊尼派的第五学派(贾法里学派)。年幼的阿巴斯三世传说已遭到杀害,但可能是被送往马什哈德和他的父亲一起监禁。1740年,塔赫马斯普二世和他的儿子(阿巴斯三世、伊斯迈尔·米尔扎)一起遭到处决,萨法维王室嫡系血脉至此断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