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谱师:《高氏族谱》中高适家世后裔考述

 霜叶晴空 2023-08-13 发布于安徽

2020-09-23 17:13

周洪才

摘 要:高适是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大诗人,然而关于他的家世,除《旧唐书》本传一句错误记载,别无可考。直到20世纪80年代,周勋初先生作《高适年谱》,阐幽发微,才有新的结论出来,可惜所得结论如“父崇文”“祖偘”“曾祖佑”“伯父崇礼”等似均属未确;故本文特据权威记载与《高氏族谱》等资料予以订正,重新认定其父仲舒,祖智周,曾祖审行,崇文乃其次孙也,并考列出高适先世及后人共六十代之事迹。考《高氏族谱》历次续修皆有所本,特别是韩愈既“为高氏甥,又婿高氏”,其《续高氏世宝》所述高适世系,尤足凭信。

关键词:高适;高适家世;高适年谱;高氏族谱;高崇文;韩愈

高适是唐代着名边塞诗人,杜甫《奉简高三十五使君》赞之云:“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1]卷11下册,466《旧唐书》本传亦称“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2]卷111,3331如此一位重要诗人,长期以来,学术界竟对他的家世仅从《旧唐书》本传获知“父从文,位终韶州长史”,而更为可惜的是,这句话原本就是误载(故《新唐书》舍之不取)。后世学者介绍高适,如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聂石樵《唐代文学史》,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等皆沿误《旧唐书》,不出其范围。20世纪80年代初,周勋初先生作《高适年谱》,阐幽发微,用功甚勤,并借助唐代墓志,力求有所突破,最终得出结论以为高适“曾祖佑,隋时官左散骑常侍,唐时官宕州别驾。祖偘,高宗时名将,曾擒突厥车鼻可汗,官至陇右道持节大总管,安东都护;封平原郡开国公。父崇文,'韶州长史’。崇文即从文。伯父崇德,官并州司马。伯父崇礼,官云麾将军行左卫率府中郎将……”[3]2-3之后,几无异辞。佘正松《高适研究》即盛称其说,信之不疑;郁贤皓亦撰文评论说:“高适的家世,前人只从《旧唐书》本传中获知'父从文,位终韶州长史’,其它都无所知。而《周谱》(周勋初《高适年谱》)却从《千唐志斋藏石》拓片中找到了高适姊嬇的墓志……从而考知其父之名应作'崇文’,订正了《旧唐书》本传之误。还从贞石资料中找出其他有关高氏家族的材料,终于把高适家世勾稽出来,厘清了曾祖佑,祖偘,父崇文,伯父崇德、崇礼……。”[4]213此外,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所收《高适年谱中的几个问题》,乔象钟、陈铁民主编《唐代文学史》等亦俱持此说,足见这一结论,已为学术界普遍接受。而不知其说大谬不然。兹以《旧唐书》所载而论,《旧唐书》高适传谓“高适者,渤海蓨人也……天宝中,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代宗以黄门侍郎严武代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永泰元年(765)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2]卷111,3328-3331。而《旧唐书》高崇文传叙其事迹则从唐德宗贞元五年(789)记起,称其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卒。年六十四,废朝三日,赠司徒,谥曰威武,配享宪宗庙庭……子承简,少为忠武军部将,后入神策军……崇文孙骈,历位崇显,终淮南节度使,自有传”[2]卷151,4051-4054。今依权威工具书《辞海》高适生于公元706年推算,765年为60岁;而高崇文以公元809年卒、年64计之,当生于公元746年,若真如《高适年谱》等所说高崇文为高适之父,岂有儿子高适早于其父高崇文40年而生之理?且详考新旧《唐书》,高崇文何尝“位终韶州长史”?可见诸家所说不仅与本传所载不合,更与史实不符。高崇文与高适不是父子关系,高适不是高崇文之子,高崇文的儿子是高承简,这一点《旧唐书》已记载的很清楚,唐崔郾《义成军节度使高承简德政碑》亦称“烈考崇文”[5]卷20《艺文志》,30,至于《高适年谱》所云其曾祖某、伯父某、从侄某等,亦多系穿凿附会,缺乏真凭实据。一直以来,予虽知其非,却无由得其是,直到2012年初见到民国金镜堂活字本《高氏族谱》,方才得偿夙愿。其《谱》卷首有《高氏溯源通谱垂丝图》一文,记载高适家族世系甚悉,极具学术参考价值。此《谱》自称得之江西旧《谱》,内有宋文天祥等人序,《谱》极罕见,《中国家谱总目》等俱无着录。考高氏谱牒,乃源于高氏家传,创始甚早,北魏中书令高允尝据《宗源世宝实录》撰成《世传》,穷源溯流,叙至数十世。之后,南平王高崇文甥韩愈复作《续高氏世宝》,自谓“愈为高氏甥,又婿高氏”。至宋哲宗元佑元年七月,司马光等再次奉宣仁圣烈太皇太后懿旨,编续高氏遗事,名曰《诏续高氏世宝》,可见《高氏族谱》历次续修皆有所本,特别是韩愈为高崇文甥,所述高适世系,尤足凭信。据该《谱》,高适为高子五十世孙,系出名门世家。高崇文不是高适之父,而是高适次孙,时序与《唐书》所载相合。然《谱》与《传》亦有不合处,兹谨依本《谱》卷首所载,参之他《谱》诸家所记,撮举大端,整理如下,以备研究者参考。鉴于高氏多见史载及篇幅所限,本文对其中人物生平一般不作繁琐引述与考证,惟对其间个别衍误,径自改之,他则一仍其旧。

一世高子,齐文公赤之子,始改姜姓为高。高允《世传》(以下径称《世传》)云:赤生高子,有贤行。周天子命高子之后为齐世卿。襄王三年,管仲聘于周,王乃大飨,待以上卿之礼。

三世傒,讳敬仲,相齐,封高堂伯。《世传》称高子裔孙傒,字敬仲。平鲁难,与季友拥立公子申为君,是为僖公。使甲士筑鹿门之城,以防邾莒之变,于是,鲁公子奚斯随敬仲至齐,以谢定国之功。自齐有傒,而国大治。桓公之霸,虽管仲之力,实傒有以作其基也。

四世克,齐臣也,有清声。《世传》谓敬仲生虎,齐相国,周天子所命监国臣也。按:《谱》《传》或于名号各有所取也。

五世子国子,齐卿,相桓公。《世传》谓虎生倾,齐贤相。按:二者或所取名号不同,俟考。

六世成子,讳美仲,亦齐卿。按:《世传》不载其人。

七世庄子,讳固,有勇声。《世传》谓倾生固,齐大将,后为太傅。晋合十二路车马伐齐,固辅太子督率万民,协力固守。所记世系与《谱》不合。

八世宣子,讳黑肩,齐大夫。《世传》云:固生止仁。所记与《谱》不同。

  九世文子,讳文,相齐,有善政。《世传》云:止生坚,齐上卿,奔晋。景公立其子酀,以守高傒之祀。所记与《谱》不合。

十世昭子,讳无恤。《世传》云:酀生昭子。先圣孔子尝为高昭子家臣。

十一世柴,字子羔,孔子弟子,仕卫。《世传》云:昭子生柴。唐赠恭伯。墓在沂州西南一百三十里,又有墓在阳谷县。

十二世防父,字子孔,子思弟子。《世传》云:子羔子防父,师孔子之孙子思,为世大儒。

十三世子襄,讳辨,孟子弟子。《世传》云:(子羔)孙子襄学于孟子,尝问孟子曰:“夫嫁娶者,非己所自亲也。卫女何以得编于诗也?”后与公孙丑、万章共记《孟子》七篇。

十四世惠,讳慎生,秦博士。《世传》云:襄子惠,字慎生,初仕齐襄王。齐亡,秦王政征为博士,与侯生、卢生私议秦法,李斯间之,始皇闻之大怒,使御史按问,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

二世癸受,隐士,齐子高之子。

十六世鳄,事实载《世宝》。《世传》云:起子鳄,字扬鬐,初拜郎中,以直言忤吕后,后以为胶东相。文帝时,召为御史大夫。

十七世天祥、国祥,事实载《世宝》。《世传》云:鳄二子,曰天祥、国祥。仕景帝时有勋绩。高氏由此为着姓,号东、西高。

十八世庆立。

十九世旺,汉祭酒。

二十世巩。

二十一世晖,汉京兆尹。《世传》云:国祥四世曰晖,师事龚胜,友于董贤,贤荐之哀帝,为祭酒,左迁京兆尹。董贤自杀,晖去官。

二十二世皆,汉河太守。《世传》“皆”作“赀”,云:晖子赀,与蜀公孙述善。马援至蜀,荐赀于光武,以为河东守。

二十三世午,汉驸马。《世传》云:赀遣男午入赴国难。帝即位,以午为扬州牧;平陇蜀有功,入为大司马。尚永宁公主。

二十四世阏,汉侍郎。《世传》“阏”作“阙”,云:午生阙,为明帝郎中,后弃官归南阳。

二十五世凤,字通文。《世传》云:阙子凤,字文通,少好学,卒为名儒,教授西唐山中,弟子千余人,章帝数征不至。年九十卒。

二十六世式,字德数。《世传》云:凤子式,性至孝。

二十七世颐,字君谟。《世传》云:式子颐,字君谟,与弟君实、子文正,一门三举孝廉。

二十八世文正,汉鸿胪卿。《世传》云:文正,官至鸿胪卿,尝荐朱穆、崔实、孔褒等,每上书言事。党祸起,文正去官。陈藩用事,复征。

二十九世彪,汉光禄勋。《世传》云:文正子彪,为博士。初,彪尝从马融问大义,融称疾不见。彪拂衣去,乃复遗其书。融大惭曰:融负高郎矣!至与蔡邕详定《五经》文字,授书东观,言必称尧舜,谈论诙谐。灵帝诏画其像于东观,迁光禄勋。

三十世諲,汉南路大将军。《世传》云:彪子諲,曹操爱其才,用为车骑将军,百僚惮之。一日,曹与諲及荀彧等十六人谋篡汉,諲大骂自杀。彧与杨修等皆死之。

三十一世柔,蜀刺奸令。《世传》云:諲子柔,字文惠,为蜀刺奸令史。蜀亡,三世不仕。

三十二世定。

三十三世大素。《世传》云:柔孙大素,筑室嵩山之阳,张华、裴颜,候之不见。

三十四世崧,晋大司徒。《世传》云:大素子崧,东晋辟为抚军司马。咸和末,迁会稽太守,治民如治家。咸康初,擢吏部尚书。永和元年,领荆州牧。岁余复征大司徒。年七十,荐谢安于桓温,朝廷谓之得人。

三十五世瑗,晋驸马。《世传》云:崧子伯玉,尚昭德公主。封岐公伯。按:“伯玉”似为瑗之字。

三十六世希峤,北魏司徒。《世传》云:玉子希峤,幼有大志,孝武以为扬州牧,不拜。遂以峤知史院,具言止。桓温、桓玄谋诛之,玄党刘溢以告峤,峤奔东魏,烈祖皇帝郊迎之,以为司寇,迁侍中。尚长乐公主。又迁龙骧将军。灭燕,以功为大司徒,复为相。桓玄篡晋,请兵击之。兵未发而卒,赠太师。

三十七世斌,北魏封侯。《世传》云:峤生子斌,好学,修父业。以文雅与季、仲、王、萧四君子并见亲于魏高祖,为之制礼作乐,蔚然有太平之风。后以杀拓跋绍,功封康侯,赐甲第一区,避讳更名闾,早不幸而逝。

三十八世允,字伯恭,北魏封沛国公。韩愈《续高氏世宝》(以下简称《世宝》)云:元魏中书令沛国公高允,字伯恭,康侯斌之子也……允自文成时居太保,至是,女为太后,故政由己出,禁胡服胡语,改姓迁都,致孝文为盛德之主。神鹿三年,杜超以允为从事中郎,解归,教授千余人。允历事五帝,出入三省,五十余年,未尝有谴。为人仁恕简静,虽处贵重,情同寒素,笃亲念族,无所遗弃。封光禄大夫,晋咸阳公、征西将军。所着有左氏、公羊《释》《毛诗拾遗》《论杂解》《议何郑膏盲事》诸书。年九十八卒。赠太史、沛国公,谥曰“文”。

三十九世忱,北魏驸马。《世宝》云:允长子忱,尚福安公主。次子肇,尚平阳公主,晋尚书令。忱为侍郎,器局峻整,宣武深爱重之。及明帝立,胡后欲称制,恐忱诛之,乃出忱为长乐太守,封广平怀王。肇为平阳太守,封平阳公。

四十世欢,字晋洲,忱公之子,东魏孝武时为大丞相,上柱国大将军,静帝以功封渤海郡王;妣元氏,北魏公主,生没葬俱失纪,子二:澄、洋。《世宝》云:忱子欢,字伯泰,时为怀朔镇守使。欢见六州大都督秀容酋长尔朱荣兵强,说之曰:今天子闇弱,太后淫乱,嬖孽擅命,以明公之雄武,乘时奋发,伯业可举鞭而成也!荣得志,封欢为平阳郡公。普泰元年,封渤海王。及尔朱世隆同朱兆反,欢起兵诛之,集百官耆老,立清河世子善见为孝武帝,迁都邺,帝以欢为大丞相、上柱国大将军,建府于晋阳居之。武定五年,薨于晋阳,年五十二。葬邺西北漳水之西。后尊之曰“义”。平陵初,谥“献武”,改谥“神武”。庙号齐高祖。尊娄后为武明皇后。

四十一世澄,欢公长子,为东魏大将军,领中书监,生没葬俱失纪。洋,欢公次子,东魏静帝时为相国,封二十四郡,为齐王,以齐为太公之后也。妣元氏,东魏公主,生没葬失纪。子二:殷、犍、殷未纪。《世宝》云:欢长子澄嗣位,未几,寻被仇人蔺京所弑,追谥文襄皇帝。澄弟洋诛京,夷其族。静帝以二十四郡封洋为齐王,以其为齐太公之后也。寻加九锡,受禅追尊允为圣尧皇帝。祖忱为光昭皇帝。帝洋殂,谥为显祖文宣皇帝。太子殷立。叔常山王演入临且朝贺。初,帝不悦于演,又不快于李太后。废帝为济南王。帝自杀,谥曰孝闵皇帝。帝弟秦王犍奔周。

四十二世犍,洋公次子,封秦王,生没葬俱失纪;妣贺氏,祓禊泗滨,见石光润,持之以归,夜梦神人告之曰:石乃净磬之精,必生令子,后果生琳,骁勇绝伦,善骑射。生子一:琳。

四十三世琳,字季珉,犍公之子,耻伯父殷之死,欲为复仇,卒以周兵入鄂(邺),执北齐后主纬归,赦为淮广侯。以灭齐有功,封为大丞相,上柱国大将军。妣宇文氏,寿婉公主,生没葬俱失纪。生子一:颎。《世宝》云:犍子琳,灭齐,以功为大丞相、上柱国大将军。妹为武帝后。犍封齐公。

四十四世颎,字昭元,琳公之子,颎孩提时,家有柳树,高百尺许,亭亭如车盖,父老曰:此家又当出贵人。颎袭封齐国公,后仕为元帅,伐陈有功,加上柱国大将军,齐大丞相。始终忧国如一,执政柄二十年,天下大治,论者以为真宰相。妣宇文氏,后周德芳公主,生没葬俱失纪,生子一:君雅。《世宝》云:琳子颎,字昭玄,尚德芳公主,杨太后之子也。颎袭封齐国公爵,仕隋为元帅,及伐陈归,加上柱国大丞相,爵齐国公。颎执政廿年,朝章制度,皆出其手,有文武大略,引进忠良,故天下大治。论者以为真宰相云。

四十五世君雅,副唐高祖为留守,宏化时,隋炀帝剪戮大臣,朝廷人人自危,劝高祖放性物外,纵酒自娱,同僚二年,意甚相投,后见高祖起兵,君雅与王威欲讨之,未果,被害,生没葬俱失纪。妣李氏,生没葬俱失纪。生子一:俭。《世宝》云:颎长子曰君雅,次子曰孝基。雅后多居江南,基后居江北。南、北高定于此。今先纪雅派事,至南平王骈,后纪基派,至宋皇后。按:据《续世宝》,孝基子冯,字季辅,唐太宗朝右庶子,累荐为仆射,迁吏部侍郎,善铨叙人物,帝赐金镜,以况其清鉴。迁中书令,进爵修国公,谥曰“宪”。冯子元礼,相武氏。礼孙仙芝,尝为安西都护。芝子蟾。蟾子琅琊令。琅琊子翔武。翔武生霞寓。自冯至霞寓,八世同居。开元、建中,再旌表其门闾。霞寓从叔崇文平蜀有功,封感义郡王。三子,曰:翘之、权仲、弱金,并居显宦,世称“三高”。

四十六世俭,字士廉,君雅公之子,俭幼好读,从王通河汾北面受王佐之道,心术警悟,叔父孝基器重之,相唐太宗,运筹帷幄,以定天下,帝每有诏,必命起稿,援笔立成,不易一字,帝皆称善,进封申国公。妣杨氏,生没葬俱失纪,子六:履行、审行,余分支未纪,履公未纪。《世宝》云:雅子俭,字士廉。帝尝诏公稽古名族,得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列九等,高氏列第一等,颁行天下。寻封申国公。及卒,帝亲临哭。谥“文献”。

四十七世审行,俭公次子,唐高宗仪凤、永隆间,拜中书令,生没葬均失纪。妣李氏,唐晋阳公主,生没葬均失纪。生子一:智周。《世宝》云:俭六子,长履行,为浙西观察判官。三子审行,尚晋阳公主。

四十八世智周,审公之子,有祖风,见武氏盛,乃避位,时与浮沉,治园池,有还缘轩、乐圣书楼、望仙桥等,与诗人侠客往来,觞咏其间,有狄梁公常就寝拜之。妣狄氏,生没葬均失纪。生子一:仲舒。《世宝》云:审行生子智周,高宗仪凤、永隆间,拜中书令,有祖风。武氏盛,智周乃避位,与时浮沉,治园三也,有环绿轩、乐圣书楼、望仙桥。与词人侠客往来其间。狄梁公常就寝拜之。

四十九世仲舒,智周公之子,能知古事,唐玄宗时,举姚、宋同为相,璟每欲有为必咨之,故开元郅治,至今称之。生没葬均失纪。妣李氏,生没葬均失纪。生子一:适。《世宝》云:智周子仲舒,能知古事,与姚崇、宋璟同时为相。璟每有为必咨舒,擢明经。博通典籍,与崔琳、齐瀚同为紫薇舍人。姚崇、宋璟云:欲知古事问高君,今事问齐君,可以无缺政矣。故开元郅治,至今称之。

五十世适,字达夫,仲舒公之子,工诗,与李白、杜甫齐名,号三才子。言适为诗,皆出肺腑,无斧凿痕,杜甫深相结纳。初拜左拾遗,改太子詹事,后为两(西)川节度使,召拜散骑常侍,杜甫赠以诗云:“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生没葬俱失纪。妣花氏,生没葬俱失纪,生子一:郢。《世宝》云:舒子适,字达夫。肃宗朝举有道科,工诗,与李、杜齐名,号三才子。宋孝宗皇帝淳熙中,高必大、高蜚英谒,时宰周必大,请为立安西都护碑。必大以闻,上许之。命朱熹赞曰:卓彼达夫,名齐李杜。绮语如云,江右独步。一代真儒,两川节度。勤劳王家,百姓安堵。

五十一世郢,适公之子,唐德宗贞元初,同平章事,拜之,曰朝野相贺得人,果治。隆名重当时。吐番回纥使者至,辄问郢复相否?人畏惮之,郢愈谦抑,陆贽称之,曰:使听郢补过拾遗,则不致建中之乱,生没葬俱失纪。妣皇甫氏,生没葬俱失纪,生子二:崇武、崇文。《世宝》云:适子郢,少负奇气,有文章规矩,居卫州,古齐渤海也,今河南卫辉诸郡。以唐代宗大历间举进士,不干贵幸。贞元十七年,荐为中书侍郎,知贡举,擢班肃为第一,取名士孟寂等十六人登第,士论翕然。贞元初,以郢同平章事。德宗临崩,命郢草遗诏,册立太子。

五十二世崇武,郢公长子。崇文,郢公次子,唐德宗兴元元年甲子四月十一日子时生,三岁,母皇甫氏卒,鞠育于祖母花氏,年十四岁,娶蔡氏,有贤行,仕宪宗朝,政事修举,德望日隆,台阁交荐,擢为神策军,事与宰相杜黄裳语,奇之,时刘辟据四川抗命,将帅惮蜀险阻艰取,黄裳独荐崇文可任,诏为先锋都督兵马使,用步骑五千,会共讨刘辟,即就道,九月,战于鹿头关,蜀人怀惠,倒戈自御,辛亥,克成都,侄霞寓擒刘辟,槛送京师,悉诛叛党,勒石于鹿头山而还,帝封南平王,食邑三百户,蔡氏封国夫人。侄霞寓封感义王,侄妇李氏封国夫人,卒失纪,葬吉阳滕溪仙女石狮坑乾山巽山。妣蔡氏,唐德宗兴元元年生,封国夫人,没葬失考,生一子:承简。《世宝》云:郢子崇文,生于唐德宗兴元元年甲子,三岁母没,鞠于祖母花氏。年十四,学兼文武。自士廉至崇文,随地播迁,七世同居,开元、建中三旌其门。宪宗元和元年丙戌,政事修举,领神策军兵马使。时西川节度使韦皋卒,副使刘辟自为留后,表求节钺,领三川,志益骄。辟据四川抗命。帝召宰相杜黄裳计讨之。公卿皆惮蜀险固而难其人。黄裳独曰:辟乃狂憨书生,取之如拾芥耳。臣知神策军使崇文,勇谋可任,愿专兵委之,勿置监军,辟必败。帝从之……辟至长安,并其族党尽诛之。帝封崇文为南平王,食邑六百户。霞寓封感义王。会卒,帝遣中官陈义为建大茔,谥“忠武王”。历官进退以礼,以功名终。太史书之曰:郭汾阳之后,一人而已!《世宝》又云:愈为高氏甥,又婿高氏。王在蜀,归,愈子符亦聘王之孙女,即今邢州守承简甫之女。承简以进士服官,公勤廉让,仕至都虞侯、御史中丞,封密国公。夫人赵氏,讳琼华,西川节度使光海女也。女读书,称女神童,事闻,适南平王为家子承简择妇,帝命为配简。弟承业,治军有父风。简子骈,幼姿英伟,必为士大夫领袖矣。

五十三世承简,崇文公之子,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庚辰正月初四日寅时生,唐敬宗宝历二年丙午擢邢州刺史,在任廉谨,举无过事,吏称其职,民安其业,没葬失考。妣赵氏,唐敬宗宝历二年丙午封郡夫人,宝历三年丁未十月十七日酉时没,葬失考。生一子:骈。

五十四世骈,字千里,承简公之子,唐宪宗元和九年己未六月十一日午时生,节度使,没唐僖宗乾符六年己亥五月初八日巳时,事迹载《世宝》,葬吉阳大岭背亥山巳向。妣郭氏,生没失考,葬吉阳大岭背,伴夫合冢;续妣陈氏,生没失考,葬同夫山,生子一:昂。司马光《诏续高氏世宝》(以下简称《续世宝》)云:王讳骈,字千里,号菊涧,密国公承简子也。为侍御,李太尉德裕欲妻以女,弗果。初配郭汾阳曾孙女,卒,复配乡大豪陈氏。公素有重名,人争慕之。宣宗时,令狐width=14,height=14,dpi=110举为文昌丞,不就。领盐铁转运使,兼中书令。

高氏自达夫、崇文、仙芝相继为政,较若画一。然公好尚功名,以兴国复土自任,至荣极贵,死不忘国。僖宗光启元年,特诏追封为南平王,谥“武昭”。至今宜春、皈仙,民犹祀衮旒肖像,曰高相公庙,备载诸史志。宋神宗皇帝熙宁初,诏参政赵拚祀以少牢,立神道碑,御制赞曰:镇海英风,扬威耀武。浙东之战,志枭逆虏,忠义愤然,扞城之虎。朝廷赖之,保全唐祚。

五十五世昂,骈公之子,荫补征仕郎,字冲霄,唐文宗太和八年乙卯二月十六日辰时生,年五十九岁,(唐昭宗)景福元年癸丑七月初七日酉时没,葬吉阳大岭背亥山巳向。妣贾氏,封荆南夫人,生没失考,葬吉阳岭背亥山巳向。生子二:亿霞、亿云。《续世宝》云:骈子昂,字冲霄,初荫征事郎。会卒,子亿霞趋荆南,扶柩归葬吉阳。

五十六世亿霞,昂公长子,行五郎,字安民,号闻先,唐宣宗大中十年丙子三月初三日辰时生,唐僖宗乾符甲午进士第,除韶州军事判官,四年丁酉,诏改吉州通判,年五十二岁,(后)梁太祖开平元年丁卯十月十四日亥时没,葬归仙里斩木凹骆驼衔宝形板鞍穴曰龟仙聚会旗,巽山乾向。妣郑氏,生没失纪,葬安陂尘尾冈,一曰聚会旗,又曰龟仙聚会形,午山子向。子三:璫、玟、珪。《续世宝》云:霞以乾符进士初判韶州军事,称圣判。改判吉州,益多惠政。弟亿云,以广明进士仕潭州都督长史。兄弟俱富,称十万君。有赠诗曰:“马蹄不踏他人地,明月清风第一家”。时乱离多,故会杨行密之变,未获北归。云避居于吉、袁属地之间。霞隐于吉之永安属地皈仙里,世称皈仙高氏云。

五十七世璫,亿霞公长子,行三郎,字嚣之,唐僖宗广明元年庚午三月初四日寅时生,唐昭宗乾宁二年登童子科第,除潭州观察判官,(后)晋高祖开运三年戊戌正月初四日巳时没,葬岭官乙山辛向。玟、珪二公分支未纪。妣刘氏,唐昭宗乾宁封国夫人,生没未纪,葬江边板光塞下关艮山坤向,生子一:彤。

五十八世彤,璫公之子,行十郎,字文昭,登(后)晋进士第,任柳州观察使,生没失考,卒于官舍,奔丧归仁寿乡第七里莲塘塔内甲山庚向。妣胡氏,生没失纪,葬竹园东坑尾枫树林甲山庚向,生子三:延灿、寿、载。

五十九世延灿,彤公长子,行二十郎,讳明南,生没失考,葬新淦县风吹罗带形。寿、载二公未纪。妣刘氏,生没失考,葬同夫山合冢,生子一:程。

六十世程,灿公子,行三十郎,字鹏飞,宋咸平举荐出身,初任连州安丰县尉,再任广州四会县主簿,三任瑞州府高安县。妣朱氏,例封宜人,生没失考,葬南坪乙山辛向。生子四:系、绅、统、绍。(以下略)

研究古典文学,讲究知人论世,关键资料匮乏,往往会障碍学术研究正常开展。反之,一条新史料的发现与刊布,则可起到还原历史真象,颠覆旧论、构建新说的功用,对学者探讨作家身世履历和创作意趣,冰释有关历史疑团,正确诠释作品内含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诚然,资料是用来作参考,不是下结论的,正确的结论尚有待学者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杜甫。杜工部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7.

[2]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周勋初。高适年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4]郁贤皓。一部发明颇多的学术别集[J].中国诗学,2004(9).

[5]大名府志[M].咸丰三年刻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