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山东刘福新 2023-08-14 发布于山东

【临江仙】游严子陵钓台感怀

 

几日豪游轩爽,迁情如醉心程。

船行山水鸟禽鸣。景祥如画卷,叠翠伴云峰。

 

登岸访寻幽迹,祠堂追叹荣崇。

远节东汉颂儒宗。碑林骚客聚,思韵半空横。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一处【严子陵钓台】,一幅《富春山居图》,曾令古今多少迁客骚人、诗词大家,流连忘返这山清水秀之地,并留下许多传世之作。我的《诗乡画城桐庐游(一)江南古村落》开场白讲述过《富春山居图》,这次行程又是乘坐游船游览富春江,饱览这一美丽风光,并登岸览历严子陵钓台,本篇游记重点先放在严子陵钓台,待日后续写《夜游富春江》,再一并趣谈畅游富春江的随感。

 

说起“严子陵钓台,喜好历史的朋友们,就是没来过,也会听说过这里边的故事,特别是严子陵钓台景区就坐落在元代画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所描绘的这段最美的富春江江畔上,有些人可能会和我一样,未必清楚严子陵钓台更深层的内涵,比如 严先生是何许人也?他怎么就值得中国历代那么多的落魄文人墨客前往瞻仰缅怀,并留下了相当数量的诗文碑帖。还有,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氛围,又含蓄的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总之,外出旅游,思索、探寻的越深,越觉得有意思。

 

从有关资料中得知,严先生姓严,名不详(也有资料说是姓严,名光,字子陵),宋代大家范仲淹老先生称他为严先生,可见其名与字都不详。有记载他是会稽余姚人,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曾为光武帝刘秀的同窗好友,不仅学识过人,颇有雄才大略,更心怀天下、一心为百姓谋幸福,面对西汉末年王莽专权,诸侯割据民不聊生的局面,忧心忡忡。后遇到刘秀曾为其起兵出谋划策,功不可没。但在刘秀登基后,严子陵却归隐富春江畔,高台垂钓,远离庙堂。刘秀得知后,多次派人前来延聘,但严子陵不慕仕途,最后还是宁愿选择渔樵耕读,终老于钓台。

 

反观东汉光武帝刘秀,具有“中兴之主”的胸襟、风度和风范,他尊重严子陵的志向,允许他回到富春江畔,清静无为过着隐居生活。于是,成就了这段光武与故人的千古绝唱。另一方面,严子陵不愿出仕,遂更名隐居,披羊裘钓泽中不屈,乃耕于富春山,也被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称颂为视仕途为粪土的文化奇人。事实上,视仕途为粪土文化人思想与正宗的儒家思想传承是背道而驰,可这也正说明了中国文化传承的多样性。有兴趣的朋友,在钓台碑林中细细品味,定能找到答案。

 

还是先回到正题。我们兴致勃勃的在游客中心码头,乘坐富春江号游船溯江而上,只见江面上烟雾缭绕,青山隐隐叠叠,江水波动透显绿色,一些鸟儿在船舷外不远处的山水间翩翩起舞,让人情趣大开,想到李白诗句:“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想到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这不是在做梦,入眼富春山麓,沿江高阁连亘、粉墙黛瓦、飞檐翅角,严子陵钓台就这样静静地隐匿于富春山水的环抱中,我们简直是在画中游。心潮澎湃,我和夫人动情地跑到游船尾部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旁,请人帮我们拍照留念。

 

船靠“钓台”码头,我们赶紧上岸,还在江面上就远远看到的一道长长黑瓦白墙照壁,就横道在我们的面前,壁上写着:“严子陵钓台 天下第一观”,这是自称“老梅”的杭州西泠印社名誉理事梅舒适书写的。再往前一点就是碑林、碑廊,此处共陈列了16方碑文,诗文内容大都取自历代文豪吟咏富春山水、严子陵及钓台的诗词。当地导游挑重点的给我们讲解,一时哪记得那多,但触景生情,那种氛围早让我们沉浸在文人墨客意境之中,体悟着大家风范。

 

穿过码头碑廊,跨过“问隐”门,再往前,有座牌坊,四柱三门,檐角欲飞。所砌条石为先时旧物,历尽风雨沧桑,古意盎然、弥足珍贵。正面匾额题写“严子陵钓台”,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所书;背后为“山高水长”,是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沙孟海先生的手迹。

 

牌坊后,还有一块照壁。照壁正面为《严子陵钓台文》;背面是一幅石雕山水画,节选于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照壁右侧处,经过一扇写有“听泉”的圆拱门,在石亭旁一块巨石上看到醒目的“天下第十九泉”。可以想象,东汉的严子陵到这里隐居,不仅喜欢钓鱼,还有品茶的习惯。而到了唐朝,被后人称为“茶圣”的陆羽,在《茶经》中评定“桐庐严陵滩水第十九”。“天下第十九泉”之名,由此而来。

 

“天下第十九泉”左侧便是上山通往严子陵钓台东台的石阶。去往东台的路程弯曲迂回。一路沿着山麓,可慢慢欣赏如游龙般盘卧于山林间的富春碑廊。碑廊曲折有致、分有三层,碑文内容取自李白、苏轼、陆游等历朝名人雅士题赞钓台和严子陵的诗文,书法皆由当代国内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的书法名家所书。碑廊外,谢灵运、李白、范仲淹,唐寅、郑板桥等20余座名人的石雕像,以各自的方式挺立在密林中。古往今来,因仰慕“不慕富贵,淡泊名利”的子陵风骨而到严子陵钓台拜访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几乎涵盖了每个时期的所有重要诗人。这座小小的钓台,几乎成了赛诗台。

 

由于时间关系,不允许我们再往上边爬,想看山上崖边严子陵垂钓的东台、西台,遗憾的去不了,只得沿路返回,还要赶快去严子陵祠。严子陵祠就在刚刚穿过的石牌坊旁边,白墙黛瓦突显庄严,门口一对石狮憨态可掬,门楣横石上用双沟技法刻着“严先生祠”。两边有一副对联:“何处是汉家高士 此间有天子故人”。寥寥十几个字,概括了严子陵的身世际遇、崇高地位。

 

祠堂修建于北宋年间,是时任太守的范仲淹老先生所修,并撰文《严先生祠堂记》。虽说祠堂历经千年,修缮了17次。或许如今的严祠的建筑已经是今非昔比,失去了考证价值,然而范老先生的碑文空空如也地篆刻在墙壁上,似乎也是渲染了严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让人敬仰不已。

 

迈入院子,正殿中央严子陵塑像端坐,于平易近人中透出士不可夺的高逸气质,大有“使贪夫廉,懦夫立”的氛围。塑像上方悬着“光武故人”匾额,左右两侧有“钓台”、“客星”两块石碑。“客星”指的就是严子陵,指当年严子陵搁脚在皇帝肚子上的故事造成中国史书上“客星犯帝座星”的佳话。

 

时间不早了,忙和夫人在江边再拍几张风景照,就赶到码头等候登船。片时的等候,我的脑海里还在想:严子陵钓台的东台和西台为修建在半山上的悬崖边?这似乎成了千古疑问。细细想来,还真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感悟,那真是一种极高的思想境界。天苍、寒水、雾罩、云山、富春山水诗意缠绵,清高的严子陵要的不就是那半含孤独的意境,寄托的却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有人说郭沫若老先生的岭上投竿殊费解,中天堕泪可安排或许才是最佳的诠释。我是醒悟和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奥的让人一时也会茫然费解……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诗乡画城桐庐游(四)严子陵钓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