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医都将痰视为洪水猛兽般的存在,中医界流传着一句话“百病皆由痰作祟”,也许你认为这话有些夸张了,可事实上,很多怪病、顽病,迁延难愈的病,都跟痰有莫大的关系。很多人对痰的理解,只是停留在那种储存在肺里,通过咳嗽能咳出来的有形之痰。其实,还有一种痰,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能停留于身体各处,它会随着气机的流动全身到处跑,这就是无形之痰。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越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之痰,越难以对付。因为它可以从头到脚,从外到内跑来跑去,可以在身体各处安营扎寨,兴风作浪,产生各种病证。痰往上走,可以引起眩晕、恶心、耳鸣,西医的美尼尔综合征就是这种情况。痰流于下,可以引起双脚肿胀麻木、屈伸不利、脉管炎。痰停于心,会迷惑心窍,可见胸闷心悸、或神昏癫语,若痰火扰心,可见失眠、易怒、甚至发狂等。痰在喉咙,嗓子有异物感,咳不出来,也吞不下去,出现梅核气也就是慢性咽炎。除此之外,痰饮还会引起肥胖,引起结节、增生、肌瘤、囊肿甚至肿瘤等包块。由此可见,中医“百病皆由痰作祟”的说法绝非危言耸听。由于痰的性质重浊粘滞,由其所致病症往往表现为病势缠绵,病程较长。比如咳喘、梅核气、癫痫、中风、痰核、瘰疬、脂肪瘤等等,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治疗困难。因此常被称为“顽痰”。古代医家普遍认为:怪病、难症用药多而见效少时,用治痰之法,往往会取得较好的疗效。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痰的形成跟脾有直接的关系,另外气机运行障碍,水液的运行会受到影响,也是生痰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健脾理气的二陈丸在化痰这条路上孜孜不倦,一路前行。一般的痰,未成大的气候情况下,用二陈丸还是有相当的把握,如果是积痰日久或痰郁化热,这时候用二陈丸已经无力回天,需要用攻坚驱逐的方法,比如礞石滚痰丸。礞石滚痰丸,又名滚痰丸,出自元代王珪所著的《泰定养生主论》。这个方子可以逐痰降火,通便散结,用于痰火扰心所致的癫狂惊悸,咳喘痰稠、大便秘结。大黄(酒蒸)、黄芩(酒洗净)各240g,礞石(煅)30g,沉香15g。用水或蜂蜜做成小丸,每服8-10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既然方子以礞石命名,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礞石这味药。通过名字,我们应该看得出来礞石是一种矿物质,外表呈青黑色,所以又叫青礞石。《本草经疏》记载:礞石“体重而降,能消一切积聚痰结,消积滞,坠痰涎,诚为要药。”这句话告诉我们,礞石质地沉重,药性是沉降的,所以它可以降气化痰,很多老年人痰特别多,卡在肺里,就会咳痰咳喘,尤其一躺下更严重,甚至呼吸都困难,在中医看来这叫肺气上逆,这时候可以用礞石,给他把气降下去,气机理顺了,痰自然也就没有了;就药性上来说,礞石咸寒能软坚散结,很多人身体里会有结节、囊肿等各种包块,在中医里都叫痰核,用礞石同样管用。礞石还是精神疾病的克星,癫痫、发狂、惊风、抽搐,这些心神不安的表现,说明心里有热或痰扰心神,礞石是矿石类药材,可以重镇安神,同时礞石还是化痰强将,而且礞石性寒,还能清心火。 你看吧,一个礞石就能三管齐下,心神安了、痰湿除了、心火清了,人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样,安稳踏实了。另外,古书里还提到礞石可以消除积滞,这里的积滞不仅包括食积,还包括藏匿在胃肠道里,边边角角的那些老痰、顽痰和湿浊污秽之品。当然是黄芩,黄芩苦寒,擅长清理肺以及脾胃、大肠里的湿和热。如果把黄芩、礞石比作清洁工,那么大黄的任务就是疏通下水道,人体的下水道是谁呢?当然是大肠,大黄能把这些痰热污浊引到大肠,通过大便彻底地排出去。治痰先要顺气,所以这里请来了沉香,沉香顾名思义,药性是往下走的,可以降气平喘,纳气归肾,同时又能制约礞石及二黄的寒性,保护脾胃。这个方子黄芩、大黄的用量比较大,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清上热之火,同时开下行之路,有正本清源的意思。又得礞石、沉香这类金石类药物,就可以直攻老痰巢穴,一剂下去,犹如巨石般滚落下来,碾压并滚掉痰浊,这就是滚痰丸名称的由来。另外,需要交代的是,这个方子的思路是通过下法来涤痰排毒,里面又有大黄,用药后可能会有轻微腹泻,并且大便可能会有痰涎粘液,这是痰浊通过肠道排出的表现,不必惊慌。一般来说,真正的好方子都会有对应的中成药,这个方子也不例外,礞石滚痰丸的中成药也叫礞石滚痰丸,不喜欢煎药的朋友可以购买中成药。礞石滚痰丸除了治疗胸闷咳喘、痰多粘稠之类的有形之痰外,还可能用于痰火扰心引起的癫狂惊悸,类似于当今的精神分裂症、间歇性精神病,以及痰火上扰引起的头晕、高血压、美尼尔综合征以及大便秘结等等。用此方一定要抓住实热老痰为辨证要点,痰的颜色为黄色,伸出舌头,舌质红,舌苔黄厚;如果是白痰,舌苔白,自然用二陈丸更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