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熟识的第一个玉商,为什么消失在了和田玉之中

 kenbian8 2023-08-14 发布于上海
大家都知道,我最初接触和田玉与商业无关,完全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从姑母的针线盒里寻到了一块宝贝。而在我学习这个专业期间,也没什么钱买玉,想要真切的体会,就只能靠逛博物馆与玉器店了。

图片


但那时候和田玉尚且方兴未艾,专门售卖这东西的商铺并不多,往往都是在一些古玩城、翡翠店的柜台角落里,搭配上那么几枚白玉或者碧玉。加之上课阶段时间紧张,我大多是利用假期,到我们本地的玉器店里转转。
 

图片


如今回想起来,那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老孙因为人和蔼,从不端暴发户的架子,给我这个穷学生脸色看,所以成了第一个相熟的玉商。当然,咱也不白看人家的东西,偶尔也会搬门弄斧的抖落点刚学到的专业知识。

图片

 
相互交流中,各自都增长了许多的见闻。后来我才知道,老孙是我们这一个大单位的办公室主任,老伴在学校工作,闺女岁数和我差不多,上的大学也不错。

图片

 
这老两口趁着退休前单位里比较清闲,就开了这么一家翡翠店,估计也是想给孩子留下一份产业吧,因为他俩总是病殃殃的,健康状况不佳。
 

图片


而且所销售的翡翠也是以中低档为主,种水好的高档货就只有那么一两件而已。生意主打一个接地气儿。后来在我的推荐之下,老孙的女儿又去读了个珠宝鉴定的短期培训班,准备着毕业后就接班。

图片

 
本来她那时候还是有机会进入体制之内的,只因为一方面当年的经济形势着实不错,另一方面这姑娘又颇有几分傲气,所以才打算将玉器店发扬光大的。
 

图片


而有一次老孙突然从裤兜中摸出一枚手把件来与我探讨。这应该是他家买的第一件和田玉,记得那是利用褐色石皮,雕的两三根蘑菇,玉肉很灰且脏,整体雕工绵软无力。
 

图片


这种玉唯一的优点也就剩下老熟气足了,因为被河水冲击得太久,厚厚的蘑菇皮层早就已经全面糟朽了。但老孙却坚称这是一枚宋代的遗物,理由是蘑菇腿上阴刻着一只蜜蜂。
 

图片


对他这不知所以的理由,我却闻所未闻,而且也搞不懂其中的逻辑。于是接过手来又仔细的验看了一番,确定是利用现产高老熟气的“鱼缸子”,以电动工具雕刻出来的东西之后,我决定装傻充愣不置可否。
 

图片


此后,孙家的大小姐便开始大举转行,进军白玉领域,在她的主导之下,采购了大量的“古玉”与俄料,我见势头不妙,去他家也不再能看到什么正路货了,也就尽量的回避。

图片

 
大概又挺了几年吧,曾经红极一时的这家玉器店不见了踪影。如今回想起来,他家在和田玉越来越受欢迎的大环境下,居然能把买卖做到这个地步,应该有两个原因。

图片

 
其一是对相关的知识不做刻苦的学习,全凭些电视或网络上流传的小道消息,近乎臆想的采购销售。其二是自视过高,太不把玉当回事儿了,完全无视其背后深邃的文化理念,只拿它当成了普通的商品,低买高卖。
 

图片


至于今天回顾起这件事情来,给你我的启发,或许依旧是老生常谈的谦虚谨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方始能与玉一起修成正果吧。


既想拥美玉入怀,又得其中三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