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爆发时,东北军主力部队还能做到一致对外,但是部分部队的将领,因各种原因背叛了东北军。 统计了下,有八位:分别是炮兵第6旅旅长黄永安、炮兵第8旅旅长乔方、炮兵第8旅第15团团长石济儒、炮兵第8旅第16团团长陈家珍、第106师师长沈克、骑兵第10师师长檀自新、第53军军长万福麟和青岛市市长沈鸿烈。 这八位当时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虽说背叛了东北军,背叛了老张家,但是要分四类 一类是情有可原。 比如炮兵第8旅旅长乔方、炮兵第8旅第15团团长石济儒、炮兵第8旅第16团团长陈家珍,其部队分散布置,一部15团位于徐州,一部16团位于湖北,都是中央军的地盘,远离东北军的主力,背叛也是不得以,只有缴械才能自保。也因此没有获得多少信任,旅长乔方本来就是少将,投靠中央军后,军衔没动,反而失去兵权,当了军事参议院的参议。团长石济儒虽然后来当了少将,也就是在军校教学,最后当了陆军炮兵学校的教育长。团长陈家珍也是一直闲置,只是抗战结束后,当上了长春城防司令,只不过没多久就被解放军俘虏,后来配合解放军统战工作,解放后去了北京。 二类是卖主求荣 比如炮兵第6旅旅长黄永安,其驻扎在河南洛阳,离陕西很近,而且其在洛阳的兵力大于中央军,中央军只有警备部队,也就是地方军队,完全可以控制洛阳,但是其拒绝张学良命令,向中央军投诚,但是也获得了蒋介石的信任,升职中将,当过副军长等职务,并且解放后逃到台湾,得到过电力公司董事等高职。 三类是保存实力 典型的就是第106师师长沈克、骑兵第10师师长檀自新,这两位在事变爆发后,没有表态,在张学良送蒋被扣,东北军内讧时,迅速倒向中央军,而且解除了杨虎城西北军两个旅的兵力武装。 沈克还能理解,他是东北军的杂牌,是西北军石友三的余部被东北军收编,本来就没多少忠心。 而骑兵第10师师长檀自新是东北军的老底子,却带头叛变,不过从后来其抗战爆发后被缩编为师,不满自立,被汤恩伯逮捕,后被枪决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其本人把部队看成自己的私产,应该当时想保存实力,是十足的叛将。这类人蒋介石也不可能信任,檀自新最后被杀,沈克后来虽然当上了副军长,但很快失去兵权,抗战结束后就退出了现役,从商,也是其咎由自取。 四类是离心离德 这类就是第53军军长万福麟和青岛市市长沈鸿烈。 这两位都是东北军的元老,也是张家的老臣,按照封建传统应该死而后已,但是从他们行动看却不是。 万福麟的第53军驻扎在河北保定,河北是西北军宋哲元的地盘,西安事变,这些地方实力派都是蠢蠢欲动,中央军根本没有把握能够消灭53军,但是万福麟表示服从中央,警告张学良悬崖勒马,已经站立到东北军的对立面,当然蒋介石对他回报也不错,虽然后来夺了兵权,但是官越做越大,最后成了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解放后还跑到台湾,给了个“总统府”国策顾问养老。 青岛市市长沈鸿烈表现要好点,估计老张家对自己真不错,所以只是谴责张学良一下,语气缓和的多,其实其控制着第三舰队,也就是东北海军,而且山东是西北军韩复榘的地盘,压根不用担心中央军,但是其估计判断东北军无法对抗中央军,权衡后,还是选择了叛变。因此西安事变解决后,蒋介石一直给他省主席的高位,解放后逃到台湾,也给了个“总统府”国策顾问养老。 总结一下,这八大叛将总兵力至少有六万,还有一支舰队,而东北军当时总兵力不过25万左右,一下子等于少了1/5,东北君最后走向消亡,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