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11 “周公之才之美”释解

 阳谷人说论语 2023-08-15 发布于山东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周公之才之美”,杨逢彬翻译为:周公那样的才能与美德。杨伯峻翻译为: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朱熹注:“才美,谓智能技艺之美。”总之,他们都认为“美”即美德或美好之意。但应看到,孔子在下文中又假设了人存在傲慢及吝啬的品行,这就与前面所假设的具有周公之美德前后矛盾了。通俗地说就是有周公那样美德的人就不会“骄且吝”,而如果有“骄且吝”的品行,自然就不配称有周公的美德。也许杨伯峻先生就是积于此才将此处译为“美好的才能”来避免尴尬。

此处“之才之美”说法是古文中的独一份,查遍几十本古籍再未见有如此之文,因此也使得众多注家训解各不相同。

其实,正如“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篇)、“吾斯之未能信”(公冶长篇)的句式一样,此处也是“之”字用在宾语与后置的动词之间来强调宾语。“周公之才之美”正确的断句是“周公/之/才之美”,意思是:周公称赞其才能。美是动词,称赞、赞美之意。句子的语法特点是为强调宾语“才能”,将动词“赞美”放在宾语之后,中间用代词“之”复指一下。详细的阐述可参见为政篇“父母唯其疾之忧”章。

全章译为:孔子说:“一个人假使周公美赞其才能,但如果自满自大行为吝啬,其它方面也不值得去了解。”假设周公美赞其才能,自然是在表明其才能之强,而这假设之辞,也仅是指才能而言,与道德无关,所以并不与“骄且吝”的品德相矛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