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瓣9.1高分好书,再版13次,这本神书我建议你至少看3遍

 忍冬笔记 2023-08-16 发布于广东

你好,我是忍冬。

八月份的时候,我组织了书友进行一次共读活动。

而我们共读的书目就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我之所以选这本书的原因就是我们现在很多人都缺少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做事情前,做决策前,都是凭感觉,凭自己喜欢,最后还得承受错误选择带来的后果。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如果你具有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的话。

看完这本书之后,当你考虑自己要不要继续坚持一件时间的时候,你可以考虑自己的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

看完这本书之后,你会明白物品的价值并不是由它独立构成的。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 4 个方面来你聊聊这本书。

1、这本书讲了什么?

2、这本书有什么特殊之处?

3、这本书适合谁读?

4、我的收获/触动

   

1、这本书讲了什么?

这本书是一本出版 50 年、迄今已更新 13 版仍长销不衰的经济学通识经典。

全书共分 16 个章节,从对广义的人类活动的观察开始,重新描述社会协作的重要性,讲述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通过怎样的机制促进社会协作、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它将需求、稀缺、比较优势、成本与选择等经济学的概念引入生活,让日常例子充满了经济学的智慧。

   

2、这本书有什么特殊之处?

这本书改变了传统经济学课程以概念、术语、公式为主的讲述方式,而是将“经济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侧重于培养普通人在社会大分工中养成理性、优化的思维方式,使读者发现,经济学不是殿堂学问,而是一套可实实在在应用于生活的朴素原理。

每个人日常的大多数问题,都可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解释和解决。

它是一副思维工具,一个框架,一部坚固、优美、科学、稳定的脚手架,用来帮助我们建立起更好的价值观,于社会和个人福祉的增长都大有裨益。

   

3、这本书适合谁读?

经济看似离我们很遥远,实际上涉及到我们的方方面面。

你要结婚,你要买房子还是租房;你想要创业,你是要自己积累创业基金还是贷款融资。

甚至你想要管控自己的支出,这都需要用到经济学。

因此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武装自己,才能让自己走的更加轻松。

所以这本书适合我们每一个人阅读。

   

4、我的收获/触动

集体的选择归根结底仍是个体的选择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建立在以下基本假设的基础上:所有社会现象都来自个体的行为和个体之间的互动,而个体在选择行为时只考虑这种行为对自身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

只有个体才能做出选择。个体可以独立做出选择,也可以在集体(如家庭、企业、政府机构等)中合作做出选择。

但是我们仍然应该牢牢记住:所谓集体的选择归根结底仍是个体的选择;在做出这些选择时,个体是根据他们自身的目标和计划进行权衡和优化的。

我的理解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做出选择,同时做出选择的时候,或多或少影响着集体的选择。

之前不是有那么一个新闻是说,有个团综,为了投票为了出道,让山村的人,倒掉牛奶,只为了牛奶瓶的投票权。

正因为资本清楚,就算这么浪费,他们捧出来一个流量明星,换回来的收益一定会远远大于他们的投资。

于是乎市场上都是这种批量制造的明星,没有作品,只有流量。

但是后来我明白,越是你不喜欢的东西,你越要拒绝,越是你喜欢的东西,你越要支持。

因为你的选择,会一点点改变这个世界,你的喜欢总会被人看见。

比如,流浪地球 1 的时候,所有人的不看好的时候,我刷了五次,还把家里人都带过去看,而且是看当地最贵的中国巨幕。

那一次世界好像看到了我们的喜欢,最后回馈我们的选择。

只有真正好的东西,只有你真正为之努力,你的选择,最终会让资本听话。

而不是资本喂给你垃圾,你也要吃。

所有东西都取决于其他东西

如果消费者收入上升时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反而下降,那么这种商品就是低档商品。同样,当消费者的收入下降,他们对低档商品的需求就会上升。

价值是做选择的人眼中的价值。一种商品可以是一位消费者眼中的低档商品,却是另一位消费者眼中的正常商品。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理解所有东西都是相互关联的。经济学家喜欢说:所有东西都取决于其他东西。他们真心实意地相信这一点。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看到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的意愿与这种商品的价格有关,同时也与消费者的品味、偏好和收入有关。但影响消费意愿的因素还不止这几个。

于是深入了解经济思维,越是能够打开我们的思路,让我们多角度去思考关于价值,关于需求。

而没有一样东西是孤立存在的,也没有一样东西能够凭借自身就能突显价值。

比如金这一种金属,在地球一方面是很稀有,另一方面是没有别的物品能够替代它。

因此他的价值非常高,但是如果在一个星球都是金这种金属组成的话,那么他的价值就会非常低。

同样当你怀疑自己的价值的时候,不妨思考一下自己的替代商品,或者低档商品。

如果你的替代商品基本找不到,甚至没有低档商品能够平替,那么就算别人觉得你没有价值,也仅仅是 PUA 你而已。

因为你的价值不取决于别人的嘴里。

三个成本,沉没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都反映人们对供选择的其他机会的价值的估计。人们首先评估自己面临的各种机会,然后据此做出优化选择。任何商品的供应量和需求量都取决于这些优化选择。成本永远是具体个人牺牲的机会的价值。

沉没成本

人们之所以对不同决策的成本有争议,通常是因为他们谈的是此决策对不同人的成本。目前的决策不会影响过去已经发生的支出。

过去的支出是沉没成本,做决策时不应考虑这些成本。做决策时应该只考虑未来的成本。

机会成本是某种行动或某项决策导致的额外成本。机会成本一定是边际成本。

供给取决于成本。(有什么东西不取决于成本呢?)但供应某种商品的成本是为供应这种商品而牺牲的其他机会的价值。

上述成本概念在经济学理论中可以这样表达:与决策有关的一切成本都是机会成本——因为选择一种行为、放弃另一种行为而牺牲的机会的价值。

人们常对某件东西的“真实”成本有争议。只要认识到“东西”没有成本,就能解决大部分此类争议。只有行为才意味着牺牲某种机会,因此只有行为才有成本。

   

总结

越混沌的时候,我们越要让自己更有价值,因为只有提高我们抵御风险的能力,我们才能走的更远。

而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就是我们很好的一个武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