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观点!(27)大学语文与议论文(2)

 大学语文研究 2023-08-16 发布于浙江

这些年研究大学语文,遵循“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我”的原则,笔者形成一些独家观点,现陆续撮要出来,有待同行们证明(确为独家观点,或认同此观点)或证伪(并非独家观点,或观点不能成立)。

观点来源将依次为笔者的四种专著和教材:一、《母语高等教育研究》;二、《现代大学国文教育》;三、《大学语文教材》;四、《大学语文课程论》。

观点27.大学语文与议论文(2)
《母语高等教育研究》第130-133页

大学语文议论文教学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则是要完成从中学“议论文”到大学“论文”的转变。大学生要写论文,论文不是一般的议论文,而是学术研究范畴的文体,从议论文到论文,就是从教学文体到实际文体的过程。论文写作的选题可以是其它专业课程的,但是论文这种文体的写作指导,没有别的课来承担,只有落在大学语文肩上。所以笔者人民版《大学语文》教材设计了《怎样写论文》一课,选择了毛泽东、叶圣陶、王力的四段文字,并在导读中提示:

大学要写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会写论文,是大学生母语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什么是论文?论文属实用类议论文,但是和一般议论文又有不同,议论文属于教学文体范畴,论文属于学术文体范畴。从文体要素方面说,论文和议论文的区别也可以是“三要素”还是“四要素”的区别。

议论文“三要素”是指论点、论据、论证,一般表述为写文章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观点,围绕这个观点收集材料,最后用材料证明观点。这个表述颇有唯心主义先验论之嫌,但是用于“教学文体”,又有某种合理性,假如要写的题目比较简单,同学们比较熟悉,或者是社会约定俗成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道理,拿起笔来写的时候,心中已有一个正确的观点,已有一些论证所需要的材料,甚至连怎样进行论证也已想得差不多,需要做的只是如何组织文字表达的功夫,这样的议论文写作往往就只有所谓的“三要素”。

论文则不是这样。论文是有学术价值的文章,或者提出新鲜的观点,或者挖掘出新的证据材料,或者发现新的论证方法。——或许这些对刚开始学习论文写作的大学生都还太难,那么起码也要有一种学术锻炼的价值,就是锻炼自己提出新观点、发现新材料、掌握新的论证方法的能力,至于这些观点、材料、方法对于学术界是否有价值,可以暂且不论(当然也要有一定难度,是困扰自己轻易不能解决的,而不是上网检索就“百度知道”的那种)。这样的议论文,就不能够只有“三要素”了,而是要增加一个要素,变成“四要素”,这个新增加的要素就是“论题”。

论题是指“证明中需要确定其真实性的判断”,也可以通俗地称其为“问题”。而且这个论题还要排在其他“三要素”的前面,写论文最开始总是要先确定论题(选题),然后围绕这个论题收集材料,加以整理(论文写作中叫“文献综述”),再运用一定的思想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才提炼出“正确的观点”,所以“四要素”的排列顺序应该是“论题——论据——论证——论点”。或许等到文字表述的时候顺序会有点不同,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一定是这个顺序。

因为论文的这个特点,论文写作的时候,拿起笔来之前,一定已经有了一个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出发点是“问题”,而不是一个“正确的观点”。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全面地了解他的意思,他这个“大胆的假设”也并没有放在研究的最前头,他最强调的还是平时的知识积累,他对他的学生说:“一切知识,一切学问是干什么用的呢?为什么你们在学校的这几年中有许多必修与选修的学科?都是给你们用;就是使你在某种问题发生的时候,脑背后就这边涌上一个假设,那边涌上一个假设。做学问,上课,一切求知识的事情,一切经验——从小到现在的经验,所有学校功课与课外的学问,为的都是供给你种种假设的来源,使你在问题发生时有假设的材料。”

正因为论文写作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它最不可能像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考试那样,当场命题,限时完成,而是一定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研究过程。假如我们大学语文期末考试的内容预定为写一篇学科论文,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应该着手准备了。即使是大三学年论文,大四毕业论文,看似非常遥远,其实也不妨从大一就开始准备。在科学研究中,花几年时间来准备一个问题,甚至用了毕生精力来研究一个问题,都是很常见的。这个准备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选题。俗话说,提出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一半,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也说明提出问题之难,要提出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尤其难。以往一些大学生同学,往往等到要写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了,才匆匆忙忙寻找题目,虽然还会有老师提供选题指南,但由于时间匆忙,搞得不好,就成了中学那样的命题作文,所以总不如自己发现的问题来得亲切,更有学术锻炼的价值。

除了特定的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可以从自己学过的所有课程中提炼的,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平时就多关注各科教材中的思考与练习题,挑选其中有一定难度,有研究价值的,作为候选。比如我们这个教材的前两个单元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提出的“语录体”问题,《西湖的雪景》和《杭州西湖导游词》提出的游记与导游词的比较问题,《秋爽斋偶结海棠社》和《冷板凳会缘起》提出的母语雅俗问题,《闻一多上课》和《闻一多又遭毒手》提出的散文与新闻的比较问题,都可以成为很好的论文选题。

其他单元课文也如此,本教材设计课后思考与练习时,就充分考虑到了题目的开放性,既可以做成一课之后的小作业,也可以拓展开来做更深入的研究。大学语文课程如此,自己专业的其它各门功课假如都留意一下,可作论文题目的候选一定更多,就不会发生临写论文时却想不出题目的事情。选题之后,即使后来又有了更好的题目,前面的选题不用了,也不是什么损失,常常放一个题目在心里想想,这本来就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

第二,收集材料。论文要有学术价值,什么是学术价值?就是在学术研究方面,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你发现了,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你解决了。这对于初学论文写作的同学当然是不容易做到的,前面说过,我们也可以退而求其次,以自己为立足点,通过论文写作,发现了自己原来没有发现的问题,解决了自己原来没有解决的问题。但是作为学习目标,我们总还是要取法乎上,知道点学术上的事情。例如要知道什么是别人没有发现、没有解决的问题,你就要梳理相关的学术资料。俗话说“说有容易说无难”,你要说某一个问题某人说过,这个容易,可是你要说某一个问题学术界还没有人说过,这就难,你要把整个学术界的资料都检索一遍,才敢下此结论。所以在正式写毕业论文时,都要求先做一个开题报告,其中就包括你要写的问题,国外研究到什么程度,国内研究到什么程度,也就是王力先生说的要把这个“凡”字都归纳出来,写成一份“文献综述”。这就要功夫,这个功夫越早下越好。至于怎样下这个功夫,怎样上图书馆查资料,怎样上网检索信息,同学们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我们也会在教学网站提供这些方面的指导和链接。这一课的学习目标是先把论文写作的意识树立起来。

第三,理论准备。写论文是要有理论指导的,这个理论和议论文的论证有点关系,又不全相同。中学议论文讲论证,往往是这一句用了比喻,是比喻论证,那两句形成对比,是对比论证,基本都是一肢一节的。论文的论证则要求着眼于全体,撰写开题报告时,就要你说出你的论文运用哪些理论方法。记得高教司组编的《大学语文》较早的一个版本,曾经介绍过几种这样的论证方法。一种是“哲学的”论证方法,物质是第一性的还是精神是第一性的?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生活中处处有这样的“主义”在交锋,比如写文章“先有一个正确的观点”,这就有唯心主义先验论之嫌,先提出问题,然后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才是比较正确的思想方法。一种是“逻辑的”方法,王力说的那个先归纳后演绎还是先演绎后归纳,就是逻辑的研究。一种是“历史的”方法,就是在研究一个问题之前,先弄清楚它的历史,这就要研究文学史、思想史、哲学史、教育史等等,把你要写的那个问题的历史背景弄清楚。记得还有假说等几种论证方法,等找到这本教材我们把这个内容放在教学网上。

理论的准备是最艰苦的,你要看大量的理论书籍,平时同学们比较不喜欢看这类书的,但是假如你是为了解决具体的问题,是为了将来写论文做准备,有了明确的目的,相信就能够逐渐培养起阅读的兴趣。

观点:议论文和论文的区别,也可以表现为“三要素”还是“四要素”,议论文是“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论文则应该是“论题、论据、论证、论点”四要素。有些大学语文教材在讲论文写作时还是议论文“三要素”,这就难免要沦为“高四语文”了。

这个“二元之问”正适合采用“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态度,欢迎同行们来尝试回答一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