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苗怀明:后出转精  集其大成——《明清戏曲序跋纂笺》简评(书香品鉴录之十九)

 古代小说网 2023-08-17 发布于江苏


郭英德、李志远纂笺的《明清戏曲序跋纂笺》一书出版,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无论是对中国古代戏曲研究还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乃至古籍整理而言,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明清戏曲序跋纂笺》

就笔者的认知,该书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满足了学术研究的新需要。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同样,一代有一代之学术。高楼万丈平地起,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都要从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这一基础工作做起,戏曲研究也不例外。

自上个世纪初王国维、吴梅、姚华等先驱者开疆拓土以来,具有现代学科性质的戏曲研究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历程。

仅就其中的文献研究而言,相关资料集的汇编整理工作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相关著述屡有出版,其中规模较大、影响较著的有中国戏曲研究院所编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曲志》、《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等,可谓硕果累累,无论是戏曲资料的新发现、目录索引的编制,还是作品的整理出版、文献资料的汇编,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所有这些构筑了戏曲研究的坚实文献平台。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在各种类型的戏曲文献中,以序跋、曲话、评点最为重要,也最具代表性,可谓戏曲文献的三驾马车。仅就戏曲序跋(包括戏曲文献正文前后的序跋、引言、题词、总论、凡例等各类说明、评论文字)而言,其具体数量目前虽然还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但只要对中国戏曲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就可以对其体量之巨大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

这类文献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因其内容具有针对性,且多出于亲友乃至作者本人之手,是研究戏曲的第一手资料,历来受到重视。不仅各类戏曲资料集收录,而且还出现了专门的戏曲序跋集如吴毓华的《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蔡毅的《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等。

这些资料集为研究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与其他类型的戏曲文献一起为上个世纪后半期的戏曲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这是无可讳言的。

遗憾的是,一般的戏曲资料集虽然也收录序跋类文献,但往往只收那些常见的、影响较大的篇目,甚至可以说是那些比较容易找到的,不够完备,缺漏较多。

专门的戏曲序跋集长期以来只有两种,即吴毓华的《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蔡毅的《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前者只是一个精选本,“侧重在有关戏曲理论批评史的序跋”(该书《凡例》),收录各类戏曲序跋近六百篇,数量太少,无法满足研究者的需要;后者收录各类戏曲序跋两千一百多篇,这在当时来说,还是相当多的。

《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

但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看来,漏收者较多,且所收各篇没有标明出处,不同版本的文献没有校对,可信度不够,使用不便。

近年来,随着研究条件的不断改善,随着戏曲研究的不断深化,一批大型戏曲总集及电子数据库相继面世,一些稀见的戏曲序跋相继被披露出来,研究者看到的戏曲戏曲较之先前各个时期大为增加,但这些文献分布较为分散,且未做整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与此同时,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戏曲研究的走向与格局也在发生着改变,从原先以文学为本位的平面化探讨转变为多种元素并重的立体式研究,研究视角和方法也呈现出丰富多元的态势,其间出现了一些新的学术热点,比如对戏曲文物、宫廷戏曲、傩戏、戏曲绣像等问题的探讨,都是过去忽视或涉猎不多的,新的学术热点需要更多文献的支撑,以前被忽略的边角余料有了新的文献价值,但现有的戏曲资料集已无法满足研究的新需要。

因此,很需要研究者广为搜罗,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编纂一批收罗完备、体例完善、方便使用的戏曲资料集。

《明清传奇综录》

经过数代学人的不断努力,戏曲研究的学术积累日益丰厚,相关研究主要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集大成。新的研究成果比以往搜罗更广,更为完备,二是精耕细作。新的成果较之前人做得更为精细,更为深入。

戏曲资料集的编纂也是如此,对研究者来说,总是希望文献资料集编得更为完备一些,更为完善一些,这种追求可以说是没有止境的。郭英德、李志远纂笺的《明清戏曲序跋纂笺》就满足了学界这一新的需求,后出转精,成为戏曲序跋资料汇编的集大成之作。   

二是提供了新的学术话题。

较之先前的同类著作,该书增收了许多稀见的戏曲序跋,就其完备性而言,虽不免还有一些遗漏,并数量并不多,基本上反映出明清时期戏曲序跋的全貌。序跋原文之外,还有校记、笺注,形成一个完整的文献体系,为学界提供了大量新的学术信息。

这些新的戏曲文献为相关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话题,就具体文献而言,由此可以解决剧作作者、创作动机、成书过程等问题;就整体而言,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对戏曲特性、戏曲生态的认知,另一方面有助于对中国古代文人文学生活与精神风貌的深入把握。

众多周知,戏曲序跋的写作具有一般序跋的特点,也有其独特之处,它可以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写作。就其写作动机与方式而言,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围绕剧作者所写的序跋,另一种是围绕刊印所写的序跋。

《四松堂集  懋斋诗钞》

围绕剧本所写的序跋是一种非常文人化、具有民族特色的写作方式,也可以说是古代文人的一种雅趣。作者写完剧本,送给诸亲友赏玩,请其品题,这是古代文人很常见的一种写作方式。

比如曹雪芹的朋友敦诚写了一折《琵琶行》杂剧,“诸君题跋不下数十家”(敦诚《四松堂集》卷五),可以说这是一场围绕剧本创作进行的戏曲活动。戏曲如此,诗文书画序跋的写作也是如此。

这一类序跋与剧作者直接相关,作者与剧作者往往是关系密切的亲友,彼此了解,因而所披露的信息十分丰富,也非常重要,成为研究剧作、作者的第一手资料。有研究者将序跋视作戏曲作品的副文本,在笔者看来,可以将这类序跋视作广义的戏曲创作,因为这些序跋的作品实际上也参与了剧本的创作。

围绕刊印所写的序跋是由书坊主征集的,往往具有较强的商业色彩,为了扩大声势,增加销量,他们会主动找名人来撰写序跋,自然里面也有不少系伪托。其后戏曲作品再次刊印的时候,还会再找人撰写序跋。

《明清戏曲序跋研究》

戏曲如此,明清时期的小说乃至诗文也是如此,这是这一时期书坊商业运作的常见方式。这种类型的序跋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类似于当下的软广告。从史料的可信度来说比不上前一类序跋,但其提供的有关戏曲刊印、生存环境等方面的信息则是非常丰富且不可取代的。

由此形成了众星捧月式的戏曲序跋创作现象,特别是那些经典名剧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仅仅是围绕这些剧作所写的序跋,皆有数十篇,甚至都可以编成专书。由此可见这些戏曲序跋本身的写作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文学乃至文化现象,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史料上,由此反映出的文人交游及心态等,也都值得研究。

但这些都需要丰富的文献作为支撑,文献的缺乏往往会对研究形成制约,必须有足够多的数量才可以看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和问题。明白这一点就可以知道,《明清戏曲序跋纂笺》的价值不仅仅是增加了一些新的篇目,这些大量增加的戏曲序跋提供了十分丰富的信息,通过这些文献资料,可以找到许多新的话题,进而推动戏曲研究的持续深入进行。

三是树立了新的典范。

尽管具有现代学术色彩的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间也出版了不少质量精良、影响较大的戏曲资料集,但戏曲资料到底该如何汇编,收录范围该如何确定,所收文献该如何分配编排,该如何选择底本、校本,文字该如何辨识、定字,等等,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行业规范,对一些问题的处理往往是各行其是。

可以这么说,学术规范的建立是一个逐渐确立的过程,戏曲资料集的汇编也是如此,对每一位研究者来说,这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尝试的过程。

《寻找中国趣味:中国古代文学之历史文化思考》

《明清戏曲序跋纂笺》的两位纂笺者在充分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整理古籍的方法,从该书的凡例中可以看出他们较为成熟的思考。因而该书为学界提供的不仅仅是一部质量精良的戏曲序跋集,而且还提供了一套整理古代文献的具有可操行的方法。从这个方面说,该书树立了一个新的典范。

比如对异体字的处理。面对大量龙飞凤舞、手写上板的戏曲序跋,认字本来就是一大问题,而认字之后如何定字,同样令人头疼。尽管有一些通行的规范和惯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复杂、特殊的情况,超出了这些规范和惯例的范围,对此,出版社和整理者都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处理。

《明清戏曲序跋纂笺》在整理出版时,也遇到了这一问题,两位纂笺者参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新订异体字整理表》等成果,根据戏曲序跋的实际情况,自己编制了一个《古籍整理常用异体字表》(初稿),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处理方式。这种探索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为相关文献的整理提供了可贵的典范,其影响是深远的。

《通用规范汉字字典》

除了体例、方法,该书在治学态度等方面也具有典范意义。两位纂笺者的治学态度非常严谨,就书名而言,称作《中国戏曲序跋纂笺》也是可以的,因为该书卷一即为宋元戏文,卷二为金元杂剧,再补充一些剧本之外的序跋资料并非难事,但两位纂笺者并没有这样做,仅此一端,可见其良好的学风。

前文说到,一代有一代之学术,一代时代的学术建立在一个时代与之相适应的文献基础上。《中国戏曲序跋纂笺》一书满足了学界的新需求,在戏曲资料集汇编及古籍整理方面为学界树立了新的典范。那么,适合新时代需要的戏曲资料集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

大体说来,判断一部文献资料集的优劣,主要有四个标准:一是收录是否完备,二是内容是否可信,三是体例是否完善,四是是否方便使用。当然,这需要与同类著述进行比较才能看得更为清晰。如果用这四个标准进行衡量的话,《明清戏曲序跋纂笺》一书是完全符合的。以下详述:

首先是收录的完备。

随着科技及资讯的发达,如今收集文献资料与过去相比,有着更多的渠道和更为便捷的方式,除了在图书馆查阅外,还可以利用各类电子资源及新出版的大型戏曲总集,这样视野就可以扩展到全世界范围,因而所搜集文献资料的规模数量势必要大大超过先前的同类著述,具有集大成的性质,否则就无法满足研究者对文献资料的更高要求。

《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

该书做到了这一点。当初蔡毅所编《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一书出版时,曾引起学界的惊叹,在当时的学术条件下,能搜罗到两千多一百篇戏曲序跋,还是相当不容易的。与其相比,《明清戏曲序跋纂笺》收录戏曲序跋多达四千三百多篇,篇目增加将近一倍。

需要说明的是,两书收录的时间范围有着较大的不同,《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上起唐代崔令钦的《教坊记》,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明清戏曲序跋纂笺》从明代开始(包括部分宋元戏曲文献),下限为宣统三年(1911)。仅从下限来看,相差近四十年,如果《明清戏曲序跋纂笺》一书的下限也止于1949年的话,收录的戏曲序跋数量还能增加很多。

仅从戏曲序跋收录的数量规模上不难看出该书对同类著述的超越及其完备程度。对民国时期的戏曲序跋,两位纂笺者准备另编一部《民国戏曲序跋集》。

在内容上,戏曲剧本类文献除戏文、杂剧、传奇外,还收录了一些清代地方戏的序跋资料,这不仅仅是范围的扩大,也体现着戏曲观念的转变。通过戏曲序跋收录数量和范围的变化不难看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三十多年间戏曲研究的进步。

在文献数量大为增加的背后不难想象两位纂笺者大量时间、精力的投入,图书馆的寻访、数据库的搜讨不说,仅仅是辨识文字和录入都要付出大量心血。

戏曲序跋与曲话、批点等文献不同,往往是手写上板,相当多的序跋用行书和草书写成,撰写时龙飞凤舞,看起来潇洒飘逸,但辨认起来相当困难,即便是利用各类书法辞典,求助书法家,还仍然会遇到不少难以辨认的字句,接触过这类文献的研究者对此都有很深的印象。四千三百多篇戏曲序跋、近五百万字,这是一个庞大的学术工程,其工作量之大、难度之高是可以想见的。

《明清传奇史》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为编纂这部戏曲序跋资料集,从2011年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到2021年正式公开出版,两位纂笺者前后用了整整十年时间,其精神令人钦佩。从该书的后记可以看到,直到截稿时,纂笺者仍意犹未尽,心有不甘,对一些戏曲序跋来不及收录感到遗憾,由此可见其对该书完备性的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虽然较之此前的戏曲序跋资料集在篇目上有很大的增加,但两位纂笺者并不一味贪多,相关的书札、观剧诗虽然也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但并非戏曲序跋,则不予收录,全书的取舍是适当的。

其次是内容的可信。编纂戏曲序跋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研究者提供真实可信的文献资料,方便他们阅读使用,如果可信度出现问题,资料的文献价值会大大降低。该书的真实可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目验原书。对所收戏曲序跋,坚持亲见原书的原则,即便是有影印本也要如此。为此,两位纂笺者在各图书馆广为查阅,极可能多的看到原书。对所收序跋,标明来源时,将原书与影印本分开,这是十分负责的做法,保证了文献来源的可靠性。

二是尊重原作,不忘改字句,且标明原始出处,便于复核。该书在此方面有着通盘的考虑,并付出了大量心血。

这一点可以从卷首考虑周密的凡例中看出。两位纂笺者研究戏曲多年,有着十分丰富的古籍整理经验,出版过《明清传奇综录》、《明清戏曲序跋研究》等专书,对戏曲序跋有着深入的了解,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

《明清传奇戏曲文体研究》

在整理过程中,考虑到各种复杂的情况,做出妥善处理,既遵循一般古籍整理的原则,又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通,确保了文献的真实可信。对所收每一篇戏曲序跋,皆标明出处,便于复核。如有不同版本,皆进行校对,并出校记。这是以往的同类著述如蔡毅的《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所欠缺的。

经过认真校勘的戏曲序跋在内容上是可信的,后面的校记为使用者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这样的戏曲序跋集在学术质量上是有保障的,满足了戏曲研究者的需求。

再次是体例的完善。戏曲序跋集的汇编是给研究者阅读使用的,内容的真实可信自不必说,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要,最大程度满足他们的要求,尽可能多地提供准确可信的学术信息。

这部戏曲序跋集的一大亮点是为所收各篇序跋做笺注。就以往出版的各类戏曲资料集来说,篇幅规模较大者多是仅收录原文,做笺注者并不多。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工作量太大,二是因为难度太大。原因很容易理解,戏曲序跋的作者数量庞大,并非个个都是名家,要了解其真实情况并不容易,何况其中有不少使用笔名,伪托之作也有不少,这更是增加了查找的困难。

抄本《中麓小令》

两位纂笺者知难而上,在每篇序跋后,除出校记外,还做了大量的笺注,尽可能多的提供有关序跋作者的身份信息,这大大提高了全书的学术含量,也为读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以李开先的《中麓小令》为例,该书有众多文人为其题跋,其中有知名者,也有无闻者,两位纂笺者一一为其做注,注释多达九十四条。全书笺注工作量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更值得关注的是笺注的内容。这些笺注表面上看篇幅不大,往往只有百十字,实则蕴含着两位纂笺者大量的心血。在这些内容的背后往往是数篇乃至数十篇文献的支撑,限于体例和篇幅,纂笺者只保留最为核心的内容,点到为止。读者借助这些笺注提供的线索,可以发现许多重要的学术问题,这就需要有心人认真研读,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矿藏。

最后是使用的便利。

这种便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是否便于阅读,二是是否便于检索。该书的编排在整体上以时代先后、文献类型为纲,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文献则依剧编列,这样既可以看出纵向的史的演进,又可以看出横向的展开,可以对每一篇序跋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使用起来颇为方便。书后有《本书戏曲文献名目索引》、《本书所收序跋作者人名字号综合索引》两个附录,也为从不同角度检索各具体的目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海内外中国戏剧史家自选集▪郭英德卷》

总的来看,《明清戏曲序跋纂笺》一书收录完备,内容可信,体例完善,体现了学术研究后出转精,集其大成的特点,弥补了戏曲资料集在序跋方面的缺憾,对戏曲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价值和意义是多方面的,它将作为戏曲研究者案头常备的参考文献在学术史上留下浓笔重彩的一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