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届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生孩儿的N个理由

 好心情心理门诊 2023-08-17 发布于北京

2021年全国两会,代表们的多项提案都婚姻生育话题,频频冲上热搜。“建议男女结婚法定年龄降至18岁”“建议完善男性陪产假制度”“建议减轻女性生育负担”……这届两会的代表提出的相关方案,也凸显出当下不容忽视的一个社会问题:这届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结婚生孩子了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国结婚人数大概在560万对,同时,离婚人数240万对,同比增长30%,中国离婚率连续16年上升,结婚率持续6年下降。

据中国社科院统计,截止到2020年,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女20,男22)的男性要比女性多出3000万。而调查显示:单身男性大多在贫困农村地区,单身女性则很大一部分生活在一线和省会城市。

这种现象在美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也很普遍,生活在一线城市30岁以下未婚女性有70%,39岁仍未婚的占到20%。

女性越优秀越不愿结婚?

女性不婚比例逐年攀高,这也是近年来被热议的一个话题。不可否认,随着女性教育水平及经济收入的不断提升,婚姻,已不再是她们人生必须的选择了。她们不再觉得“大龄剩女”这个词能侮辱到她们,相反,她们认为“剩者为王”,或“姐凭实力单身,咋的了”。

这里,我整理了网上或访谈中看到听到的一些言论,大概总结出这么几条大家不想结婚生育的理由:

01
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我现在已经过得很好

网友小W:可能是经历了几次分分合合,看了身边许多感情褪色、一地鸡毛的事,因此害怕进入婚姻。要找到一个能容忍我的那些小缺点和小怪癖、三观相同、而且双方家庭也能相处和谐融洽的人,太不容易了。我现在年收入自己相对满意,很多事都能自己搞定,做不到的请朋友帮忙或者花钱请专业的人来处理会更加好,没必要让自己因为世人陈旧的观念把自己锁在一个婚姻的壳里。有合适的人还是不排斥进入婚姻。

对婚姻不将就不凑合的女性,首先是对自己有独立而清醒的认识,有客观的自我认知,不自恋也不自卑,对自己基本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她们也许也曾在感情中交过学费,吃一堑长一智,渐渐明白了什么样的感情适合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同时也明确自己坚决不要什么。对感情的期待值比较高,会评估如果和对方走近婚姻后,婚姻能提供给双方的价值。尤其经济独立、时间自由的女性,更会审视关系权衡利弊:这份爱,是否足够让她放弃自由。

02
对婚姻的观念更新:女人早就不是生育工具了

2020年6月,在舞蹈家杨丽萍的一条生活动态下,有网友评论:“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有儿女”,此条评论竟然点赞1.1万,随之而来的则是更多网友对此条评论的抨击,李若彤、戚薇、陈德容、陈数等诸多女明星也纷纷发声否定这一观点。戚薇的发声尤其犀利:“女人早就不是生育工具了。”

不可否认,即使2021年了,很多大龄未婚女性也依然面临被催婚的苦恼,现在社会对她们依然存在着一种歧视。但越来越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不再把“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奉为圭臬,不再把结婚生子视为人生的不可或缺。

如果现实婚姻不能满足她们的预期,她们自然就会考虑推迟结婚,甚至不婚。单身并一定就是孤独凄惨的,相反,很多人能把一个人的生活过得充实而精彩。有的人充电学习,趁年轻多考几个证书,有的人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健身、读书、旅行、插花、瑜伽、和三两好友相聚享受美食……她们更积极地投入生活,自己满足自己,一个人的日子也活色生香。

就像早在2012年,杨丽萍在接受央视一次采访时,所表达的婚育理念,也代表着许多单身女性的心声——

主持人问她:“你是为了舞蹈才不要孩子的吗?”她回答:“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所说:你一生中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为你自己。

03

对婚育成本的恐惧:结还是不结,

生还是不生,这是个经济学问题

网友小C:我今年已经28岁,已是父母亲友口中的“大龄剩女”了,他们说他们的,谁也干涉不了我。说到为什么不想结婚,你结了婚十月怀胎,生了宝宝,白天要上班,晚上回来要照顾老公,深夜还要照顾宝宝,一个人拿着一份工资,做着三个人的活儿,想想都觉得累。

来访者小Y:看多了身边太多不幸的婚姻,心里有阴影,自己挣钱只用管自己一个人,如果结婚生娃,现在的职位和薪水肯定会受影响。如果你嫁个家庭情况复杂点的,说不定你的工资还要拿出来养孩子,公公婆婆,可能还要管着你老公的兄弟姐妹……一个人想吃啥就吃啥,想去哪就去哪,在我还没能力挣到钱多得一个人花不完的时候,说实在的,我没有结婚的底气。

在我国,据调查显示:女性工作日平均家务劳动时长约5.25小时,82%的职业女性认为工作和家庭存在较大冲突。尤其近年来,随着两孩政策的实施及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上有老下有小”的女性,无疑要承担哺育子女、赡养老人等更多的家务劳动。正因为女性相比男性为家庭付出的时间精力更多,在职场经受的性别歧视也愈加凸显,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更倾向于录用男性。

有些职业女性会在生育后主动或被迫选择回归家庭,因为生育必定需要女性付出许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必然会减少对职业的投入,不能说加班就加班,说出差就出差了吧?——这是同事愿意理解、领导愿意照顾的吗?所以很多职业女性生育后都要面临职业的变动——比如辞职或者选择一份较为轻松的工作。这也直接影响了女性就业、职业发展和婚育意愿。

04
对情感更高的追求:要嫁就嫁给爱情

来访者小F:“通过自己努力打拼,现在房子和车子我都不缺,既然都活到30岁了,一直遇不上想嫁的人,这么久还没结婚,最后不嫁给爱情,不甘心……”

3月8日,据贝壳研究院发布的《女性居住现状调查报告(2021年)》显示:全国30个重点城市整体女性购房占比,从2017年45.60%到2020年47.54%,女性购房比例持续走高。其中25-29岁年龄段女性为购房主力军。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很多经济独立的女性已自己买房买车,脱离以前社会女性对男性的物质依赖,因此对婚姻由物质也上升到了更高的精神要求。

婚姻不再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面包我自己有,如果走进婚姻,那只有一个理由:嫁给爱情。

跟这个人在一起是不是开心快乐?是不是感觉到踏实安全?是不是变得更美好自信?——她们更看重感情带来的情绪价值。

说白了就是她们一直坚守并奉行的婚恋观:钱可以自己挣,不图对方给,但是情绪价值,你一定要给到我。彼此在一起有话聊,愿意倾听也愿意分享,能在自己情绪不好时被对方接纳、抱持、包容、体谅。

——话说,这也应该是爱情本来的样子。

结语

其实,与其总是问年轻人你为什么还不结婚,你为什么还不要小孩,不如反过来替她们想想:我为什么要结婚?我为什么要生小孩?而我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我身边的已婚朋友,她们多回答:因为认识了他,嫁给他我放心!

古罗马悲剧家塞内加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其实不用担心,你们中的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遇见你梦想的真爱。只会因为害怕孤独地死去而选择随便找个人,互相饲养。

也许,曾经,或现在有人是这样做的。

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婚姻不是一个要在多少岁之前必须完成的目标,也不是定义人生成功或失败的标准。婚姻不单单代表着单身状态的结束,它更意味着生活结构改变的开始。慎重地选择,是对自己及对方、对家人、对下一代负责。

正如一位网友在“现代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恐婚”这条热议下留言所说:所谓的恐婚,只不过是那个想要白头偕老、共度一生的人还没有出现。当那个对的人出现了,所有的恐惧都会被幸福取代。

“只要余生是你,晚一点也没有关系”,这句话被好多人当成网络社交账号的签名,归根结底,单身女性大多对婚姻都怀有憧憬,只是感觉“缘分未到”,所以,不将就不凑合,不为结婚而结婚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愿你此生遇见,不负长久等待

作者简介:

野子,原名李荣,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督导师、沙盘游戏写作导师、舞动治疗师、全国多家公益组织心理疏导志愿者、历任十余年电台心理夜话类节目主播。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玫瑰生涯.女性幸福人生全攻略》、诗集《地脉》、《静美之季》等。

为您严选新好物👇

一位教育学专家的16年家庭教育精华,最经典最实用培养手册,不但告诉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你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科普|解惑|答疑|辟谣|懂你|涨知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