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抑郁症有哪些表现?

 好心情心理门诊 2023-08-17 发布于北京

王阿姨是一名教师,退休多年依然爱好广泛,经常和老朋友们一起参加社区活动。后来因为孩子们工作都忙,自己又是一个人,所以和老朋友们相约入驻了一家条件不错的养老机构。想着这样热闹,平日里还和老朋友们在一起,有活动还可以一起参加,生活上也方便,也省得因为年事已高让孩子们放心不下。

可两年过去了,王阿姨渐渐的失去了“笑容”,平日的活动也不参加了,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茶饭不思,整天唉声叹气,浑身不舒服。面对日渐消瘦的王阿姨,子女纷纷赶回家里,带阿姨到处求医问药,最后被介绍到了精神专科医院,原来阿姨是得了老年抑郁症

面对医生,阿姨有很多疑问:“为什么老了还会抑郁?我该怎么办?”。在阿姨看来,原本劳累了一辈子,好不容易退休了,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确实也和朋友们在一起聊天、活动,虽然住在养老机构,但条件很好,也有人照顾。那为什么阿姨还会抑郁呢?

01

为什么老了也会抑郁?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抑郁障碍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所以,老年抑郁症并不少见,一点都不少见,而且还可以说很常见。我们都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很多身体上和心理上的“衰老”,这种“衰老”还会表现出进行性加重的情况。可难道老了就会抑郁吗?当然不是。我们可以理解成老年人更容易出现一些容易让人抑郁的危险因素。比如加拿大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社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罹患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有:

  • 女性

  • 失眠

  • 社会隔离;

  • 功能损害;

  • 认知损害;

  • 社会经济地位较低;

  • 合并一般躯体疾病;

  • 未得到控制的疼痛;

  • 婚姻状况为丧偶、离异或分居。

如果参照王阿姨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阿姨符合了女性、社会隔离、婚姻状况为丧偶、合并一般躯体疾病(慢病高血压)、失眠,等等情况。比如社会隔离,可能大家已经猜到,社会隔离是指阿姨住在养老机构。不是说养老机构不好,毕竟阿姨在养老机构的生活起居都有人照料,孩子们也可以安心工作、学习。可相对封闭的养老机构里,虽然有相约一起养老的老伙伴,但仍然给阿姨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孤独。

美国在2010曾经发布过一篇《美国老年长期疗养院居民入住第一年的抑郁症》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提到一项纳入634060例65岁及以上入住养老院人群的研究发现,54%的老人在入住第1年间有经医生诊断的抑郁。所以说,在医学相对发达的美国,多达50%的住在养老院的老人患有抑郁。在我国上没有相关的调查研究,这与我国社会对于抑郁障碍相对封闭的态度有关。

关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性别差异,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经在2019年,引用北京大学“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的数据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60 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女性抑郁症患病率为 35. 4% ,远高于男性的 20. 9% 。可能由于女性心思比较细腻,对外界事物比较敏感,男性比较豁达,善于自我排解有关。当然,男女患病率差异的可能因素并不限于此,起码在我看来,部分女性患者在围绝经期情绪波动大,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

在我国也存在类似的易感因素研究结果,而且来自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老年精神医学组。我国关于老年抑郁症易感因素和促发因素有

  • 脑器质性损害基础;

  • 躯体疾病共病;

  • 使用药物的影响;

  • 回避、依赖和挑剔等人格因素;

  • 低文化、贫困、独居和服务照料不良等社会因素;

  • 心理灵活性下降;

  • 负性生活事件、慢性应激和挫折等心理因素;

  • 功能损害、活动受限等躯体因素。

我国的结论同加拿大的研究结果是相近的,相比较而言我国更注重社会因素和躯体状况的影响,而加拿大更注重研究样本的调查结果。但两者都明确指出了老年期的抑郁症发病相关影响因素。

02

老年抑郁症为什么看上去“没那么抑郁”?

其实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症状表现往往与普通的成年抑郁症患者有明显的区别。症状往往不很典型,主诉为更多的躯体疾病、躯体不适,或者有疑病观念。

比如在和王阿姨最初沟通的时候,阿姨提到最多的反而是自己浑身不舒服,子女带她到多家三甲医院就诊,也没有查出任何阳性结果。像王阿姨一样,很多中老年抑郁症患者最初的自身感受并不是“高兴不起来”,而是常常描述为“难以用语言去描述的周身不适感”,可能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固定的形式,患者对自己躯体症状的描述往往是“说不清楚,就是不舒服”。所以说,中老年抑郁症往往会表现为不典型抑郁症。

之前同样的一名老年抑郁症女性患者,就提到两侧肩膀有时“火燎燎”,有时“冰兮兮”。有时候还会从肩膀上“串”到腿上,有时候还会“走”到后背。这就是上面提到的“难以用语言去描述的周身不适感”,可以理解为继发于低落情感的躯体化症状,没有任何器质性基础,所以在医院里做大量的检查也就查不出任何的阳性结果了。而这种继发于低落情感的躯体化症状,往往需要在情感低落有所改善之后,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

老年抑郁症患者中另一个不得不提到的症状表现就是认知损害,比普通抑郁症患者更严重,更持久的认知损害。比如大概80%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记忆力减退,而存在比较明显认知障碍类似痴呆表现的老人也会占到10%~15%。比如计算力、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逻辑分析能力等等,都属于常见的认知损害表现。而且,在循证医学研究中,人们发现,很多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情感症状已经完全改善,但仍然残留一些明显的认知损害。这些认知损害往往会表现为进行性加重,逐渐发展为老年期认知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

03

老年抑郁该怎么办?

说到应该如何去治疗老年抑郁症,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事实,就是在伴发躯体疾病的老年患者中,老年抑郁症的患病率可能会更高,这在上面提到的加拿大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而在可能本就患有部分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中,再去合并抗抑郁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当然也会加大用药的难度。起码在有多重合并用药(治疗躯体疾病和治疗抑郁症)治疗时应尽可能减少非必须药物的使用,应特别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

  • 比如,伴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选择安全性较高,药物相互作用较少的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等。而避免使用可能对心血管疾病造成不利影响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 比如,伴有明显焦虑、疼痛等躯体症状的患者,可以选择有相应治疗作用的抗抑郁药物,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等,也可以短时间小剂量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以及其它抗焦虑药物。

  • 比如,伴有明显睡眠障碍的患者可以选择具有镇静作用和改善睡眠作用的抗抑郁药物,如米氮平、曲唑酮等。但初始计量应按照成人计量酌情减半

当然如果不考虑复杂的药物联合作用,目前我国治疗指南中,推荐的老年期抑郁障碍治疗的一线用药仍然与成年抑郁障碍治疗推荐相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具有良好的药物耐受性,使用方便,总体安全性高,多为一次给药,满足老年人群服药次数少,方便服药的主观要求。

除了药物治疗,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心理治疗的价值同样无可替代。

比如我们知道,老年患者往往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消极悲观的不良认知行为模式。如“活了这么多年,活够本了,死了是一种解脱,给孩子们减轻负担”。所以通过改变老人的不良认知,从而改变老人的负性情感,进而改变老年人的消极悲观行为,起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认知行为治疗(CBT),是目前公认对老年抑郁症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单独采用CBT,或与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对于老年患者都有效果。当然,相比较而言,CBT与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对于老年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04

总  结

显而易见,老年抑郁症并不少见,而且常常“偷偷隐藏”在人们的晚年生活中,给老人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对于老年抑郁症患者,合理的药物选择, 尽量少的联合用药,尽量低的起始剂量,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都是正确的选择。而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给与老人更多的支持与关注,尽早发现问题,尽早就医,尽早开展系统治疗,尽早恢复社会功能。

文章作者:阎石,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主治医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