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态血压常见参数指标意义

 fjgsd 2023-08-17 发布于广东

     目前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测量一个人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因而能更准确全面地反映血压整体情况。为使动态血压监测的操作及诊断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更加规范, 并在高血压病诊治管理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简单介绍分析ABPM结果时常用的参数:

图片

1、收缩压:心脏收缩时对心血管产生系统施加的压力。

2、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对心血管系统施加的压力。

3、mmHg:毫米汞柱符号, 血压测量单位。

   临床意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成人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 ≥90mmHg时即可确诊为高血压。 根据最新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建议,动态血压的国内正常参考标准:24小时平均值<130/80mmHg,白昼平均值<135/85mmHg,夜间平均值<120/70mmHg。

4、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临床意义:健康成人的心率为60~100次/分,大多数为60~80次/分,女性稍快;老年人偏慢。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一般不超过 1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正常人运动、兴奋、激动、吸烟、饮酒和喝浓茶后。也可见于发热、休克、贫血、甲亢、心力衰竭及应用阿托品肾上腺素麻黄素等。如果心率在 160~220次/分,常称为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率低于60次/分者(一般在40次/分以上),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运动员病理性的见于甲状腺机能低下、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以及洋地黄、奎尼丁心得安类药物过量或中毒。

5、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计算公式: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

临床意义:正常成年人平均动脉压正常值为70~105mmHg。

6、最小值(时间)/最大值(时间):血压高峰和低谷时的数值以及时间。

临床意义:可以了解血压高峰和低谷的时间,结合患者的生活日志寻找其原因指导治疗。

7、收缩压/舒张压超界限:收缩压或舒张压的读数大于正常值的次数占总测 量次数的百分比。

临床意义:为诊断高血压病及预测其靶器官损害程度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正常人超界限值5%-15%,目前有的学者认为超界限值>50%可作为高血压诊断的一项指标,但研究发现,超界限值>40%时,有60%-90%的患者出现左心室肥厚或舒张功能的减退。故血压超界限值接近40%的患者应积极治疗,防止靶器官损害。

8、标准差:又称为标准偏差它反映组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

临床意义:一个较大的标准差,代表大部分血压数值和其平均值之间差异较大;一个较小的标准差,代表这些血压数值较接近平均值。

9、变异系数:血压变异系数又称血压变异性,即个体在单位时间内血压波,有短时变异和长时变异。

                    计算公式:=(标准偏差 / 平均值)* 100%

临床意义:24h、白昼、夜间血压变异系数,表示不同时间阶段血压波动的程度。血压变异系数大者,其靶器官损害也较严重;血压变异性也可能是心肌缺血的一个触发因素。白昼血压和夜间收缩压变异性高的患者比变异性低的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分值更高,血压水平高的患者具有更大的左心室质量,白昼或夜间收缩压变异性越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越高。此外,动态血压的血压变异性增大与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

10、昼夜节律:生命活动以24小时左右为周期的变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血有节律的变化。

              计算公式:(白昼平均压-夜间平均压)/白昼压均值x100%

临床意义:血压的昼夜节律是判断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目前,国内学者把血压昼夜变化分为4 型:杓型(夜间血压下降10%~20%)、非杓型(夜间血压下降不足10%)、反杓型(夜间血压不下降,反升)、极度杓型(夜间血压下降超过20%)。有研究发现,有重复性的、持续时间较长的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是加重心脏及大动脉损害的重要因素。

11、趋势图:趋势图以小时为单位,划分为24个时间区。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以及脉搏。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血压值。

临床意义:一般血压应呈明显昼夜,曲线呈长柄勺状。正常血压2:00-3:00时处于最低谷,称夜间谷。凌晨血压急剧上升,白昼基本上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多数人有双峰(8:00-9:00,16:00-18:00)。18:00以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反之,那些夜间谷变浅,夜间血压均值较白天下降<10%,或无明显的夜间谷,甚至夜间血压高于白天者,称地降低夜间血压尽可能恢复正常的昼夜节律,并适当选择具有逆转肥厚心肌、改善心肌供血或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的药物,尽可能降低靶器官损害程度。对于“黎明现象”明显者,应注意降低清晨起床前后的血压,以期减少在这段时间高发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多数人清晨起床前后血压最高,但若此时血压过高,则称之为“黎明现象”。

12、直方图:采用长方形图形表示一组数据中数据出现的分布频率。显示收  缩压、舒张压以及脉搏。横坐标表示血压值,纵坐标表示百分数,某一血压水平的百分数。

临床意义:显示各血压值的分布范围,较直观的看出血压值的稳定程度。

比如:从下图1可以看出收缩压、舒张压、脉搏数值都比较稳定,血压波动不大,图2 收缩压、舒张压、脉搏数值分布不稳定,波动较大,可以结合患者的生活日志,判断血压波动大的原因,进一步找明原因进行治疗。

图片

13、饼图:采用圆形图形表示一组数据中数据出现的分布频率。显示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脉搏。

临床意义:查看测量数据的血压值,直观地分析全天、白昼、夜晚的血压值结构与比重,一目了然地进行描述分析

图片

14、相关图:是用来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

临床意义:两个关系图为收缩压对舒张压、舒张压对收缩压之间的相关直线,

         评估患者心血管系统的整体表现。

如:动脉硬化指数(AASI)反映左室射血、动脉硬化的主动和被动成分的综合效果。AASI可独立于年龄及平均动脉压等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以预测心血管死亡和致死性脑卒中。AASI测量是以24h动态血压监(ABPM)中每次血压记录中的舒张压作为应变量,收缩压作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AASI=1-斜率。大动脉硬化在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内外研究证实,大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AASI值的范围是0-1,年轻人通常<0.5,老年人<0.7,此值越大表明动脉硬化程度越大。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