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OP20猪企3年出栏猛翻近3倍!丨猪业未来如何?李希荣、秦英林、温志芬、邵根伙等业内大佬这样说

 成已成物 2023-08-17 发布于湖南

在过去几年里,生猪产业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国际粮价上涨、猪价宽幅波动以及非洲猪瘟不断袭扰等诸多因素影响,如何应对当下和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值得共同探讨。

8月16日~17日,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届生猪产业峰会在郑州举行,农业农村部领导、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大北农新希望等国内头部生猪企业负责人以及行业专家、科研机构、高校院所代表等齐聚,就生猪产业发展作了深入交流。

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整个生猪产业出现少有的复杂局面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畜牧业生产方式迭代发生剧烈变化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未来大企业的增长空间就是散户退养的部分

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生猪产业低利润将是常态

温氏股份董事长温志芬:让我们能够活下去的就是成本

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未来养猪业会发生彻底改变……

谈当

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整个生猪产业出现少有的复杂局面

  近五年间,我国生猪产业经历了非洲猪瘟疫情的严重冲击、新冠疫情的重大影响和去年以来的超长时间的全行业亏损。

  峰会上,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表示,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在农业农村部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广大养猪人的积极努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抗非瘟的阶段性胜利,有力地保证了猪肉的有效供给,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上述因素倒逼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和格局重塑提档加速。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整个生猪产业呈现出多年少有的复杂局面。“在此背景下,如何研判形势抓机遇、破解难题迎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中国畜牧业协会决定召开这次峰会,目的是研判形势、凝聚共识、提振信心,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李希荣说。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畜牧业生产方式迭代发生剧烈变化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2018年下半年开始,受非洲猪瘟影响以及猪周期下行等多种因素压力,我国生猪产能一度大幅下滑,生猪稳产保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拿出真金白银支持生猪生产。广大养猪从业者实干巧干,在较短时间内扭转了因为没有地不能养、因为污染不能养、因为疫病不敢养、因为信贷保险缺位不好养的局面。生猪生产提前半年恢复到正常年度水平。

  他强调,面对消费市场、资本市场、期货市场、国际市场这四个市场普遍的变化,畜牧业的生产方式也在向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绿色化发展,生产方式迭代发生剧烈变化。“面对众多变量,我们已经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抓住产能调控,坚定了继续疫情防控、政策稳定、责任落实等关键措施,通过多方面努力,希望能够把猪周期熨平一点、拉长一点。”

  马有祥表示,农业农村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优化实施生猪产能调控方案;二是继续完善生猪监测预警;三是保证政策环境的稳定性、连续性;四是坚决防控非洲猪瘟蔓延。

  最后,他号召企业要以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弘扬企业家精神,勇于创新,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诚信守法,传导行业的正能量。一要引领高质量发展,二是要配合产能调控,三要带头维护健康的市场,四要积极帮养带养,引领带动整个行业发展。

话未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未来大企业的增长空间就是散户退养的部分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养猪业:怎么看,怎么办”的报告,分别从养猪业的地位、基本格局、增长潜力、主要任务和挑战、后市行情判断等方面分析我国养猪业当前情况,并且从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大型养殖场、中小养殖户等角度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目前人均消费40.5公斤猪肉,个人判断基本已经到顶了。未来大企业的增长空间就是散户退养的部分,但是散户不可能都退出,更不可能在短期内退出。”辛国昌解释称,规模化养殖成为主导,2022年全国生猪规模养殖比重为65.1%;养猪业集中度越来越高,2022年全国排名前20位的现代化养殖企业共出栏生猪1.68亿头,较2019年增加约1.1亿头。

  关于后市,他认为,从当前数据看,各阶段猪的存栏量依然处于高位,产能去化不明显,消费增长预期不强,后期价格持续性提高的基础缺乏。

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生猪产业低利润将是常态

  近年来,中国生猪养殖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而随着生猪养殖行业“玩家”的增多,也让人对这一行业未来“盈利空间”产生思考。

  对此,他也讲述了国内养猪业发展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数量增长的高利润期,第二阶段是质量提升的低利润期,第三阶段是价值创造的微利期。目前,国内养猪业处于第二阶段,提升质量是关键,将在行业技术、装备和管理等方面快速提升。

长期而言,养猪进入到低利润、微利润、甚至是负利润将成为必然趋势,低利润是常态,欧美养猪产业平均每头上市猪的利润也在几美元或几欧元。只有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甚至供应链管理创新,才能带来利润的新增长点。

当前养猪产业可以挖掘的创新点在于:饲料技术(精准饲喂、低蛋白日粮与避免浪费)带来37元/头空间(占比6%),种猪育种带来7.1元/头空间(占比1%),健康管理带来327.1元/头的空间(占比54.5%),养猪生产管理带来229元/头空间(占比38.1%)。

可以看出:健康管理挖潜空间最大,占创新挖潜的54.5%,生产管理第二,二者相加等于92.6%,属于当前的主要矛盾。也就是说92.6%的利润挖潜空间在一线,是其他养猪人或养猪企业可以通过现场健康管理、生产管理管控的区域,努力的方向依然是:死磕自己、技术创新、100%落地、持续优化。

秦英林在分享中还指出了养猪业的三大痛点:小猪场生存效率不高、疫病防控和环境污染问题。小猪场因为产能小、分散而难以获得政府补贴;对粪污处理设施的投入能力有限,反过来又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小猪场的PSY很少达到23以上。在生物安全上,小猪场更多要靠对外界的严防死守和夫妻档的责任心,生物安全漏洞多。

养猪是一个“万亿级产业”。2021 年,受到猪价下跌的影响,我国生猪市场规模下降至1.63万亿元;而2020年猪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生猪市场规模达2.16万亿元。

同时,养猪也是一个民生产业,需要解决“民生所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需求也逐渐增加;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养猪业大力支持,这支撑着我国生猪产业进行工业化、集约化的转型,但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仍需要重点考虑养猪的社会平衡问题。从本质上来看,社会不希望猪肉价格太高,国民已经习惯了价格实惠的猪肉,一旦价格大上涨消费量就开始下滑。目前全国能繁母猪维持在4300万头左右,如果按PSY 20计算,对应8.6亿的生猪出栏量,即使有1亿头猪在育肥过程中死亡,最终也还有7.6亿头猪。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猪吗?要知道,“供不应求”也意味着“资源浪费”,当下养猪业的母猪过剩、猪场空置、过度饲喂等问题非常严重,若不解决则行业难以长期盈利。

未来还要考虑“工作平衡”,在机械化、智能化的发展下,不少猪企实现了养一万头猪只需10个人甚至3个人,未来猪企的技术更强大,猪场打工人该何去何从?就业减少已经是现实问题。因此,养猪生产力的发展很重要,但不能以牺牲农民和大众的利益为代价。

 秦英林认为,养猪产业不缺乏人才,可以实现元点发力,底层突破,在智能化装备升级、空气过滤猪舍、猪病净化、营养标准修订、育种升级等方向创新应用,让PSY超过30头,断奶后日增重突破1000g/天,全程料肉比小于2.4未来,21世纪养猪,要看中国!

温氏股份董事长温志芬:让我们能够活下去的就是成本

  关于生猪行业的发展,温氏股份董事长温志芬也谈了四点思考:

  首先,猪周期是否还存在?“我们相信猪是有周期的,绝大部分养猪从业者都相信在去年四五月份的时候,第四轮猪周期结束,第五轮开始。农业农村部信息透明以及期货等都会对猪周期产生影响,周期还准不准值得思考。”温志芬说。

  其二,如何穿越低价期?在温志芬看来,现金问题、银行信心问题以及基金问题都是每个生猪企业在困难期需要考虑的。“在极度不景气阶段时,我们如何做好企业内控很重要比如生产经营中充斥着负能量,这是我们必须去面对的。”

  其三,富裕产能如何处理?温志芬认为,富裕产能实际上很大部分还没建或者建了一半,“我们应该思考其风险与机会,看值不值得投资”。

  其四,未来靠什么活下去。在他看来,养猪业是一个永恒的产业,让我们能够活下去的是成本,能够把成本降到平均水平以上,甚至是社会领先水平,就能够活下去。

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未来养猪业会发生彻底改变

  “我觉得未来养猪业的业态会发生彻底改变,这是挑战也是无限的机遇。”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以“产业联合体是养猪业的发展方向”为题分享了观点。

  “当前的农牧业发展存在养殖业过于现代化,而种植业过于落后的问题。种养未结合,致使养猪业降本增效的根本问题难以解决等。”

  他表示,丹麦小单元大组织的方式,种养结合、依地配养的路径以及类似合作社的利益共享机制给予我们养猪模式探索的重要启示。

  当前养猪业态存在养猪企业两极分化、上下游分离、生猪全国流动的特点,到2030年将发生重大变化,将形成300个10万头母猪规模的小联合体的发展布局,相当于全国有20万个300头生猪的家庭农场,保障每地市一个猪场供给本地。




REVIE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