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其实我不叫孙中山!”那些熟悉的民国大人物,名字被弄错很多

 昵称21405352 2023-08-18 发布于湖南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内容并不复杂,就是用一个套路告诉大家,你所看到听到的不一定是真的。这句话还挺对,就比如说民国大人物的名字,你知道的极为可能就是错的!

不信?那我们先来说说'国父孙中山'。

图片

'孙中山'这个名字相信基本上大家都知道,但是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这个名字他自己从未用过,在他们家的族谱上也见不到,且在清朝或是民国的正规档案中也没有这个名字。这是咋回事?

这还得从头说起,在孙家族谱上,他是德字辈,取名为孙德明。上学之后改成了孙文,字载之。'文以载道',名、字对应。

后来在清政府的文书里,他也被写成了孙汶,这并非笔误,而是玩点文字把戏,想恶心恶心一下他,顺便在名字上消减一下他的威望。

汶,《史记·屈原列传》:'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也就是昏暗不明的意思,清政府就是想告诉大家此人名字上就看得出来是一个'浑人'。

图片

孙文先生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叫孙逸仙,在欧美那边传得很开,逸仙是孙文后来的老师区凤墀为他取的号。

本来孙文号日新,来历也很有韵味。《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区老师不知道是不是觉得不太文雅,就用日新的粤语发音逸仙代替了。

而我们现在用得最多的'孙中山'其实是一场误译造成的结果。孙文当年在日本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流亡生涯,与日本友人平山周投宿的地方附近有个日本大家族——中山家族,家族成员中山庆子就是明治天皇的生母。

孙文对于明治天皇通过改革让国家变得强大这一点非常佩服,于是取了个'中山'的姓,名樵。中山樵就是孙文在日本的化名。

图片

后来孙文的日本好友宫崎寅藏写了本著作《三十三年之梦》,其中有部分就是介绍孙文的,那里面用的名字大多是'中山樵'。

1903年章士钊看到后大加赞赏,并翻译成中文的《大革命家孙逸仙》,在国内出版流传,一度十分畅销。不过本书在一个关键地方翻译错了。

原文是'孙文即中山樵先生',章士钊却翻译成'孙文即孙中山先生',自此'孙中山'这个名字响遍全国。当时的国民觉得这个名字全平不仄很有亲和力,慢慢传遍的大江南北,孙文最后也只好笑着默认了。章士钊自己在晚年还因为这个问题耿耿于怀。

图片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名人也有小的'错误',不过没有孙文先生这样的乌龙。

比如蒋介石,他在族谱上名为蒋周泰,后来改为蒋志清,这个名字到去日本留学时还在用。

直到1917年-1918年间,老蒋才将自己改名为中正。我们现在熟悉的介石则是源于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曾创办了《军声》杂志,里面就用了'介石'这个笔名。

后来根据《易经》'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就把笔名改为字了。也就是说其实老蒋的本名就没叫过蒋介石。

另外汪精卫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情况,他本名汪兆铭,字季新,他在《民报》时想到'精卫填海'这个典故,用了精卫这个笔名。

图片

宋家三姐妹本来叫宋爱林、宋庆林、宋美林,因为父亲宋耀如对美国总统很是崇拜。后来觉得不够女性化改成了'琳'。二女儿与孙文先生结婚的《誓约书》上还豁然写着'宋庆琳'。

之所以改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是因为宋耀如带大女儿'爱琳'去拜访沈毓桂时才修改过来成'霭龄'的。大女儿改了,后面两个女儿也都从'琳'变为'龄'。

'四大家族'中的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也都是字,本名叫祖焘、祖燕。

图片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民国人物流传至今的都不是他们的本名,不过话说回来,名也好,字也好,其实都是代号。关键是说起这个代号时能想到那个人。就像我们如今说国父,想到的一样是孙中山孙文。

或许他们本人也不会在意这些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