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提拉(Attila)般入侵景象--德军突破列日要塞

 不穿鞋子的刀客 2023-08-18 发布于山东

节译自:The Western Front: A History of the Great War,1914-1918, by Nick Lloyd

翻译:不穿鞋子的刀客

  德国达成战争胜利的任务由施利芬(Schlieffen)的继任者,66岁的陆军大将赫尔穆特·约翰内斯·路德维希·冯·毛奇(Helmuth Johannes Ludwig von Moltke)负责。毛奇这个名字可谓如雷贯耳(他被称为“小毛奇”,以区别于他那传奇般的叔父“老毛奇”,老毛奇曾率领普鲁士军队取得1866年普奥战争和1870年普法战争的胜利),但鲜有人对小毛奇的任命表示欢迎。许多批评人士将其获任总参谋长职位归因于他与恺撒·威廉二世(Kaiser Wilhelm II)皇帝的亲密友谊(他曾担任其侍从武官多年),作为一个普鲁士军官,小毛奇太过敏感,他颇有文化教养,始终散发出一种奇怪的、慵懒的温柔气质,那时他已渐秃顶,大腹便便,下巴突出在僵硬的制服衣领上,与德意志总参谋部(Great German General Staff)的铁血传统并不那么合拍。他热爱音乐与高雅艺术,沉浸于精神生活与深奥智慧,但缺乏真正伟大的军事指挥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体格健壮、以及可匹敌任何对手的深思熟虑能力。他对国际形势的看法也因对德国未来前景的暗淡估计而更加悲观――他相信,除非德国现在就投入战斗,否则将在未来的战争中被俄罗斯和法国全面辗压。“我们现在已经做好准备,战争越早到来,对我们来说越有利。”他在191461日写道――而这时间恰恰是在奥匈帝国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被暗杀之前四个星期。

如果德军想迅速推进,就需要占领环绕比利时东部边缘的一系列边境要塞。虽然在施利芬早先拟定的计划中,已经确定要入侵荷兰和比利时,以使德军有足够的回旋空间进行军事部署,但毛奇坚持荷兰应该保持中立,将其作为德国可以进入外部世界的某种“通气管道”(windpipe)。正因为如此,德军右翼不得不穿过列日市(Liège)周围一条狭窄的走廊。列日市坐落在默兹河(River Meuse)畔一条树木繁茂的山谷中,是欧洲西部复杂的公路网和相互联结的铁路网中心枢纽之一。作为通往比利时平原的门户,列日的战略意义是众所周知的,因而,一系列防御工事在18881891年间被建造起来,12座堡垒就像钟表盘上的时刻一样整齐排布。每个堡垒都是等边三角形构造,钢筋混凝土筑成,由一条串联了带刺铁丝网的宽大壕沟防守。堡垒里面则是机枪和装甲旋转炮塔(cupolas),装备了榴弹炮(howitzers),这组成了他们主要的武器装备。

对于国王阿尔贝一世(KingAlbert I)和比利时人民来说,形势似乎已经无可挽回,令人沮丧。这个国家没有能力抵抗即将到来的入侵。比利时正规军仅有不到5个师、12万人,他们训练不足,缺少火炮,缺乏现代通信装备,而且全部堡垒都过于依赖平均年龄达3035岁的防御部队,正如一位观察员所说,这些部队“绝对没有任何军事价值”。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他们不可能指望在与集结在边境后面强大的德国军队对阵时,可以赢得任何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胜利。但他们可以阻滞德军,妨碍德军作战计划的达成,并证明自身的勇气。考虑到保持中立的政治必要性,迟至83日比利时军队还分散在全国各地,以覆盖英国、法国或德国的多种可能入侵线路(将根据哪一方首先破坏他们的中立地位,决定如何调整部署来加以应对)。随着德国最后通牒规定时间的到期,比利时军队迅速集结,第三师开始往列日方向进军,在那里他们将很快遭遇到奥托·冯·埃米希(Otto von Emmich)将军第十军团的6个加强旅。

埃米希的任务简单明确。他必须以闪电般的速度突袭(coup de main)列日,占领这座城市,以使德军右翼能够启动对巴黎的远征。他的部队于84日晚推进到列日郊外,遇到比利时军队阻挡他们前进的道路。守军步枪林立,密集地躲在紧急搭建的临时路障后面。德军匆忙大声宣读了一份由埃米希签署的公告,其中重复了德国政府声称法军已经进入比利时领土的说辞。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在那一刻,法国军队已经接到命令不得进入距离边境10公里范围内――但对德国人来说这一说辞至关重要,因为德国需要编织谎言来证明他们军事行动的合理性。埃米希敦促比利时人允许德国军队通过,他承诺,如果德军得以自由通行,比利时人民将免于“战争的恐怖”。

德国军事计划制订者原以为该城市中守军不超过6000人,但他们发现实际有比他们所预期远远多出数倍的顽强对手,这将导致施利芬计划铁定时间表第一次也是最关键的一次延迟。列日要塞指挥官是63岁的陆军中将吉拉德·莱曼(GerardLeman),比利时战争学院(Belgian War College)前教官。莱曼神情严肃,眼睛深邃,有着坚不可摧的责任感。莱曼麾下有3万守军,阿尔伯特国王(KingAlbert)已经指令要他“坚持到底”。莱曼下令抓紧挖掘工事,迅速建造起防御阵线,将各堡垒连接在一起,并加快运送补给品和弹药,以抵御围攻,但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第二天早晨,85日,一名德军士兵挥舞着休战旗向莱曼再一次传达信息(此时莱曼已经在城市中心的古城堡建立了司令部),再次要求比利时人允许德国军队通过,但这位比利时人简短地挥了挥手,把它拒绝了。莱曼没有兴趣与入侵者进行谈判。

德国人立即下令对城市东部外缘的各堡垒――依伏葛涅(Fort d'evegnee)、弗莱龙(Fortde Fleron)及巴雄(Fort de Barchon)发动攻击。首先是重炮火力射击,但第一波攻势在流血和混乱中很快崩溃了。进攻的德军排成密集阵形前进,就像在和平时期的行军一样,直至推进到比利时士兵枪口下,被成群结队地射击撂倒。虽然一小股德国军队在一名勇敢的参谋埃里希·鲁登道夫(Erich Ludendorff)率领下得以成功渗透到城市中心,要塞还是又坚持了十天之久。比利时总部和要塞驻军之间最后一次电话通信是在86日早晨,一位疲倦的电话接线员低声说“德国人来了”,然后电话线被切断。这些堡垒没有被设计用于实施360度防御作战行动,堡垒内侧极其脆弱。它们也无法与德国和奥匈帝国所制造的超级重炮相抗衡,这些重型装备正被火速运往前线。811日,4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部件已经运抵比利时,随即加紧安装部署。2420毫米M-gerat榴弹炮(绰号“BigBerthas”,即“大贝莎”)能够将重达2000磅的炮弹投掷至9公里以外,另外2305毫米斯柯达(Skoda)攻城作战迫击炮则被运到要塞范围内,812日,它们开始开火。

这些重型武器的巨响,伴随着高仰角火力,就像一组特快列车般俯冲射向目标。一种不祥的隆隆声,当它渐渐逼近时,变成了一声疯狂的尖叫,最后以一场粉碎一切的爆炸轰鸣声结束。堡垒一个接一个地陷落,它们的炮塔在混凝土和砖尘扬起的黑云中崩落,在令人窒息的黑暗中扼杀了数百人的生命。在龙欣要塞(Fort de Loncin),莱曼带领他越来越少的部属一直坚持抵抗到了815日。堡垒内的环境之恶劣几乎令人难以形容,各种口径枪炮发出刺耳的声音,金属撞击混凝土和砖石的砰砰声,以及装载烈性炸药的炮弹爆炸引发的战栗,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进行。在倒塌的断壁残垣中间,沿着光线昏暗的走廊,散发出灰尘和无烟火药的恶臭。莱曼已经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到这时候,绝大多数其它堡垒要么已经投降,要么已被摧毁,留下莱曼直接率领的小分队绝望地试图保持抵抗态势。莱曼将军的腿被掉落的砖石压伤了,但他依旧坚守岗位,乘坐一辆临时汽车来回调兵遣将。令人生畏的“大贝莎”以其再一轮炮击迅速结束了这一切,到了816日清晨,人们看到比利时人占据的最后两座炮台上挥舞起了破烂的白旗。

至于莱曼将军,他非常幸运地在炮击中幸存下来。他的大部分守备部队都是在一次巨大的爆炸中被消耗掉的,在一枚炮弹击中了堡垒的弹药库后,大爆炸撕开了堡垒的墙壁。“简直无法描述那次爆炸的可怕后果”一位比利时幸存者记录道。堡垒的整个中间部分在一片巨大的火焰、烟雾和灰尘中倒塌下来。当莱曼恢复意识时,迎接他的是埃米希。埃米希用简短的话语对莱曼守军的英勇行为表达了赞誉。莱曼微笑着感谢这位德国将军,然后喃喃地说了一句古老的笑话“战争可不像军事演习。”然后,他想起了什么,着手解开斜挂在他旁边的佩剑,要把它呈递给他的征服者。但埃米希拒绝接受。他俯身靠近莱曼将军,在他耳边低声说:

“能跟您在战场上交锋是一种荣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