囝是一个多音字,有【jiǎn】和【nān】两个读音。当囝字读【nān】的时候,同囡字,方言用字,表示小孩。当囝字读【jiǎn】的时候,表示儿子、儿女的意思。 顾况《囝一章》中写到:郎罢别囝。这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一首诗《囝一章》的最后一句。这首诗是反映了唐代闽地(今福建)的一种残酷的制度,就是掠夺、贩卖儿童为阉奴。阉奴就是被割去生殖器的奴隶,他们被当作牲畜一样对待,为主人赚钱而受尽苦难。这首诗用闽地方言写成,其中“囝”就是儿子的意思,“郎罢”就是父亲的意思。所以,“郎罢别囝”就是父亲和儿子分别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父子之间生离死别的悲痛和无奈。在诗中,父亲对儿子说:“吾悔生汝”,因为他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把儿子养大,结果却让儿子遭到如此不幸的命运。儿子对父亲说:“不得在郎罢前”,因为他被带走之后,就再也见不到父亲了,只能等到死后才能相见。这句话充满了哀怨和无助,也反映了阉奴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和对社会的危害。 根据《康熙字典》的解释,“囝”这个字是由“囗”和“子”组成的。其中,“囗”是一个表示围绕、包含、限制等意思的部首,读作【wei】。而“子”是一个表示人或者后代等意思的基本字。所以,“囝”这个字就是用一个方框把一个小人儿包起来,表示小孩子或者儿子的意思。这个字形非常形象和生动,也很符合孩子们被父母保护和呵护的情景。 《康熙字典》中的释义原文是:囝,【集韻】九件切,音蹇。閩人呼兒曰囝。【正字通】閩音讀若宰。【靑箱雜記】唐取閩子爲宦官,顧况有哀囝詩。又有囝別郎罷,郎罷別囝詩,以寓諷。郎罷,閩人呼父也。又【集韻】魚厥切,音刖。與月同。唐武后作。如下图: 我们来尝试理解下康熙字典当中这段晦涩的注释:
①囝,【集韻】九件切,音蹇。閩人呼兒曰囝。 这一部分是从《集韵》这本古代的韵书中摘录的,用来说明囝字的音韵和方言用法。九件切是一种古代的注音方法,用两个字来表示一个字的声母和韵母。九件切就是用九和件两个字来注音,声母是九的声母,韵母是件的韵母,合起来就是蹇(jiǎn)的音。閩人呼兒曰囝,意思是说闽人(即福建人)把儿子或儿女称为囝(nān)。 ②【正字通】閩音讀若宰。 这一部分是从《正字通》这本古代的字书中摘录的,用来补充说明囝字在闽方言中的另一种读法。閩音讀若宰,意思是说闽方言中还可以把囝字读作zǎi,和宰字同音。 ③【靑箱雜記】唐取閩子爲宦官,顧况有哀囝詩。又有囝別郎罷,郎罷別囝詩,以寓諷。郎罷,閩人呼父也。 这一部分是从《青箱杂记》这本古代的笔记中摘录的,用来举例说明囝字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和含义。唐取閩子爲宦官,意思是说唐朝时期有征召闽地的男童去做宦官(太监)的现象。顧况有哀囝詩,意思是说唐代诗人顾况为此写了一首悲悼被割去生殖器的闽地男童的诗,诗名叫《哀囝》。又有囝別郎罷,郎罷別囝詩,以寓諷,意思是说还有一首诗叫《囝别郎罢》,写的是闽地男童和他们的父亲相别的情景,借此讽刺唐朝的暴政。郎罢,閩人呼父也,意思是说郎罢(láng bà)是闽方言中对父亲的称呼。 宋· 陆游《戏遣老怀》中写到:阿囝略如郎罢老,稚孙能伴老翁嬉。这段话是宋代诗人陆游在他九十岁高龄时写的一首诗《戏遣老怀》中的一句。陆游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经历了宋金战争的动荡,曾经参与过抗金的军事行动,但是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最后在家乡过着清贫而孤独的晚年。这首诗是他用自嘲和幽默的方式来表达对老年生活的看法和态度。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儿子已经像我父亲那样老了,我的孙子能够陪我这个老头子玩耍。这里的阿囝(ā jiǎn)和郎罢(láng bà)都是闽方言,分别指儿子和父亲。稚孙(zhì sūn)指幼孙,太翁(tài wēng)指祖父或曾祖父。陆游用这句话来形容自己已经活到了第四代,而且还保持着童心和乐观,不为衰老而忧愁。他还用了一些夸张和反讽的手法,比如说骑竹子当马,埋盆当池,来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无奈和调侃。 简单总结下“囝囝”和“囡囡”的异同之处: ①读音不同:囡囡只有一种读音,就是nān;囝囝有两种读音,一种是jiǎn,一种是nān。 ②指代不同:囡囡通常指女孩子,囝囝通常指男孩子。但是在一些地方,比如苏州、广东等,也可以用囝囝来称呼女孩子。 ③地区不同:囡囡主要是在吴语区、粤语区等地使用,比如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囝囝则是南方的方言,比如福建、广西、云南等。 关于这两个汉字的学习笔记就写这了,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一起进步!
【注:文中古风美女配图来源布拉司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