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五) 没有大学梦的学生 张项学 每一个高中生都有自己的大学梦,这个梦从走进高中大门的那一刻就已经不断地在心中萦绕。可是对我来说,却是例外。上了高中却没有上大学的梦,是不是很奇怪啊。 我上高中那一年,12岁。去乡医院体检那一天,就被人家当成了捣乱的。步行了十几里路赶到乡医院,一进大门,就看到不大的院子里上高中的人都在排队。等我派到了跟前,那医生却说,一边玩去,别在这捣乱,没看这么忙吗。当我报上名字的时候,医生笑了。 没有大学梦可不是因为年龄小不懂事。和其他学生一样,谁不想“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但那个时候上大学是靠地方推荐的,自知老实巴交的父母不可能为自己创造这样的条件,当然也就不再有这份痴想。 年龄小,个子矮,从小学开始,第一排就成了我的专利。唯一的好处就是上课得专心听讲,唯恐给老师留下坏印象。那时候教师流动得快,高一就换了三个语文老师。 第一个老师叫蒋双项。高高的个子却文质彬彬,一看就是个一肚子墨水的先生。他学识渊博,记得讲《曹刿论战》那一课,穿插了不少历史故事和成语典故,让人觉得他就是学历史的。他写一手好字,每次上课都很注重板书,让我这个从小不认真练字的倾慕不已。由此,自己也萌生一个想法,以后就要像蒋老师这样,做一个语文老师。 有一天上语文课,我和往常一样期待着蒋老师,可是,走上讲台的却是一位身材窈窕的女老师。她的出现一下让全班学生瞪大了眼睛。她叫陈碧芬,是驻军家属。当时搞三线建设,当地来了很多穿四个兜军装的,他们的家属就安排在学校教书,子女就近读书。 陈老师上课大家都很专注,不仅是她长得漂亮,她讲得也好,而且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这让我们这些从小就在当地教师灵宝普通话熏陶出来的学生汗颜。陈老师很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每次作文,改得认真,课堂点评也很令人信服。 学校离陇海铁路很近,每天吃过晚饭,上晚自习前,我们就跑到铁路边去看火车,有时也好奇地趴在铁轨上听动静。看到呼啸而过的火车,想到陈老师点评一位部队子弟的文章,她从北京坐特快赶回灵宝。我就一直在想,特快是个什么样儿?那年手腕摔断去白马寺坐的是慢车,还是唯一的一次,不过比起我这几个同学还是幸福多了,他们就没坐过火车。北京又是个什么样儿?天天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啥时候能去看一看“人间地涌黄金界,天上云开白玉城”,圆一圆首都梦。 高二上学期在灵三中读书,不远处就是一个湖,那时候农田水利搞得好,提灌站把湖里的水提上来,通过长长的水泥垒起的渠道送往农田。我和同学晚饭后坐在渠边,脱了鞋,赤脚伸进清凉的渠水中,听着芦苇荡里时而传来的野鸭子的叫声,享受着校园里没有的愉悦。 当时没有读过《诗经》,不知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温雅,更没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浪漫。同学们自然还是谈梦想,有的想上大学,有的想当医生。一位同学说我,你作文写得好,应该去当记者,看人家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写得多好! 或许是因为当年自己在高中不敢奢望上大学,现在遇到群里写高考方面对联的时候,就觉得一定要写一写,曾经写过: 致高考生 盼期梦寒窗十载,征山越海,送暮迎晨,羽丰翅振欲追月; 坦荡心热试一回,墨泼诗凤,毫挥画韵,及第登云同看花。 高考结束 未干笔墨话收官,山方越过,水已游完,岸上凉亭先歇脚; 犹抱盼期谋筑梦,云起风前,雾开雨后,途中骏马再扬鞭。 天无绝人之路,在当了三年民办教师后,幸运地遇到了恢复高考制度。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还没来得及去认真准备,形势就把你推进了高考的考场。也就是这一次考试,改变了我的人生。正是: 筑梦人言逐逝波,思多成少又如何。 儿时诗意老来韵,雨影风声亦放歌。 悠雲作于拾叶斋 2023/08/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