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核桃长足象(象虫科)

 明春日月 2023-08-19 发布于河北

  核桃长足象图片,核桃长足象长怎么样?核桃长足象怎么防治,核桃长足象用什么药最有效?核桃长足象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核桃长足象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核桃长足象(象虫科) 

    一、中文名称:核桃长足象

    二、别名:果实象、核桃果象甲、核桃甲象虫

  三、学名:Alcidodes juglans Chao

四、分部地区:在我国分布于陕西、四川、云南等地。

五、危害作物:核桃。

六、危害方式:咀嚼式口器

  七、危害症状:以成虫蛀果或取食芽、嫩枝、叶柄,受害果被蛀成3~4mm近圆形的孔,严重时每果虫孔多达数个至数10个,并流出褐色汁液,以致种仁发育不良。芽、嫩枝、叶柄受害后,影响树势和翌年开花结果。初孵幼虫次日开始取食果皮,4~5日内蛀入果内,但不转果危害。幼虫在内果皮骨质化前主要取食种仁,向外排出黑褐色粪便,造成30%左右的早期落果;在内果皮骨质化后主要取食中果皮,以致果实外面留有条状下凹呈水浸状的黑褐色虫疤,造成种仁不饱满

核桃长足象(象虫科) 

  八、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9.5~11mm,宽4.4~4.8mm。体长椭圆形,墨黑色略有光泽,雌虫略大于雄虫,触角位于头管中部,头管长4.6~5.0mm,雄虫触角位于头管前端1/3,头管长3.4~4.0mm。体被十分稀且分裂成2~5叉的白色鳞片。鞘翅被较密鳞片,基部宽于前胸,肩突出,盖住前胸基部,端部钝圆,背面弓形,鞘翅上各具10条刻点沟,散布方刻点,行间35(除端部外)及47的基部较阔隆,基部散布较显的颗粒。触角膝状,11节,柄节粗短,密布灰白色绒毛。前胸宽大于长,圆锥状,散布小刻点,背面颗粒大而密。小盾片方形,中间有沟。腿节膨大,各具一齿,齿端又分两小齿,胫节外缘顶端具一钩状齿,内缘有2个直刺。

2、卵:长1.2~1.4mm,初产卵为乳白或浅黄,半透明,后变黄褐至褐色。

3、幼虫:老熟体长9~14mm,乳白色,头黄褐或褐色,胴部弯成镰刀状,气门明显。

4、蛹:体长13mm左右,黄褐色,胸、腹背面散生许多小刺,腹末具1对褐色臀刺。

核桃长足象(象虫科) 

九、发生规律:此虫1年发生1代,以成虫于树干基部粗皮缝隙中越冬。翌年日均气温为10度左右时,出蛰上树取食,以补充营养,5月上旬为出蛰危害盛期,此时当日均气温为16度左右时开始产卵,5月下旬为产卵盛期,8月下旬为末期。5月中旬即开始孵化,6月上旬为盛期,幼虫危害老熟后于6月中旬开始于树上和落果中化蛹,6月下旬末为化蛹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羽化后上树危害至秋末越冬。

成虫喜光,多于阳面取食,因之树冠阳面受害重于阴面,上部重于下部,果实阳面蛀孔比阴面多3倍左右。晴天取食大于阴雨天,夜间很少取食。一般果实受害重于芽、嫩枝、叶柄。成虫飞翔力不强,具假死性。越冬成虫随气温上升活动增强,随海拔上升,出蛰期推迟。越冬成虫补充营养后开始交尾,行多次交尾,每次历时100分钟左右,多在下午1~4时进行。交尾后1~2天内产卵,产卵前先于果面咬一直径约3.0mm,深2.5mm的椭圆形孔,将1粒卵产于孔内,用果屑封口,成虫产卵期平均达62天,单雌平均卵量为120粒左右,卵期平均5天左右,成虫产卵后于10月左右死亡。

幼虫孵化后即蛀果危害,幼虫期20天左右。幼虫发生期长达100余天,直到核桃采收时仍有部分幼虫于果内。老熟幼虫化蛹率达85%左右,蛹期6~7天。羽化率达80%,羽化孔直径6~7mm,当年羽化成虫继续上树危害,但不交配产卵。雌雄性比接近11

 

十、防治方法:

1、在核桃采收后及时整形修剪,垦复树盘,增强树势,结合刮树皮,刮除根茎粗皮,消灭其中越冬成虫。

2、人工防治:冬前或早春结合防治其他害虫,深翻树盘,将越冬成虫或幼虫深埋;利用假死性,在成虫补充营养阶段,清晨振落捕杀。

3、化学防治:成虫盛发期于早晨或黄昏喷洒50%辛硫磷乳油、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或2.5%敌杀死2000倍液,效果均好。

以上就是耕种帮种植网对核桃长足象的介绍及防治方法,如您有更好的见解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