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esophagus)是一富有弹性的肌性管道,为消化道的最上部,上接起自平环状软骨下缘的漏斗状的咽部、即环咽肌下缘,下至胃贲门,平T11胸椎体左侧,第11胸椎体、第7肋软骨后方。 食管功能主要是通过蠕动而将咽下的食团与液体运送到胃。 1、食管长度 新生儿约为8-10cm,1岁时约12cm,5岁时长约16cm,5-15岁间生长较缓慢,15岁时约为19cm,成人男性的食管长约21-30cm,平均25cm,成人女性食管的长约20-27cm,平均23.5cm。 食管的横径在环状软骨下缘为1.3cm,气管分叉部为1.3cm,膈肌裂孔处为1.55cm,贲门部为2.2cm。 平时食管前后壁几乎相贴,吞咽时随食物的进入有不同程度的扩张。 上门齿距下列部位:
2、食管的弯曲 食管后面大部分靠近脊柱,在矢状位上,自上而下呈3个弯曲,下颈部至上胸部段食管稍向左偏(T1椎体水平),然后再向右,相当于T5胸椎移行至正中线,在T7胸椎处食管在心包的后方,又向左前方弯曲,绕过降主动脉,穿过膈肌食管裂孔至贲门。 从前方观察,食管上段偏左,中段偏右,下段偏左,呈现两个轻度侧曲。另外,食管还随着颈、胸椎的曲度,向前后弯曲。所以,食管镜检查时需由高至低地调整头位。 正常生理状态下,食管内腔有4个狭窄,其与上切牙间的距离因年龄不同、食管长度不一而各异。 3、食管的狭窄 第1狭窄: 环咽部狭窄,为食管入口,C6下缘,由环咽肌收缩所致,距上切牙约16cm处,是环咽部狭窄,为食管最狭窄部位,异物最易嵌顿该处。 第2狭窄: 主动脉弓处狭窄(压迹),由于主动脉弓压迫食管左壁所致,距上切牙约23cm处,相当于T4胸椎水平,食道镜检查时可见局部有搏动。 第3狭窄: 左支气管处狭窄(压迹),T4椎体下缘,由左主支气管横越食管压迫其左前壁所致,位于第2狭窄处下4cm,距上切牙约27cm。因第2、3狭窄位置邻近,临床上常合称为第2狭窄。 第4狭窄:膈肌处狭窄,食管T10水平通过膈肌食管裂孔时因受到膈肌与膈肌脚的收缩,使内腔缩小。距上切牙约40cm,膈肌下食管有时可受到正常肝脏的挤压。 4、食管的分段 解剖学分段: 食管分颈、胸、腹3段。 1、颈段:自食管入口或环状软骨下缘或第6颈椎下缘起至胸骨柄上缘平面,3-5cm长,(下界距门齿约18cm)。 2、胸段:T1-10胸椎,18-22cm长。 3、腹段:此段食管最短,于膈肌下方的上腹部,T11-12胸椎,3-6cm长。 临床外科学分段(一): 1、颈段:自食管入口或环状软骨下缘或第6颈椎下缘起至胸骨柄上缘平面(颈静脉切迹),3-5cm长,(下界距门齿约18cm)。 2、胸腹段:相当于T1胸椎-T12胸椎,21-28cm长。
临床外科学分段(二):
5、食管的毗邻 自环状软骨到支气管分叉相当于第5胸椎,气管及左主支气管和气管杈淋巴结位于食管的前面,喉返神经走行于气管与食管的沟中,左侧较右侧接近食道,颈动脉鞘及甲状腺在食管的两侧。 在上胸部食管的两侧为胸腔,左侧有主动脉弓横越其前侧方,左侧锁骨下动脉在食管前方,由主动脉弓处分离后走向食管的上前侧方与胸导管伴行。 气管分叉的下方,右肺动脉、心包膜及左心房在食道的前方,食道的下1/3转向前向左而进入横膈裂孔,左心室就在食管前右方。 食管左侧与左锁骨下动脉、胸导管上段、主动脉弓、胸主动脉和左纵隔胸膜相邻,因此,在食管胸段左侧,有两处与纵隔胸膜相贴,这两处分别为食管上、下三角。 食管上三角:主动脉弓上缘、左锁骨下动脉和脊柱围成,有食管及胸导管。 食管上三角 食管上三角(局部) 食管下三角 食管下三角(局部) 食管右侧,有奇静脉和右纵隔胸膜。肺根以下,右侧纵隔胸膜不仅被覆在食管的右侧,而且也深入到食管后面反折,形成食管后隐窝。 食管后方与脊柱之间的间隙称食管后间隙,其内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主动脉和右肋间后动脉。 6、食管的动、静脉 食管动脉 动脉血供不像消化道其他部分丰富,具有节段性、多源性特点。 食管的主要动脉有甲状腺下动脉、胸主动脉食管支、胃左动脉与脾动脉,食管动脉也可起源于支气管动脉、右肋间动脉或左膈下动脉,另有一些动脉可能分支营养食管。 食管颈段: 甲状腺下动脉发出2-4支,甚至4支。一般向下行,左侧有时缺如。 食管胸上段: 支气管动脉(1-5支)或支气管动脉食管动脉的分支,自胸廓上口至主动脉弓,食管支一般5支(1-8支)。 食管胸下段: 胸主动脉食管支,一般3支,在T6-T8水平。 食管腹段: 胃左动脉或膈下动脉的分支,1-3支。 上述颈、胸、腹三段的分支又吻合。 食管静脉 食管上段静脉经甲状腺下静脉汇入上腔静脉; 中段回流至奇静脉; 下段通过胃左静脉的食管支-胃左静脉注入门静脉系统。 因此,门静脉血流受阻时,食管下段静脉易曲张。 7、食管的淋巴 食管粘膜及粘膜下层的淋巴管为一个复杂互联互通网络,食管全长均有,超过毛细血管长度,粘膜下淋巴管以纵行为主,并断续穿过肌层,回流到局部淋巴结,有些可直接回流到胸导管,而纵隔淋巴管,可直接回流到胸导管或奇静脉。 食管淋巴回流纵向引流大于横向环形引流,食管的上2/3段淋巴主要引流向口侧,下1/3主要引流向肛侧,食管癌淋巴转移多为纵向。 食管癌转移的淋巴结 从左(A)、右(B)和前(C)的食管癌分期的区域淋巴结站。 1R,右下颈气管旁淋巴结,位于锁骨上气管旁间隙和肺尖之间; 1L,左下颈气管旁淋巴结,位于锁骨上气管旁间隙和肺尖之间; 2R,右上气管旁淋巴结,位于头臂干与气管和肺尖交叉处; 2L,左上气管旁淋巴结,主动脉弓顶部和肺尖之间; 4R,右下气管旁淋巴结,位于头臂干与气管的交叉处和奇静脉头侧交叉处; 4L,左下气管旁淋巴结,位于主动脉弓顶部与和隆突; 7,隆突下淋巴结,气管的尾端; 8U,上胸段食管旁淋巴结,从肺尖到气管分叉; 8M,中胸段食管旁淋巴结,从气管分叉到下肺静脉的下缘; 8Lo,下胸段食管旁淋巴结,肺下静脉下缘至食管胃交界处的淋巴结; 9R,右下肺韧带内的淋巴结; 9L,左下肺韧带内的肺韧带淋巴结; 15,膈膜淋巴结,位于横膈膜穹窿上,靠近膈肌脚或位于其后方; 16,心旁淋巴结,紧邻胃食管交界处; 17,胃左淋巴结,沿左胃动脉走行; 18,肝总淋巴结,紧帖肝总动脉近端; 19,脾淋巴结,紧邻脾总动脉近端; 20,腹腔淋巴结,位于腹腔动脉根部。 颈段食管淋巴结: 8、食管的神经 食管壁内有Meissner粘膜下神经丛与Auerbach肌间神经丛。 这些源于多极节细胞网的神经丛,彼此保持联系,并接受迷走神经的轴突。 神经节细胞最大密度在食管下1/3,这些神经丛节后纤维支配平滑肌细胞。 来自于椎前神经节的节后交感神经纤维进入神经丛,没有突触分布到食管壁血管内的肌细胞。 食管的交感神经纤维主要来自上、下颈交感神经节,副交感神经纤维主要来自迷走神经。 9、食管壁的结构 食管壁厚度约为3~4mm,共有4层即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与纤维层。 粘膜层: 复层鳞状上皮、固有膜与粘膜肌,粘膜下层为疏松活动的弹性结缔组织,含有食管腺体。 肌层: 由内环状肌与外纵行肌二种肌纤维组成,肌层内包括平滑肌与横纹肌,横纹肌在食管上端,平滑肌在食管中部以下。 外膜: 肌层之外的薄层结缔组织,但不存在浆膜层。 食管与胃之间的组织学连接称为齿状线(食管鳞状上皮与胃上皮的交界线),其边界不规则,口侧端为食管复层鳞状上皮,肛侧端为胃单层柱状上皮。 |
|
来自: 新用户30164349 > 《胸部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