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邻右舍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3-08-19 发布于福建

本文作者:谭妙业


单说我们这一排的左邻右舍,大部分是咱乌盟老乡,虽说口音略有不同,但生活习惯基本相同。大家同一年住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十三年,邻里间,有困难互帮互助,有喜悦共同分享。二十多户邻里相处得十分融洽,好像以前就生活在同一个村子里一样。偶尔邻居间因一点小误会,有发生过不愉快,本来就是一个盟市的老乡,又在一块儿生活了十多年,很快就冰释前嫌了。

起初住到这里的有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也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一些年轻,发展快的邻居们,有的另外购置了楼房迁去了新居。左邻右舍常住的只剩十来户人家。其余的有的租出去了,有的一年回来住几次,大部分时间空着。

这里就又陆陆续续搬来一些新的租户邻居。正好和我们这一排原住户年龄相仿,岁数大的没超过70岁,岁数小的也有40多岁,所以很合得来。

老冀和桂琼两口子是邻居们中年纪最大的,大概有六十六七岁。桂琼是四川人,年轻时由于苦重落下了哮喘病,现在不能干活儿,家务活一切由老冀干。挨下来是樊老师和袁大姐两口子,大概有六十五六岁。再就是老郑和银枝姐两口子大概六十出头。还有就是五十多岁的两口子居多,有十来家。剩下四十多岁的两口子有一两家。

在这片坐落在大青山脚下,外来打工者聚集形成的片区中,我们的住所是一排排坐北向南的简易二楼,每户是上下两间房子摞起的“小洋楼”,再用单裱砖隔开的独立小院像一个个抽屉匣子。院子靠南盖有缩小版的凉房、炭房、门洞一样不少,中间剩一块儿巴掌大的小院。院外是一条只能错开两辆电动脚踏车的狭长通道,一直通向外面的大巷,抬起头也只能看到一窄溜溜二指宽的天空。

就这样的条件对于我们这些农村打工者来说,虽然和人家那住高层电梯房的差距太远,好歹这也是自己辛苦刨闹几年或十几年,攒的一点积蓄买下的房子,不管他宽了窄了,大了小了,自己的房子自己说了算。生活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再不用寄人篱下顺着房东的心情,看着房东的脸色过日子了。心态就得知足常乐才能安逸。

就这样的巴掌小院,狭窄通道也没闲置,邻居们被银枝姐这个巧妇带动起来,利用窗根底,南墙外,能照上太阳的地方,用泡沫箱装上土,种上各种绿油油的蔬菜,既给生活增添了生机,又隔三差五能吃到自己亲手种下的蔬菜,真是满满的成就感。

端午节前夕,左邻右舍的姐妹们商量着重拾儿时的习俗,一起缝公鸡、绕棕子、编符、缝出出、搓五色线。众人有的买布,有的买线,有的买彩色纸。各样东西购置齐全后,姐妹们利用早晨遛弯儿的时间,在大青山坡根底拔回了一些地椒椒,用于填充公鸡和出出,一来是填起来圆鼓鼓的好看,二来是地椒椒更是一种特殊的香料,有驱蚊虫、防虫驻的作用。

大家一起聚在银枝姐院中制作了好几天。由袁大姐和银枝姐当指导,乔红梅组织督促众人早早来缝制。尽管我们自己制作的比不上买下的花哨,但是参与的每人都分到了代表节日气氛的这些小饰品。更重要的是从中体会到了很多的乐趣。

端午那天清晨,乔红梅和陈秀芳又去大青山上拔回了一些鲜嫩的艾草,给邻居们每家门口放上一大把。等左邻右舍的姐妹们起来贴符、挂公鸡时,看到门前放着的艾草,知道肯定是他俩拔回来的,大家心里暖融融的。因为每年都是她俩起得最早,给邻居们往回拔一些艾草。

不论春夏秋冬每个清晨,每家的男人们都早出晚归出去干活儿养家。机灵的女人们也不甘落后去找自己适合的班上。

家中有学生的女人,在家给自己上高中或上初中的孩子,按时按点做饭。还有那早早享受上天伦之乐的年轻奶奶、姥姥们,不是哄孙子,就是接送外孙上下幼儿园。最幸福的是,人到中年父母健在的人,有空就把自己的爹妈或者公婆从农村老家接来,精心伺奉着以尽孝道。

今年入伏以来雨水较多,前一刻还天气晴朗,指不定后一刻就是瓢泼大雨。这样天气造成门前的通道泥泞不堪不说,连巷子外面的硬化路都积水很多,再加上车辆多,把路面碾得大坑套小坑,下雨天里面积满了黑乎乎的污水。被驶过的车辆一碾,污水就四处飞溅。

每天上午九点多,乔红梅准时骑着电动车从巷口驶入,有时会带着一身泥水,但她并不急于回家换衣服,而是高声地喊着邻居们:“白秀莲!雪儿!大天使!苹果!银枝姐!大姐!丽华妈!陈秀芳!……取菜来,菜回来了!”女人们从各自的大门走出,相互打着招呼,说笑着从红梅的车上取下了自己从美团上下单买的菜。

红梅是邻居们中最机灵并且最热心肠的一个人。自从邻居们加入了社区的美团购物群,红梅就自告奋勇、风雨无阻地给邻居们代取菜。这样既减轻了美团店因取物的人员太多造成的拥挤,又给邻居们省了很多的事儿。

我们这一片区的飞飞超市,店面不算太大,日常蔬菜水果、食品用品,一应俱全。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超市丰富了居民们的餐桌,填补了居民们生活中的各种短缺。同时居民们也添鼓了小超市老板的钱包。

虽说居民们去小超市购物便利,而且蔬果新鲜,但是人们还要顺应潮流,要体验一把网购的便捷和实惠。

这里的居民们每天早上的遛弯儿地方,必定是大青山坡根底。放眼向南望去,我们住所早已被淹没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之中,只能依东西贯穿的京藏高速公路为坐标,才能辨别我们的家在哪里。向山坡上走出两三里地,我们的“小洋楼”就从视线中消失了。在这座宽展的城市中,只因我们的住所太窄憋了。

人们只盼着城市快点发展,我们片区也能早日被征收拆迁,也能早点住上楼房,改善一下基本的生活条件,把我们这一排的左邻右舍,再安置到同一栋楼房继续做邻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