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暑到了 传统习俗告诉您如何解暑养生

 玩转五行 2023-08-20 发布于河南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多在7月22-24日,中伏前后,是一年之中连续日照最强,气温最高,潮热多雨的日子,故防暑措施十分必要。

  此时民间有送大暑船、晒伏姜、喝伏茶、烧伏香、过大暑、吃凤梨、喝暑羊、斗蟋蟀、吃仙草等习俗。

  伏茶,是三伏天喝的茶,是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之功。

  凤梨能解暑止渴、消食止泻,意在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

  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药食两用,有消暑功效。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伏姜茶,把生姜切成片或榨成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制成饮品。酷暑之时过食寒冷很容易引起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古人伏姜用来缓解各种不适。

  大暑当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在大暑节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大暑时节养生需注意:

  少量多次饮水;避免阳光直射;忌运动后立即冲凉;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冷饮要适度,避免胃肠受伤;空调温度不宜多低,记得除湿与开窗通风。适度运动,时间在早上或傍晚为宜;保持良好心态,遇事冷静,避免“情绪中暑”。

  专家:高叶梅 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文字整理:光明网记者 李然

[ 责编:沈甜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