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阜阳牛文化|圣人乘着牛车来,颍上从此沐春风

 颍州西湖会老堂 2023-08-21 发布于安徽

  颍上县地处淮河、颍河的交汇处,并因颍水在此入淮而得名。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经济上,雄踞两岸的东西正阳关,地位十分重要,历来被视为“受汴接淮”的守御关隘和漕运要道。

  颍上历史悠久,古时曾称“慎邑”、“慎县”等,隋大业初置颍上县。颍上有着2200年的建县史,2006年被列为千年古县城,并入选国家民政部编撰的《中国地名大辞典》。

  颍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县内的建颍乡管谷村,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和齐国大夫鲍叔牙的故里。今存最早的清顺治《颍上县志》,记载了明代以来文人墨客总结提炼的“颍上八景”,即文地春风、甘罗故址、江口晴波、莲池夜月、赛涧流泉、同丘古木、映林晚照、白庙晓烟。

  管鲍祠

  尤以排在“颍上八景”首位的“文地春风”,最具有浓郁的人文意蕴和历史意义。相传,孔子带着弟子,驾着牛车,周游列讲学时,自楚返鲁,曾拜谒管仲的出生地管谷村(湾),并在此住宿一晚。因此人们又称“管谷”为“文地”。旧志赞曰:“景物清幽,衣冠淳古,垂杨披拂,如坐春风。”清乾隆《颍州府志》(卷之二·建置志·古迹)记载为:“相传孔子过楚,楚狂接舆歌处。”

  职司乘田:孔子二十一岁时,曾任乘田吏,主管苑囿,负责养牛羊牲畜。孔子都能尽心做好工作。

  史料记载,孔子50岁前后出仕,历任鲁国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职。孔子因与执政者政见不合,于54岁辞官,率领颜回、子贡、子路等弟子,乘着牛车周游了卫、曹、宋、陈、蔡、楚等诸候国,历时14年,史称“周游列国”。孔子坐着牛车率领弟子周游的范围有限,主要是在山东、河南等地转来转去。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宣传自己的道德理念,并希望得到君王的重用,籍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据颍上县政协主编的《颍上历史文化集锦》(黄山书社,200512月版),及省级非物质文项化遗产项目“管子的传说”代表性传承人冯传礼所著《管子的传说》中的记述:

  “文地春风”,这里曾是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张,传播文化知识,途经和住宿过的地方(誉为“文地”)。据史料记载,孔子周游列国,自楚返鲁,路过慎邑时,听说管仲是慎邑南管谷湾人,于是就从龙泊渡过沙颍河,到管谷湾拜褐管仲的出生地,并在管谷湾进行了一天的走访,当天晚上就在此住下,向他的学生们,介绍了管仲的事迹,对管仲予以高度评价。

 子路问津

 对于孔子周游列国,是驾马车还是牛车的问题,虽然见仁见智,但孔子乘坐的是牛车仍是主流观点。明正统九年(1444),擅诗文、工书画的监察御史张楷,依据《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述的孔子史实,旁采《论语》等,把反映孔子生平的29件事创绘成《圣迹图》,每幅图还撰写了简要说明和赞诗,孔子出行的场景都由牛负轭驾车。

  作歌丘陵

  清人绘制的《圣迹图》等多个版本亦是一脉相承。由孔子家乡山东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供稿出版的《孔子圣迹图》(山东友谊出版社),及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的《孔子圣迹图》也是这种情况。

  鲁迅先生曾讲:“从前孔子周游列国的时代,所坐的是牛车。”(鲁迅《集外集拾遗》第24《老调子已经唱完》

  《孔子诞生二千五百四十年》纪念邮票

  孔子驾着牛车周游列国的圣迹图案,还上了有着“国家名片”之誉的纪念邮票。1989年9月28日,我国发行了《孔子诞生二千五百四十年》纪念邮票一套2枚:一枚是“杏坛讲学”,描绘了孔子给弟子授课时的情景,反映当年孔子在讲坛杏林花坞里,向三千弟子讲学,并造就了精通六艺的七十二贤人的故事;一枚是孔子“周游列国”,描绘了当年孔子率弟子乘牛车到诸侯国宣传政治主张时的场面。

  民国二十一年(1932),张鼎家任颍上县县长。他敬仰先贤,重视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次年(1933)在视察春耕生产时路过“甘罗墓”,瞻仰之后感慨良多,遂撰立《甘罗墓碑记》。张鼎家还募资银币2240余元,复建了“管鲍祠”。他曾到管谷村拜谒管仲出生地,考察确认了“孔子止宿处”并为之立碑,以志圣迹。碑文中写到:“圣人所到之处,野者化而为文,如春风之化育万物,故曰:'文地春风’”。古时管谷湾附近曾建有“春风桥”。如今,位于颍上文地小学院内的民国《孔子止宿处》碑,已被列为颍上县文物保护单位,并加盖了碑亭,成为校园内的一处重要景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