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永烈的细心、耐心与精心

 hab图书馆 2023-08-21 发布于河南

文/侯爱兵

叶志超是个非常细心的人。他保存了儿子叶永烈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的全部成绩单,总共有39张,最老的一张是1945年的;叶志超还保存了叶永烈11岁第一次向报社投稿时,编辑写给“叶永烈小朋友”的信、信封以及当时发表他的小诗的报纸。这封“历史性”的信,信末只盖着编辑部蓝色的长方形图章,没有留下编辑的名字。在珍藏了30多年之后,叶永烈凭借其笔迹,找到了责任编辑——启蒙恩师、散文作家杨奔先生。

叶志超保存的东西还有很多,在叶永烈成人之后,他都全部“移交”给儿子。叶永烈说:“我很感谢父亲在我不懂事的时候,帮助我保存了重要的书信、照片和文件。父亲经常告诉我:要紧的东西一定要收拾好、保存好。”

叶永烈从温州考上北京大学之后,父亲给他写信,信封上写“北京市北京大学第十一斋第一百十一室叶永烈君亲启”,下方写着家里地址以及自己的全名,还写着“19××年×月×日发”。而父亲见叶永烈回信的信封上只写“北京大学叶寄”,便在信中强调:“你写信时,年份日期不能丢;写信封也必须将收信人及寄信人的地址、姓名详详细细写出。”从此以后,叶永烈写信也像父亲那样详详细细。

父亲故去后,叶永烈看到父亲的日记,每天总是写着公历月日,星期几,农历月日,天气,气温,如1961年“11月20日,星期日,农历十月十三,天气阴,有细雨,温15。”天天这么写,一天不漏。

叶永烈原本是个粗心的人,父亲的言传身教让他养成了细心的习惯。叶永烈的藏书多达数万册,他的书信、作品手稿、档案以及电脑文件也堆积如山。所幸养成了有条有理的习惯,多而不乱。他把书分类保存于四十多个书柜,书信、手稿、档案分存于三十多个铁皮档案箱,至于电脑文件则分存于三个大容量移动硬盘,还刻在上百张光盘上。有一次,叶永烈出差到广州,珠江电影厂需要他几年前发表的小说,他打电话到上海,妻子很快就按照他的提示在书柜第几格找到并用快递寄往广州。叶永烈说:“做文字工作尤其要细心,一个逗号、一个数字、一个人名、一个地名都不能写错,因为会影响千千万万的读者,要对历史负责,要对读者负责。因为细心,我在采访中非常注意捕捉细节;因为细心,我在创作的时候非常注意把资料整理得井井有条;因为细心,我对纪实作品和科普作品的要求非常严格,希望每个数据、年份、人名和地点都是很准确的。其实,对于任何人、任何工作,细心是永远需要的。细心、耐心、精心,三'心’高照,一丝不苟,心细如发,以工匠精神做事,是成功的秘诀。”

2014年6月,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叶永烈笔下的十万个为什么》一书,收入《十万个为什么》从第一版到第六版中他写的“为什么”。其中第一版出版于1961年,当时不是在每一个“为什么”末尾署作者姓名,而是在扉页上写上这一册的作者姓名。这姓名是按照写作多寡排列的。在第二册(化学分册)和第四册(农业分册),他都排名第一,因为这两册里他写得最多。可是由于不是在每一个“为什么”末尾署名,弄不清楚哪个“为什么”是他写的。当年20岁的他还没有养成留底稿的习惯。所幸他在收到出版社寄来的《十万个为什么》样书时,记忆力清晰,就在他写的“为什么”前打了一个“√”。这个“√”为半个世纪之后编选《叶永烈笔下的十万个为什么》一书帮了大忙,他查清了:为化学分册写了163篇,为天文气象分册写了27篇,为农业分册写了89篇,为生理卫生分册写了43篇。《十万个为什么》初版本共971个“为什么”,他写了全书的三分之一。叶永烈说:“1961年顺手而打的'√’,不仅帮助我把我为《十万个为什么》写了多少个'为什么’查得清清楚楚,而且查明白哪些'为什么’是我写的。如果没有所打的'√’,如果不是仔细保存了这几本打了'√’的样书,半个世纪之后我无法辨别哪些'为什么’是我写的,也就无法编选《叶永烈笔下的十万个为什么》一书。这轻轻地打一个'√’,就像写信时写上年份一样,在当时轻而易举,却给日后带来莫大的方便。”

叶永烈一生出版180多部著作、逾3500万字。他有多细心、耐心与精心,从他捐给上海图书馆的“私家档案”也可见一斑。他捐献的书信、手稿、照片、录音带等多达六十箱,他不是简单地打包送走,而是花费很多时间进行了精心整理。譬如采访录音带1300多盘,他在每盒录音带上面都写好被采访者姓名、采访地点、哪年哪月哪日、第几盘磁带。捐赠仪式上,叶永烈说:“我原本设想,在我故去之后,在墓碑上写着:'对不起,我不能再为您回答为什么!’现在似乎可以改为:'请到上海图书馆找我。’”

细心、耐心与精心,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三“心”高照,就没有成不了的事情!(发于《做人与处世》2023年16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