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材料汇编

 maszhoubohu 2023-08-21 发布于安徽

XXXXX有限公司文件

〔文件号〕

关于落实《特种设备生产单位落实生产安全主体
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分公司、公司各部门: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落实《特种设备生产单位落实生产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总局令第X号)要求,为进一步落实我公司的特种设备生产(使用)主体责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经研究,做出以下部署:

1.任命XXX为(质量)安全总监,任命XXX、XXX……为(质量)安全员,根据职责规定,负责相应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

2.公司组织制定了《XX(质量)安全总监职责》、《XX(质量)安全员守则》、《XX(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特种设备质量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特种设备使用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

请公司各部门认真执行。

(盖章)

年 月 日

XXXXX有限公司文件

〔文件号〕

关于成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决定

各分公司、公司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等法律法规,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经公司研究,决定成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由总经理(董事长)XXX任组长,副总经理XXX任副组长,XXX、XXX、XXX为组员。下设特种设备安全办公室,负责协调公司内部各相关部门,统筹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管控具体事项,督促落实各项规章制度,XXX任特种设备安全办公室主任

望公司全体员工认真学习贯彻执行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和本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健康发展而共同努力。

(盖章)

年 月 日

特种设备使用(含充装)单位安全生产主要职责

一、建立健全安全投入机制,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和抗风险水平;

二、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建立人员管理台账,开展安全培训教育,保存人员培训记录;

三、建立并且有效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操作规程;

四、采购、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并且经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

五、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及注销等登记变更手续;

六、建立健全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台账,配备有效版本的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七、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及其仪器仪表进行检修,及时提出定期检验;

八、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违章作业行为;

九、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定期组织演练;

十、组织建立并负责维护气瓶充装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组织实施报废气瓶的去功能化和办理注销使用登记,对本单位气瓶充装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拟定督促、落实气瓶充装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十一、妥善保管电梯专用钥匙和工具,确保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正常使用,保持电梯应急救援通道畅通,对电梯维护保养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确认;

十二、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在每日投入使用前,其运营使用单位应当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并对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检查确认;

十三、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及时上报,保护事故现场,组织事故现场救援,配合事故调查处理;

十四、积极投保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

十五、自觉接受并积极配合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安全监督管理和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依法开展的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并且做好相关配合工作;

十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安全生产职责。

人员岗位职责

(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1、主要负责人

主要负责人对其单位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负总责。

2、安全总监

(1)协助主要负责人履行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的领导职责,确保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2)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

(3)组织制定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安全员配备;

(4)组织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且定期组织演练;

(5)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6)组织进行隐患排查,并且提出处理意见;

(7)当安全员报告特种设备存在事故隐患应当停止使用时,立即作出停止使用特种设备的决定,并且及时报告本单位主要负责人。

3、安全员

(1)组织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2)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

(3)组织制定特种设备操作规程;

(4)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节技能培训;

(5)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定期自行检查工作;

(6)编制特种设备定期检验计划,督促落实定期检验和隐患治理工作;

(7)按照规定报告特种设备事故,参加特种设备事故救援,协助进行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

(8)发现特种设备事故隐患,立即进行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且及时报告本单位安全总监;

(9)纠正和制止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违章行为。

4、节能管理人员

高耗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配备节能管理人员,负责宣传贯彻特种设备节能的法律法规。

锅炉使用单位的节能管理人员应当组织制定本单位锅炉节能制度,对锅炉节能管理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建立锅炉节能技术档案,组织开展锅炉节能教育培训;编制锅炉能效测试计划,督促落实锅炉定期能效测试工作。

5、作业人员

(1)严格执行特种设备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并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按照规定填写运行、交接班等记录;

(3)参加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4)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且作出记录;

(5)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且按照规定的程序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6)参加应急演练,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置技能。

锅炉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锅炉节能管理制度,参加锅炉节能教育和技术培训。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仅供参考,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

为规范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维修工作,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制度。

一、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应符合国家法规、规范和技术要求。

二、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由使用部门、操作人员负责。

三、电梯与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应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

四、特种设备检查实行班组周检、分厂月检、公司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季检的三级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有关部门必须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和附属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

五、对特种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合理保养,计划检修,巩固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指标的实现。

六、发现故障及时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故障,要详细记录,及时上报,并结合设备检修计划予以消除。

七、定期检查维护,并主动向操作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八、设备执行“包机”责任制,由主管部门做好年度检验工作。

九、认真做好设备重点部位的维护保养工作。

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工作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十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整改,或报告主管领导处理。

特种设备定期检查制度

(仅供参考,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

为了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减少特种设备故障、防止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各单位应制定特种设备定期检查制度。

1、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应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日检、月检和年检,即每个工作日对特种设备进行一次常规的巡检、每月对易损零部件及主要安全保护装置进行一次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保证特种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2、特种设备的日检、月检由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其中月检和年检也可以委托专业单位进行。

3、所有检查和处理情况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应按规定及时记录。

4、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必须及时进行处理,严禁特种设备带故障运行。

5、对于存在较大事故隐患的特种设备,应当及时作出停止使用的决定,停用的特种设备必须在整改后经安全检验检测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6、对于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年限的特种设备应当及时报废,并办理注销手续。

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制度

(仅供参考,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

为做好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工作,明确公司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申报手续,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申报办理工作。

1、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规定,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报办理特种设备使用注册登记手续。

2、使用登记包括新增设备注册登记、设备档案信息变更登记、 设备移装登记、设备停用登记和设备报废注销。

3、新增特种设备,应在投用前或投用后30天内到负责使用登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报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手续。

4、在设备档案信息变更、设备停用前向负责使用登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5、设备移装、报废前应向负责使用登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申报手续,经批准后方可实施移装、报废。

6、在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时,应如实向负责使用登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供有关资料和信息。

7、及时到负责使用登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领取《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或《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表》。

8、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申报办理各项工作。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制度

(仅供参考,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

为规范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工作,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制度。

1、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工作由特种设备管理部门负责。

2、每年年初由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制定年度检验计划并报有资质的检验单位。

3、特种设备的检验周期按特种设备有关法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以及检验部门的要求进行。

4、特种设备管理部门根据每年年初制定年度检验计划,提前一个月与有资质的检验单位预约检验时间。特种设备管理部门根据检验单位确定的检验时间,提前告知生产部门。

5、特种设备检验前,由特种设备管理部门按规定做好特种设备检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清洁、清洗、检修以及为安全检验而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等。

6、特种设备检验时,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应在场配合检验单位做好检验工作。

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仅供参考,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

为做好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制度。

1、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使用特种设备。

2、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治理责任制。

3、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安全技术规范和各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的要求,定期组织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4、对本单位排查及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对事故隐患逐条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治理台帐。

5、对于一般事故隐患,应立即组织治理。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单位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四)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6、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7、对于重大事故隐患,本单位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还应当将重大事故隐患填入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台帐,及时向所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三)隐患的治理方案。

8、建立事故隐患治理报告制度。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所在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书面报告。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
管理和培训制度

(仅供参考,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

为规范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制度。

1、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或管理人员,应按照国家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或者从事相应的管理工作。

2、安全生产责任人对特种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年度培训计划。安全质量管理部负责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每季至少进行一次例行的安全技术教育。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应定期按国家规定复审。

5、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再次参加安全培训:

(1)新设备投产前,由主管该项目的工程技术人员、安全质量管理部和使用部门对该岗位的操作人员和有关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操作培训。

(2)对违章违规的员工,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部进行安全教育,学习有关职业安全健康法规、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经考核合格后,方能重新回岗工作。

(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因故停止操作特种设备一年及以上,必须由使用部门重新对其进行安全操作教育。

6、培训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有考试、有总结。

7、特种设备安全操作教育档案,由安全管理部负责保存。每年由安全质量管理部对特种设备安全教育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和总结。

8、不参加特种设备安全操作学习而又没有履行请假手续的人员,按《安全生产考核标准》予以处理。

特种设备采购、安装、改造、维修、
停用、报废制度

(仅供参考,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

为规范特种设备安全采购、安装、改造、修理、停用、报废工作,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制度。

1、特种设备的采购:

特种设备供应商应具有国家认可的生产资质。特种设备的特种设备出厂时,应当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2、特种设备的安装:

特种设备安装单位应具有国家认可的安装资质。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安装单位应向特检院申报检验,检验合格后向质监部门登记获得使用证后,将随机附带资料移交至特种设备管理部门,特种设备方可投入使用。

3、特种设备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或者改造,使用部门应立即停止使用,上报设备管理部门,由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改造、维修,正常后方可使用,特种设备改造、维修必须向质监部门办理相应手续。

4、特种设备按《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规定,由设备管理部门提前一个月联系特检院申报年检。

5、特种设备如需变更、停止使用、报废,必须向质监部门办理相应手续。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仅供参考,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

特种设备事故是对生产力的破坏,它直接妨碍生产的正常进行,会造成停产、减少产量、损坏财产、人身伤亡,使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要注意加强防范。由于自然或人为、技术等原因,当事故或灾害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时候,建立制定事故应急措施,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抵御事故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甚至是唯一手段。

应急预案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救援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突出地体现在:可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包括人力和设备等),改善各应急部门、 人员之间的协调,增强职工应对突发事故救援的信心和应急意识,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与职责,提高各级预案之间的协调性,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1、演练目的:演练的目的在于验证预案的可行性、符合实际情况的程度及提高救援队伍的实际救援能力;演练可以检验应急指挥部的应急能力,包括组织指挥能力、对专业抢险及专业救护的指挥能力、 对群众应急响应的指挥能力;检查各抢险组响应可能发生各种紧急情况的能力、适应性、各抢险队之间相互支援协调的能力;使参加演练的所有成员能够全面提高应急抢险技术、救护技术及自救能力;从演练中发现预案存在的问题,改进预案。

2、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可采用多种应急演练方法,如模拟事故场景进行口头演练、现场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等。

3、演练前,应制定详细演练计划,确定演练负责人和各人员的职责、操作内容、时间、场所、参加单位、要求等。

4、演练情况设置应根据真实现场的基本情况,尽量与实际相符,并考虑突发情况,即与现场发生的事故类型、各种可能的后果、现场的硬件设置相符。

5、保证每一个参加救援的人员都有机会参加演练,有重大事故潜在危险的场所,还应保证场所中的其他人员也参加演练。

6、演练前应知会与演练有关岗位的操作人员及在演练影响范围内的公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惊慌。

7、演练时各参加人员要各就各位,相互密切配合,认真进行。

8、确保演练在绝对安全的条件下进行。演练过程中,没有参加演练的运行人员应密切注意正在运行的设备状况;演练人员在演练中不能有任何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行为。如在演练期间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演练,待处理好事故后,再继续演练。

9、演练全过程要做好记录。记录包括时间、演练内容、负责人、 参加人员、事故类型、演练效果等。

10、每次演练后应由演练负责人进行总结。总结内容包括:指挥系统是否有效,寻找预案中存在的战略及战术缺陷;各应急救援小组能否及时参与事故救援,相互之间的协调能力如何;在事故演练期间通讯是否畅通;配置的器材和人员数目是否与事故规模匹配,救援装备是否满足要求;人员是否安全撤离;现实情况是否与预案制定情况相符;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11、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根据生产和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应急救援演练情况,每年对预案进行一次评审,对其有效性和充分性进行评价,根据评价对预案作出修订并将应急预案修订的详细内容及时通知所有与事故应急预案有关的单位、部门和人员。

12、各有关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属下员工学习《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必要时进行考核,并做好记录。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处理工作制度

(仅供参考,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

为做好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处理工作,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制度。

1、特种设备事故,按照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破坏程度,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严重事故和一般事故。

2、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发生事故部门应迅速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设备部门和公司主管领导报告。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和严重事故后,必须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和当地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后,还应当直接报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3、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或者业主)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2)事故发生地点;(3)事故发生时间(年、 月、日、时、分);(4)事故设备名称;(5)事故类别;(6)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以及事故概况。

4、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除按规定报告外,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妥善保存现场相关物件及重要痕迹等各种物证,并采取措施抢救人员和防止事故扩大。

5、为防止事故扩大、抢救人员或者疏通通道等,需要移动现场物件、设施时,必须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见证人员应签字,必要时应当对事故现场和伤亡情况录相或者拍照。

6、属于一般损坏事故发生后,由公司领导、设备部门以及事故有关人员联合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发生前设备状况,事故伤亡、设备损坏及经济损失情况,以及事故原因和性质等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事故责任,提出事故处理建议。事故调查结束后,由事故调查组填 写事故调查报告书。

工业锅炉房安全节能与能效管理制度

(仅供参考,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

总  则

一、锅炉正式投入使用前必须在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办理使用注册及登记证。

二、锅炉房应健全设备档案:产品出厂技术资料、安装改造修理技术资料、锅炉登记证、热力系统图、设备布置图、年检报告、能效测试报告、 年度能源利用状况统计资料。

三、管理制度建立与实施:即岗位责任制、人员培训制度、操作规程、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维修保养制、事故报告制、水质管理制、应急预案制度。燃料入库验收制度、能效监测计量制度、节能目标责任制、能效考核制度。

四、各项记录:运行记录、故障及事故记录、水处理记录、维修记录、日常维护保养记录、培训记录、能耗状况记录。

五、锅炉本体及附属设备完好,无“跑、冒、滴、漏”,设备维护保养良好。检验报告中提出的问题经整改合格。

六、配置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校验合格,动作准确、灵敏、 可靠。

七、至少包括燃料、水、电消耗量和输出热量的监测和计量装置; 锅炉排烟温度监测装置。在用仪器、仪表应定期校准或校验。

八、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九、持证作业人员的数量满足锅炉安全运行的要求。

十、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经过安全、节能知识培训。

十一、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要求配置水处理设备,水(介)质符合相关技术规范标准要求。

十二、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有关的规章制度。

十三、对锅炉系统进行能效监测、分析、诊断,提出节能措施。

十四、根据设备安全、能耗状况制定相应节能技术措施实施计划。

节能管理职能

一、节能管理机构职责

(一)节能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二)节能主管部门(科室)的主要职责

(三)单位部门节能小组的主要职责

(四)班组节能员的主要职责

二、单位主要职能部门节能管理职责

(一)生产计划、调度部门的职责

(二)设备动力部门的职责

(三)计量部门的职责

(四)能源供应,贮运部门的职责.

(五)教育部门的职责

三、节能管理与制度

(一)燃料管理制度

(二)合理用电、节约用电管理制度

(三)合理用热、用水管理制度

(四)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制度

(五)能耗定额管理

(六)节能奖惩制度

节能管理机构职责

一、节能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节能领导小组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组织下,领导节能工作,实施能源管理的基本任务,统筹、综合、协调、管理单位的各项节能工作。

2、贯彻执行国家、地方、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节能方针政策、法规、标准,组织制定节能管理细则、节能目标和各种有关管理标准、 制度并组织实施。

3、组织制定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

4、组织制定并实施规划,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计划及年度节能计划。

5、组织审定本单位年度各类能源消耗指标和节能指标。

6、审定本单位的重大节能成果和重大奖惩事宜。

7、检查本单位的各项节能工作。

8、组织召开节能工作例会,进行节能工作的计划、布置、检查、 总结。

二、节能主管部门(或科室)的主要职责

节能主管部门(或科室)为本单位节能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是节约能源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部门,在节能领导小组、主管能源的单位分管领导下,负责做好本单位节能任务的综合和协调管理,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各项节能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贯彻本单位节能领导小组的决定,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2、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节能方针、 政策、法规、标准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

3、具体开展本单位的能源利用普查、能量平衡测试和能量审计。

4、具体组织编制本单位节能规划、节能技改计划和年度节能计划并汇总入全厂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中。

5、参与审查本单位的改建、扩建和新建工程设计,确保工程设计内容具有明确和正确的节能评估,合理选用节能工艺、设备和材料,并协助工程管理部门,抓好节能工程竣工验收和效果鉴定工作。

6、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发、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 新设备、新材料,总结交流节能技术和经验。组织广大职工开展节能合理化建议活动。

7、负责对本单位各单位用能进行计量监督、统计监督和能源节约的巡回检查。

8、按月、季、年汇总各单位能源消耗报表并做好能耗分析,编写节能简报,节能工作总结和各种能源报表,建立节能管理技术档案。

9、根据本单位节能奖惩制度,审核本单位节能奖惩的依据,提出节能奖惩方案,报节能领导小组后实施。

10、协助本单位宣教部门,组织节能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节能管理和技术素质。

三、各部门节能小组的主要职责

1、负责本单位节能工作原始记录管理和各项能源消耗的统计,按节能主管部门制定的格式定期报送能源统计报表。

2、监督检查能源使用情况,对浪费能源,违反能源管理制度的现象,要进行制止,并追查责任。

3、密切结合生产工艺和管理业务,制订合理用能的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和符合节能要求的操作规程,不断提高生产工艺中的能源利用率。

4、按照规定的能源供应指标和能耗定额,合理组织生产,将节能工作纳入班组经济核算范围。

5、对本单位的耗能设备加强管理,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合理用能技术法规规定的经济状况下运行,堵塞跑、冒、滴、漏。

6、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工作,总结交流,推广应用节能经验。

四、班组节能员的主要职责

1、组织各岗位正确使用能源,维护好耗能设备、器具、保温隔热设施和能源计量仪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反映到机动或计量部门,尽快消除隐患或故障。

2、组织各岗位及时准确地填写有关能源的原始记录和指示图表。

3、对违反能源管理制度和合理用能标准等现象,要及时制止,登记或向上级反映。

4、协助本单位进行节能教育,开展节能合理化建议活动,总结交流、推广应用节能经验。

各部门节能管理职责

一、计划部门的职责

1、计划部门是本单位各项计划的综合管理部门,节约能源计划是本单位综合生产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编制本单位生产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时,应把节能规划和计划列为主要内容,应会同本单位节能主管部门共同搞好节能规划和计划的编制工作。

2、编制、检查、总结生产计划时,负责会同本单位节能主管部门同时编制、检查、总结节能计划(包括能源单耗和综合能耗的定额与考核指标)。

3、坚持贯彻“以节能为重点的技术改造”方针,综合平衡,安排好节能技措所需资金,结合本单位工艺技术改造和装置检修等其他工程项目的施工,创造好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条件。

4、按照能源使用合理化要求,合理组织生产调度,及时调整供热、供电、供冷、供水、供风和余能回收系统的运行,提高生产和全厂用能的均衡性,努力降低燃料、动力消耗和损失,提高能量回收率和利用率。

5、在生产调度会上及时报告各单位节能计划和能耗指标的执行情况,对浪费能源的现象,督促各单位进行整改。

6、检查新装置和节能措施试运过程中的能耗情况,督促其迅速达到设计能耗指标要求,做好调度衔接和协调工作。

7、及时总结本单位生产、辅助生产等系统的合理用能的经验,并向本单位节能主管部门提出改进用能管理和采取节能技术措施的建议。

二、设备动力部门的职责

1、按照本单位年度节能技术改造规划或计划,编制机动设备、专用设备、保温、保冷、水、电、汽系统节能技术改造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2、推动能源使用合理化,贯彻能源使用合理化标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燃料、动力消耗和散热损失,提高能量传递、转换效率,提高设备效率,提高余热、余压、余冷的回收率,提高的能源利用率。

3、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负责采用节能设备和材料,及时淘汰落后设备。

4、加强各种耗能、能源转换设备和水、电、汽、制冷系统的管理,及时制订、修订设备操作规程、工艺卡片,搞好经济运行。

5、加强工业锅炉、风机、水泵、供热供冷管网、蒸汽疏水阀及重大传动电机等的能源利用监测,及时采取措施,提高设备能源利用率。

6、加强用水和水质管理,提高水的重复利用,改善用水质量,提高设备传热效率,搞好节约用水。

7、组织定期检查设备、各类输送能源的管网,及时发现并消除浪费能源的现象。

8、加强供能用能的综合管理,建立健全综合管理标准,总结交流经验,做到合理用能,使设备之间功率匹配合理,能级匹配合理,能量逐级有效利用。

三、计量部门职责

1、负责能源的计量管理,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计量、能源计量的法律法规,努力完成能源计量的各项任务。

2、根据能源进出、分配和消耗等的实际需要,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的要求,负责编制并实施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规划。

3、组织制订能源计理的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并贯彻实施。

4、负责能源计量的监督检查,会同节能主管部门规定能源计量的重点管理项目,建立重点监测网点和信息传递、反馈流程、管理办法。

5、积极推广应用计量新技术、新器具,努力提高能源计量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6、仲裁能源计量测试中出现的争议。

7、参加能量平衡的测试工作,负责解决测试中的计量问题。

四、能源供应、贮运部门职责

1、统一管理燃料、成品油及其它载能工质、材料的供应、输送和仓贮工作,监督其合理使用和防止耗损。

2、负责能源的进、销、存和发放统计工作,办理燃料和油品按定额核销的报表和计划申请手续。

3、负责对购入能源的质量检验工作。

4、协同计量部门健全各类能源进厂、出库计量器具,做到按计量表计数核算。

5、对本单位运输机具进行全面管理,制订加强油耗定额管理和节油改造措施。

6、总结交流能源科学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贮运系统职工的能源采购、存贮知识和节能管理水平。

五、教育部门的职责

1、负责职工的节能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节能意识、节能技术和节能管理水平。

2、制订普及节能教育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3、组织节能专业技术培训,能源管理短期培训、结合能源利用的节能技术报告会和交流研讨会。

4、会同节能主管部门进行企业重点耗能设备操作岗位专业培训,并实施上岗操作考核、发证工作。

燃料管理制度

根据生产耗能设备对燃料的实际要求,对燃料实行新型管理模式,即围绕管理目标,对燃料管理的几个环节,计划、采购、结算、 储存、运行,做到事前燃料技术标准明确,费用有预算,事中风险控制,进程动态监控,事后经济活动分析,为此特制定燃料管理制度如下:

1、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燃料,其技术标准由运行部门提出,会同节能主管部门共同编制,并经节能领导小组主管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2、燃料的经营部门(供应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审定的燃料技术标准进行市场采购,通过燃料市场的信息调研,制定燃料采购计划,并做好燃料计划的实施,燃料合同的签订,合同的正常履行等管理,保证生产用燃料的需求。

3、燃料的经营部门应认真做好燃料进厂的检斤、检质管理,落实燃料验收制度,进厂的每车(船)燃料都要过秤检斤,抽样化验,做好格式化记录,并及时对照计划、合同,核对数量、品种和质量。

4、燃料的经营部门对燃料入厂全过程发出的有关燃料的各种经营与技术文件必须随实物同时到达并存档,作为运行与结算的依据。

5、燃料的运行部门应及时配合经营部门做好入厂燃料检斤、检质管理,同时还要做好入炉煤的检斤、检质。

6、做好燃料的贮存管理,按照进厂燃料的种类、规格、分区存放,标明燃料特点,并设专人管理油库和煤场,保持煤场设施完善与完好。

7、节能主管部门应会同运行部门根据进厂的原煤情况,经常研究,配煤掺烧管理,在当前负荷情况下,将多种煤质的煤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煤燃烧。

8、做好库存管理,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建立原煤库存盘点台帐,做到帐、物相符,同时对进煤、煤耗、存煤进行统计分析。

9、执行好燃料分析化验制度,定期将燃料取样,进行化验分析,建立燃料技术档案。

10、燃料使用必须经过计量,使用燃料的设备,都要严格执行计量制度,配备必要的计量器具。每个班组、每台设备都要分别计量,按时记录,按班组、机台核标。

11、节能主管部门会同运行部门及时研究并制定耗能设备节约燃料的操作方法与规章制度,积极采用优化燃料的新技术,新设备,对已实施的优化燃烧装置,必须保证其正常运行,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 进行节燃操作,不得以手动代替自动,设备发生故障动力设备部门应 及时检修、恢复功能。

12、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关于燃料燃烧合理化管理标准的要求,对设备进行操作,如锅炉和工业窑炉的空气系数,排渣含碳量、 供引风风量与压力等都要达到标准。

13、节能主管部门对消耗燃料的设备或工序都要制定燃料消耗定额,按机台或班组实施考核,并与个人经济挂钩,落实奖惩。

14、节能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燃料经济活动分析,对燃煤、燃油、 燃气的设备进行产出与耗能的定量分析,寻找问题,挖掘节燃潜力,提出进一步节燃的技术措施。同时还要进行燃料合同兑现分析,合同价格与燃料成本分析。

能耗定额管理

能源消耗定额的管理,是本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用经济办法管理,加强经济核算,考核经济效果的主要基础工作。对于降低消耗,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能源消耗定额的制定、审批和上报

1、能源消耗定额的定义:能源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为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合理消耗能源的数量标准。

2、能源消耗定额必须反映生产建设过程中能源消耗的客观规律,它应是能源利用率考核的依据,能源消耗定额应先进合理,既反映生产技术水平,同时也反映生产组织管理水平。为此,合理的能源消耗定额,必须是正确的能源消耗规律的反映,正确的能源消耗定额必须在科学地研究能源消耗规律的基础上制定、产生。

3、能源消耗定额由企业节能主管部门组织,并会同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等共同进行制定。

4、能源消耗定额的制定必须遵循从实际出发,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掌握资料,实际测算,适当的科学分析,精确的核算,力求达到“快、准、全、好”的标准。

“快”即制定的定额迅速及时,走在生产之前,对生产起指导和促进作用。“准”依靠长期的定额资料积累和经常了解分析生产情况,使能耗定额准确。

“全”即完整齐全,各生产环节、生产生活各工序、各类产品均应制定完整的能耗定额。

“好”定额指标既要积极,又要可靠,既具有先进性,又切实可行,对能源单耗尚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部门,定额要从严核定,以利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5、能源消耗定额草案制定后,经职工讨论和有关部门审核,单位领导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执行。

6、制定的能源消耗定额,应逐项逐级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

⑴审查制定能源消耗定额工作报告的说明;

⑵审查是否符合国家当前有关能源方针、政策和法规;

⑶审查能源消耗定额的项目;

⑷审查重点项目变化情况和原因;

⑸与历年能源消耗的资料对比,分析是否符合能源消耗的规律性;

⑹审查制定过程中的计算依据,并验算是否正确;

⑺审查是否积极采用了节能新技术;

⑻审查是否已采纳了群众讨论及各级审批过程中提出的正确意见;

⑼审查制定过程中拟定实现能源消耗定额措施的情况。

7、能源消耗定额的审批标准:

⑴定额必须先进、合理、齐全、准确;

⑵定额必须达到本单位的历史水平或低于上一年度的实际消耗水平;

⑶定额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必须建立健全并切实执行;

⑷必须实行按定额供能和按实际消耗严格考核;

⑸计量表具必须准确和齐备。

8、单位能源消耗定额,应报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经审批后执行。

二、能源消耗定额的贯彻执行

1、经批准下达的能源消耗定额,各部门都要贯彻执行,凡属能源计划分配,组织供应和成本核算等都要按定额办事。

2、能源供应部门按照核定的能源消耗定额和生产任务核实供应,各单位要建立能源消耗定额的管理档案。

3、能源供应部门和生产部门应密切配合,建立健全定额供能制度、消耗定额分级管理和奖惩制度,做到定额管理生产、指导生产、 监督生产,以便实现最小的能源消耗。

4、做好能源消耗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分析工作,从能源进厂、转换、分配和最终消耗为止,各处环节都应有健全的原始记录,记载各种能源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使用情况和消耗情况。

三、能源消耗定额的检查分析

1、能源消耗定额在贯彻执行进程中,必须经常检查分析,目的为了解消耗定额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执行情况及取得的效果,同时检查为发现定额在执行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找出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改进能耗定额,使之愈做愈好。

2、检查的方法采取统计分析和实际查定相结合的办法,办求符合实际和更加全面、使之及时发现能耗定额存在的问题。

3、在检查定额的基础上,进行定额分析,目的是为揭露矛盾,找出节约和浪费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改进,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新材料,从而使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定额消耗不断降低。

四、能源定额的修定

1、由于影响能源消耗定额的各种因素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因此能源定额必须定期修改或临时修改,一般单项定额每年修改一次,遇到下述情况时,可作必要的临时修改:

⑴在能源消耗定额执行过程中,发现定额脱离实际或计算错误时;

⑵产品结构、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有重大改变时;

⑶提高了生产或改进了操作时;

⑷能源品种、规格、质量等发生重大变动时。

2、在一定时期内影响生产某产品消耗能源的主要因素,还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由于能源消耗规律的作用,要求能源消耗定额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故能耗定额一经审查批准生效后,不宜经常改动,只作定期(如一年)修定,以便于贯彻执行。

五、能源消耗定额的考核和奖惩

1、定额考核是定额管理的又一重要环节,以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定额考核,即将制定的能源消耗定额与执行消耗定额的实际结果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偏差的幅度,并分析研究产生偏差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2、能源消耗定额考核的目的

⑴通过生产实践的检验,考察制定的能源消耗定额是否合理;

⑵通过定额考核,与企业历史最好水平比,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比,找出差距,力争赶上国内外先进水平;

⑶通过定额考核,积累完整的历史资料,为指导生产和有效地进行能源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⑷通过定额考核,促进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工作的加强。

3、为进一步调动和职工节能降耗的积极性,达到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发展的目的,能源消耗定额考核必须与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相结合。

4、节能奖惩可按节能承包经济责任制的形式进行:

⑴按生产任务、耗能量和节能量承包;

⑵按能耗定额承包,实行分等计奖;

⑶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工期,资金和工程质量承包计奖;

⑷按用能总量承包计奖;

⑸节能目标承包计奖。

节能奖惩制度

为鼓励和调动本单位全体员工对节能的积极性,大力开展计划用能、节约用能,以节能求增产、以节能增效益。为此,通过节能激励机制设立节能奖励基金,对节能工作中有显著成绩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由于各部门的具体情况不同,关于节能奖惩制度的制订要因事而利,根据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制订,节能奖惩制度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实行节能奖励的原则(略);

二、奖励的种类(略);

三、奖金发放的范围(略);

四、奖金发放审批手续(略);

五、关于浪费能源处理的规定(略)。

注:以上各规定由本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充实

设备操作规程

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所使用设备运行特点等,制定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一般包括设备运行参数、操作程序和方法、维护保养要求、安全注意事项、巡回检查和异常情况处置规定、以及相应记录等。

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档案内容及要求

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档案,并做到“一台一档”,安全技术档案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使用登记证;

(2)《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表》(TSG08-2017附件B );

(3)设计文件;

(4)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含合格证及其数据表、质量证明书);

(5)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

(6)监督检验证书;

(7)型式试验证书等;

(8)安装、改造和修理的方案、图样;

(9)材料质量证明书;

(10)施工质量证明文件;

(11)安装改造维修监督检验报告;

(12)验收报告;

(13)特种设备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14)定期检验报告;

(15)特种设备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16)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维护保养记录;

(17)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校验、检修、更换记录和有关报告;

(18)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及事故处理报告;

(19)特种设备年度检查报告。

特种设备节能技术档案包括锅炉能效测试报告、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改造技术资料等。

使用单位应当在设备使用地保存(1)、(2)、(13)、(14)、(15)、 (16)、(17)、(18). (19 )规定的资料和特种设备节能技术档案的原件或者复印件,以便备查。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例)

(仅供参考,各单位应根据特种设备种类特点和本单位实际情况
制订应急专项预案)

为了正确、迅速和有效地处置特种设备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真正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制订本预案。

1、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2、适用范围

本单位内的特种设备事故。

3、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指挥组织机构

(1)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抢险工作实行单位统一组织领导和各部门牵头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2)单位成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①组长:X X

②副组长:X X

③成员:X X

④指挥小组设综合协调组、抢险救援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等专业处理组,具体承担事故救援和处理工作。

4、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1)单位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在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时,负责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以及善后处理的组织指挥工作。

(2)专业处理组的职责:

综合协调组:由安全环保部负责,各相关部门配合,承办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报告,通知指挥小组成员及各专业处理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协调各专业处理组的抢险救援工作,及时报告事故抢险救援进展情况,落实关于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应指定专人负责。

抢险救援组:单位主要分管生产的领导负责,具体由安全环保部组织抢险队伍,进行抢险救援;应指定专人负责。

后勤保障组:由采购部、财务科和行政科负责,相关部门配合,提供各种抢险救灾物资和通讯保障工作;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进行警戒,控制组织人员有序疏散;联系当地医院急救中心,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处理;应指定专人负责。

善后处理组:由公司办公室负责,相关部门配合,配合安全监管部门进行现场勘察取证,以及上级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工作;处理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应指定专人负责。

参与救援行动的全体人员应在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安全、高效,有序完成救援任务。

5、应急救援预案

(一)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时,按下列程序报告

(1)发生事故后,要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综合协调组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生事故的特种设备名称、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以及事故概况。

(2 )综合协调组应立即向组长报告,同时尽快通知指挥小组其他成员以及各专业处理组,以便迅速、高效、有序的开展救援处理工作。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挥小组指挥及相关人员联系电话,见附件。

(3)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必须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还应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公安、消防、医院,以求得紧急救援。

(二)应急处理措施

收到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报告后,由指挥小组根据发生事故的类别和应急救援工作需要,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确需启动本预案的,立即按本预案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1)现场救援:

单位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和综合协调组应立即派人赶赴事故现场,并迅速指示,调整必要的人员,车辆及机械设备。参加应急抢险救援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装备齐全各种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 设施、设备。在事故现场抢救伤员,维护秩序,保护事故现场等。

①对事故危害情况的初始评估。先期处置队伍赶到事故现场后,应当尽快对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做出初始评估,包括事故范围及事故危害 扩展的趋势以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等。

②封锁事故现场。加强现场警戒保卫,防止故意破坏现场。严禁一切无关的人员、车辆和物品进入事故危险区域,疏通应急救援人员、车辆及物资进出的安全通道,维持事故现场的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

③控制危险源。根据发生事故的特种设备的结构、工艺特点以及所发生事故的类别,确认危险物质的类型和特性,制定抢险救援的技术方案,并在专业部门的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的扩大,消除事故危害和影响,并防止可能发生的次生危害。

④建立现场工作区域。应当根据事故的危害、天气条件(特别是风 向)等因素,设立现场抢险救援的安全工作区域。

对特种设备事故引发的危险介质泄漏应当设立三类工作区域,即危险区域、缓冲区域和安全区域。

⑤伤员抢救。在现场首先要及时抢救伤员或者安全转移,最大可能减少伤亡程度,减少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同时,后勤保障组应立即与当地医院急救中心或邻近医院联系,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⑥控制事故的蔓延和扩大。协助、配合上级救援部门处理疏散人群,维持现场秩序等问题。根据事故的类别、规模和危害程度,在必要时,应当果断迅速地划定危险波及范围和区域,组织相关人员和物资安全撤离危险波及的范围和区域。

⑦保护事故现场。确认并保护事故现场,在救助行动中采取紧急措 施和移动现场物件应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见证人员应签字,必要时应对事故现场和伤亡情况录像或者拍照。

消防、救灾时做好路线、方位、位置的选择,尽量保持好现场原始状况。不得随意改变事故现场的地形、地貌,不得移动或取走现场任何物品,不得改变现场设备、管子、管件、阀门、控制或保护装置、仪器 仪表的位置、状态以及显示数字或指针的位置等。

破裂设备的断口,如不影响事故原因分析,可以涂机油以保护断口不锈蚀和腐蚀。

(2)事故调查

善后处理组要主动与事故发生地安全监管部门联系,报告事故情况和组织的救援工作,协助核实人员的伤亡情况,按照安全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配合、协助事故的现场勘察和调查取证。

(3)善后处理

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妥善做好伤亡人员的处置和身份确认,对伤亡人员的家属做好相应的招待和安抚解释工作。

(4)责任处理

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在安全监管部门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对事故进行处理的基础上,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编写事故报告,总结事故教训,制定防范措施,并报主管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

6、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应当每两年或者在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评审和更新。

7、奖励与责任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认真进行总结、分析,吸取事故(事件)的教训,及时进行整改,并按照下列规定对有关人员进行奖惩:

(1)对在应急抢险救援、指挥、信息报送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瞒报、迟报、漏报、谎报、误报重大事故和突发事故中玩忽 职守、不听从指挥、不履行职责或者临阵逃脱、擅离职守的人员,以及扰乱、妨碍抢险救援工作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责任追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X X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

9、预案施行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电梯困人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方案(例)

(仅供参考,各单位应根据特种设备种类特点和本单位实际情况
制订演练方案)

为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电梯“困人”故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经研究,决定开展电梯困人应急救援演练。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公司《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制定如下演练方案。

一、演练地点:本公司 电梯

二、演练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三、救援人员组成、分工及联系电话

1、总指挥:公司分管领导 联系电话

2、副总指挥: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及电话 、安保部负责人及电话 、电梯维保单位负责人及电话

3、应急值班中心:应急值守人员 联系电话

联络监护人员 、联系电话

4、安保部:工作人员 、联系电话

5、松闸操作人:维保单位工作人员 、联系电话

6、盘车操作人:维保单位工作人员 、联系电话

7、电梯层门、轿厢门开门操作人:电梯维保单位工作人员 、联系电话

8、志愿者:

注:本公司工作人员、维保单位工作人员应持有效的相应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四、配备工具、器材

应急照明装置2套 安全防护用具4套

通讯工具(报话机)3套 警示牌

电梯三角钥匙1把 盘车轮1付

松闸装置1套 常用五金工具1套

演练相关人员通讯录5份

五、机构与职责

1、机构组成与人员配置

公司成立以分管领导为总指挥的现场应急救援队伍;设立指挥组、救援组和操作组。指挥组由总指挥、值守人员、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安保部负责人、维保单位负责人组成,总指挥配置1台报话机;救援组由设备管理部门三角钥匙保管使用人、安保部工作人员组成,安保部工作人员为监护、联络员;配置1台报话机;操作组由2名电梯维保单位工作人员和1名工程部工作人员组成;设备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为监护、联络员;配备1台报话机。

2、指挥组职责与人员分工

(1)指挥组设在值班中心,负责通知联络救援各方,宣布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应急救援行动。

(2)总指挥:接受值守人员应急报告,通知联络救援各方,命令在规定时间在到达预定地点,确认各方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宣布启动应急预案,命令实施救援,组织故障原因分析和预案评价。

(3)应急值守人员:负责接警,安抚被困人员,询问应急情况及被困人员状况,并及时向总指挥报告,协助总指挥做好相关工作。

(4)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安保部负责人、维保单位负责人:指导确认本部门工作人员的救援工作,协助总指挥做好相关工作,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负责做好救援工作记录。

3、操作组职责与人员分工

(1)操作组设在电梯机房:负责确认判断故障电梯轿厢所处位置,实施救援行动的断电松闸,盘车等救援操作,并及时向总指挥报告操作进展情况。

(2)维保单位工作人员A:负责检查判断故障电梯轿厢所处位置,并按就近原则确定盘车方向和平层楼层,并向本组监护、联络员报告,在维保单位工作人员B配合下,按预定方向盘车,使电梯轿厢平层预定楼层。

(3)维保单位工作人员B:在总指挥的指挥下负责断电、松闸,配合维保单位工作人员A进行盘车,并向本组监护、联络员报告。

(4)监护、联络员:向A、B传达总指挥的救援操作命令,监护确认A、B操作,并负责向总指挥报告进展情况。

4、救援组职责与人员分工

(1)救援组设在预定轿厢平层的层门口,负责安抚被困人员,开启层门、轿厢门,解救被困人员,并及时向总指挥报告救援进展情况。

(2)设备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按总指挥命令用三角钥匙打开电梯厅门和轿门,在安保部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将被困人员从轿厢解救出来。

(3)监护、联络员:负责向设备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传达总指挥的开门令,并监护开门操作,协助开门人解救被困人员,负责安抚被困人员,及时向总指挥报告救援进展情况。

六、演练实施步骤

(一)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

(二)模拟电梯困人故障

1、由二名志愿者进入电梯,正常乘用。

2、制造故障(机房有人人为按动急停开关),造成困人故障;

(三)被困人员呼救与报告

1、由乘客按下警铃报警,与值班中心对讲,叙述被困情况錬请求救援;

2、值班中心应急值守人员接警后向总指挥报告。

(四)现场救援实施

1、总指挥接警后立即赶赴值班中心。宣布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救援责任各方立即赶赴预定地点,救援组先到酒店大堂待命,总指挥到值班中心后,应急值守人员继续安抚被困人员,进一步核实被困人员状况,初步判断故障轿厢所处位置,并指挥救援组赶赴该处。

2、各组人员接通知后立即携带必备工具赶赴预定地点,到达后立即向总指挥报告情况,操作组到达机房后,立即判断轿厢所处位置,初步确定盘车方向和平层楼层,向监护人报告后,由监护人向总指挥报告,总指挥接报后确定盘车方向和平层楼层,并命令救援组立即赶赴预定平层楼层电梯层门口,救援组到达预定地点后立即向总指挥报告,并安抚被困人员,各组抵达预定地点后立即开展救援准备工作,准备就绪后立即向总指挥报告。

3、总指挥接报后立即命令操作组启动救援操作,操作组相关人员按断电、松闸、盘车、确认平层程序进行操作錬操作结束后立即报告总指挥。

4、总指挥接报后立即命令救援组开门、救人,救援组相关人员参照附件4,针对相应类型电梯救援的方法实施现场救援。被困人员出来后立即向总指挥报告人已救出,并询问被困人员有无不适感觉,如遇到突发疾病或不适感觉,立即向总指挥报告,送医院治疗。

(五)后期恢复运行

1、电梯交由电梯公司查明故障原因,修复完毕确认后电梯重新投入使用。

2、电梯维保单位工作人员对电梯安全进行检查确认,确保故障消除。

3、报告总指挥可以将电梯正常投入运行。

(六)演练结束

1、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人员可以撤离(未下命前所有人员不得离开指定位置)。

2、电梯继续投入正常运行。

(七)填写演练记录,进行经验总结与提出改进建议。

有机房曳引式电梯紧急操作方法

适用范围:有机房曳引电梯的紧急操作

注意事项

A)本附录仅供参考,请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方法;

B)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应持有特种设备主管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C)救援人员2人以上;

D)应急救援设备、工具,盘车轮、抱闸搬手、电梯层门钥匙、常用五金工具、撬杠、警示牌等。

E)在救援的同时要保证自身安全。

1、操作程序

1.1切断电梯主电源;

1.2检查确认电梯机械传动系统(钢丝绳、传动轮)正常;

1.3检查限速器。如限速器已经动作,应先复位限速器;

1.4确认电梯层/轿门处于关闭状态;

1.5确认电梯轿厢、对重所在的位置,选择电梯准备停靠的层站;

1.6参考电梯生产厂家的盘车说明,一名维修人员用抱闸板手打开机械抱闸,同时,另一名维修人员双手抓住电梯盘车轮,根据机房内确定轿厢位置的标志(如钢丝绳层站标示)和盘车力矩,盘动电梯盘车轮,将电梯停靠在准备停靠的层站;.

1.7维修人员释放抱闸扳手,关闭抱闸装置,防止电梯轿厢移动;

1.8维修人员应到电梯轿厢停靠层站确认电梯平层后,用电梯层门钥匙打开电梯层门/轿门;

1.9如层门钥匙无法打开层门,维修人员可到上一层站打开层门,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上到轿顶,手动盘开层门/轿门;

无机房无齿轮曳引式电梯紧急操作方法

适用范围:无机房无齿轮曳引电梯的紧急操作

注意事项

A)本附录仅供参考,请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方法;

B)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应持有特种设备主管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C)救援人员2人以上;

D)应急救援设备、工具,电梯层门钥匙、常用五金工具、曳引钢丝绳夹板、手动葫芦、钢丝绳套及钢丝绳卡子、搬手、铁锤、撬杠等。

E)在救援的同时要保证自身安全。

0、通则

0.1切断电梯主电源;

0.2确认电梯轿厢门处于关闭状态;

0.3检查确认电梯机械传动系统(钢丝绳、传动轮)正常;

0.4准备好松开抱闸的机械或电气装置;

0.5确认电梯轿厢、对重所在的位置,选择电梯准备停靠的层站;

0.6电梯故障状态及手动操作电梯运行方法;

0.6.1当电梯轿厢上行安全钳楔块动作或对重安全钳楔块动作,救援方法参照1;

0.6.2当电梯轿厢下行安全钳楔块动作,救援方法参照2;

0.6.3安全钳楔块没有闸车,救援方法参照3。

1、当电梯轿厢上行安全钳楔块动作或对重安全钳楔块动作;

1.1两名维修人员可根据电梯轿厢的位置,选择进入电梯井道底坑或电梯轿顶;

1.2将钢丝绳夹板夹在对重侧钢丝绳上,用电梯生产厂家配带的轿厢提升装置(或用钢丝绳套和钢丝绳卡子将手动葫芦挂在对重侧导轨上)将手动葫芦吊钩与钢丝绳夹板挂牢;

1.3维修人员拉动手动葫芦拉链,使对重上移,维修人员打开抱闸,轿厢向下移动,安全钳释放并复位,此时继续拉动手动葫芦拉链,轿厢向就近楼层移动,确认平层后停止拉动手动葫芦拉链,关闭抱闸装置,通知层门外的维修人员开启电梯层门/轿门;

1.4电梯层门外的维修人员在确认平层后,在轿厢停靠的楼层,用电梯层门钥匙开启电梯层门/轿门;

1.5如层门钥匙无法打开层门,维修人员可到上一层站打开层门,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上到轿顶,手动打开层门/轿门。

2、当电梯轿厢下行安全钳动作

2.1两名维修人员可根据电梯轿厢的位置,进入电梯轿顶;

2.2将钢丝绳夹板夹在轿厢侧钢丝绳上,用电梯生产厂家配带的轿厢提升装置(或用钢丝绳套和钢丝绳卡子将手动葫芦挂在轿厢侧导轨上)将手动葫芦吊钩与钢丝绳夹板挂牢;

2.3维修人员拉动手动葫芦拉链,维修人员打开抱闸,轿厢向上移动,安全钳释放并复位,此时继续拉动手动葫芦拉链,轿厢向就近楼层移动,确认平层后停止拉动手动葫芦拉链,关闭抱闸装置,通知层门外的维修人员开启电梯层门/轿门;

2.4电梯层门外的维修人员在确认平层后,在轿厢停靠的楼层,用电梯层门钥匙开启电梯层门/轿门;

2.5如层门钥匙无法打开层门,维修人员可到上一层站打开层门,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上到轿顶,手动盘开层门/轿门。

3、安全钳楔块没有动作

3.1维修人员采用“点动”方式反复松开抱闸装置,利用轿厢重量与对重的不平衡,使电梯轿厢缓慢滑行,直至电梯轿厢停在平层位置,关闭抱闸装置;

3.2电梯层门外的维修人员在确认平层后,在轿厢停靠的楼层,用电梯层门钥匙开启电梯层门/轿门;

3.3如层门钥匙无法打开层门,维修人员可到上一层站打开层门,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上到轿顶,手动打开层门/轿门。

液压式升降电梯手动紧急操作方法

适用范围:液压电梯的紧急操作

注意事项

A)本附录仅供参考,请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方法;

B)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应持有特种设备主管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C)救援人员2人以上;

D)应急救援设备、工具,电梯层门钥匙、常用五金工具、曳引钢丝绳夹板、手动葫芦、钢丝绳套及钢丝绳卡子、搬手、铁锤、撬杠等。

E)在救援的同时要保证自身安全。

1、操作程序:

1.1切断电梯主电源;

1.2确认电梯轿厢门处于关闭状态;

1.3确认电梯轿厢、对重所在的位置,选择电梯准备停靠的层站;

1.4当确认轿厢距平层位置小于±30cm时,维修人员在轿厢停靠的层站,用层门开锁钥匙开启电梯层门/轿门;

1.5当液压梯采用了限速器和安全钳,如果安全钳动作,按照泵站上阀的标识,手动操作上行控制阀,电梯上行、直到安全钳楔块释放并复位,然后复位限速器。

1.6当轿厢低于平层30cm时,按照泵站上阀的标识,手动操作上行控制阀,直到电梯轿厢平层后,关闭球形阀,维修人员在确认平层后,在轿厢停靠的楼层,用电梯层门层门开锁钥匙开启电梯层门/轿门;

1.7当轿厢髙于平层30cm时,按照泵站上阀的标识,手动操作下行控制阀,直到电梯轿厢平层后关闭球形阀,维修人员在确认平层后,在轿厢停靠的楼层,用电梯层门层门开锁钥匙开启电梯层门/轿门。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手动紧急操作方法

适用范围: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紧急操作

注意事项

A)本附录仅供参考錬请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方法;

B)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应持有特种设备主管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C)救援人员2人以上;

D)应急救援设备、工具在电梯层门钥匙、常用五金工具、曳引钢丝绳夹板、手动葫芦、钢丝绳套及钢丝绳卡子、搬手、铁锤、撬杠等。

E)在救援的同时要保证自身安全。

1、操作程序:

1.1切断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主电源;

1.2确认自动扶梯全行程之内没有无关人员或其它杂物;

1.3确认在扶梯上(下)入口处已有维修人员进行监护,并设置了安全警示牌。严禁其他人员上(下)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

1.4确认救援行动需要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运行的方向;

1.5打开上(下)机房盖板,放到安全处;

1.6装好盘车手轮,固定盘车轮除外;

1.7—名维修人员将抱闸打开,另外一人将扶梯盘车轮上的盘车运动方向标志与救援行动,需要电梯运行的方向进行对照,缓慢转动盘车手轮,使扶梯向救援行动需要的方向运行,直到满足救援需要或决定放弃手动操作扶梯运行方法;

1.8关闭抱闸装置。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讲评总结(例)

(仅供参考,各单位应根据特种设备种类特点和本单位实际情况
对应急演练活动进行总结)

按照某某公司的的安排部署,结合我部实际情况,某年某月某日下午,我部组织开展了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活动,现将演练总结汇报如下:

一、组织实施

此次演练前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演练方案,组成了临时指挥小组,安排了配合人员,制订了保障措施。此次演练事故设定为叉车零部件在作业过程中突然脱落,造成人员伤亡事故,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由某某部处理,整个演练分为:事故报告、事故应急处置、清理和恢复事故现场、事故总结等四个过程,演练历时一个小时。

二、演练情况

此次演练于上午某点某5分正式开始,预设事故发生后,装卸队装卸工立即向有关负责人进行了报告,并迅速停止作业。我部领导在接到事故报告之后,立即启动了我部的事故预案,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开展了事故现场保护,事故报告、事故防控等演练,恢复现场,演练结束后,所有演练人员并对此次演练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

三、取得的经验

1、此次演练中,针对行业特点、将特种设备风险点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了深入调查和分析,全体参演人员积极参与,相互协调配合,做到人心不慌乱、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有序进行、安全撤离,实现了无任何重大事故和人员伤亡,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此次演练不仅检验了我单位应急队伍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应急防范和处置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加深了使用主体责任意识,提升了应急响应水平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

2、使员工在此次演练行动中掌握应急事故自救和互救常识,各应急救援抢险组及成员发挥其应尽的职责。

四、存在的不足

1、气氛营造不够浓郁。在演练过程中,参与事故处置的人员,没有当作是真真切切的发生了事故,没有将此次演练作为一次真实的事故来进行处理,参与事故处置人员没有紧迫感;

2、整个过程衔接不够紧密。此次演练过程整体比较松散,整体安排不够科学合理;

3、特种设备应急管理工作创新少,思路不宽,不敢大胆尝试新思路新方法;

4、工作人员在应急管理方面的培训少,应急演练少,应急处置能力与实际工作需要还存在很大差距;

5、设备安全可靠性差,作业人员素质不高,负责人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淡薄,应急预案不够完善,在特种设备安全方面投入少,应急人员往往由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临时兼任,素质差,有的根本不具备应急管理知识。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

1、加大人员培训力度,要加强对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请专家讲课,多演练,多分析,多总结;

2、在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在应急管理方面投入一定的人、财、物,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专项预案,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让应急预案真正发挥作用,在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发生时才能有条不紊的启动和按部就班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创新特种设备应急管理工作,对好的做法和经验加以推广,举一反三;

4、应急管理工作新思路,将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促进应急机制标准化的建设与发展,优化机制内容;

5、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在完善本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帮助、指导特种设备使用,建立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措施;

6、建立严格的应急管理责任体系。要将应急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头上,人人有压力,事事有落实。

特种设备(锅炉)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记录(例)

(仅供参考,各单位应根据特种设备种类特点和本单位实际情况
制订应急演练记录)

一、时间:2017年 月 日 时 分至 时 分

二、地点:锅炉房。

三、应急救援演练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XX、XX、XX、XX

四、演练过程

1、当班司炉人员( )关闭锅炉左侧水位表汽、水联管旋塞,锅炉继续运行至锅炉轻微缺水(通过锅炉右侧水位表观察)。

2、另一当班司炉人员( )发现锅炉左侧水位表水面没有波动,即进行锅炉水位叫水操作,发现锅炉缺水,立即报告司炉班长( )。

3、司炉班长立即下令紧急停炉,实施相应措施:①关闭锅炉主汽阀,②停止送风、引风,③用煤渣实施压火降温,④严禁向锅炉注水。

4、司炉班长立即将现场情况报告公司设备动力部、安全保卫科。部门负责人立即将情况报告公司生产主管领导(厂长)(电话: )。

5、公司领导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相应应急救援预案,分别通知应急救援机构成员,各应急救援机构成员立即到达现场进行应急救援处理:

5.1、应急救援机构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为减少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立即划出隔离带,通知现场人员撤到安全区域。

5.2、义务消防人员( )作好消防准备。

5.3、分析锅炉缺水程度(轻微),下令启动锅炉给水泵,向锅炉限流注水。

5.4、当锅炉水位正常后,及时启动锅炉运行。

6、应急救援演练领导小组在确认参演人员全部达到演练目的后,宣布演练结束。

五、应急救援演练领导小组组长召集参演人员对本次演练进行总结如下

为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提高锅炉事故应急处理能力,防止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和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本公司于2017年月日组织开展了特种设备(锅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在应急救援演练小组的精心策划、组织下,整个演练过程紧张有序,所有参演人员对事故应急处理动作灵敏、规范,报告程序及时正确。

通过演练,使参演人员对特种设备(锅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更加生动、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对持续保证应急救援体系的有效性进行了一次检验,从而促进了我公司特种设备的安全工作。

六:参加演练人员签名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的处理措施

使用单位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报告。不得隐瞒不报、 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3)保护现场。

(4)配合调查。

(5 )做好善后工作。

(6)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整改落实。

(7)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内部处理。

(8 )事故处理的相关资料进行存档备查。

特种设备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4、《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5、《莘县安全生产条例》

6、《莘县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办法》

7、总局制定的特种设备类的部门行政规章,如《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监察规定》等。

TSG规范列表

一、综合Z

1 TSG 01-2014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制定导则

2 TSG Z0002-2009特种设备信息化工作管理规则

3 TSG Z0003-2005特种设备鉴定评审人员考核大钢

4 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5 TSG Z0005-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

6 TSG 03-2015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导则

7 TSG Z6001-201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

8 TSG Z6002-2010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

9 TSG Z7001-2004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

10 TSG Z7002-2004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细则

11 TSG Z7003-2004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

12 TSG Z7004-2011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核准规则

13 TSG T7005-2015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核准规则

14 TSG Z7001/Z7002《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及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细则》历次修订相关文件汇编

15 TSG Z8001-2013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

16 TSG Z8002-2013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考核规则

17 TSG ZB001-2008燃油(气)燃烧器安全技术规则

18 TSG ZB002-2008燃油(气)燃烧器型式试验规则

19 TSG ZC001-2009锅炉压力容器专用钢板(带)制造许可规则

20 TSG ZF001-2006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1 TSG ZF002-2005安全阀维修人员考核大纲

22 TSG ZF003-2011爆破片装置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二、锅炉G

1 TSG G7001-2015锅炉监督检验规则

2 TSG G7002-2015锅炉定期检验规则

3 TSG G0001-201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4 TSG G0002-2010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

5 TSG G0003-2010 X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

6 TSG G1001-2004锅炉设计文件鉴定管理规则

7 TSG G3001-2004锅炉安装改造单位监督管理规则

8 TSG G5001-2010锅炉水(介)质处理监督管理规则

9 TSG G5002-2010锅炉水(介)质处理检验规则

10 TSG G5003-2008锅炉化学清洗规则

11 TSG G6001-2009锅炉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考核大纲

12 TSG G6003-2008锅炉水处理作业人员考核大纲

13 TSG G8001-2011锅炉水(介)质处理检测人员考核规则

三、压力容器R

1 TSG R0005-2011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 TSG R0006-2014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 TSG R0009-2009车用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4 TSG R1001-2008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

5 TSG R1003-2006气瓶设计文件鉴定规则

6 TSG R3001-2006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

7 TSG R4001-2006气瓶充装许可规则

8 TSG R4002-2011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规则

9 TSG R6001-2011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考核大纲

10 TSG R6002-2006医用氧舱维护管理人员考核大纲

11 TSG R6003-2006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带压密封作业人员考核大纲

12 TSG R6004-2006气瓶充装人员考核大纲

13 TSG R7001-2013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14 TSG R7002-2009气瓶型式试验规则

15 TSG R7003-2011气瓶制造监督检验规则

16 TSG R7004-2013压力容器监督检验规则

17 TSG RF001-2009气瓶附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8 TSG 24-2015氧舱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9 TSG 21-201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四、压力管道D

1 TSG D0001-2009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

2 TSG D2001-2006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

3 TSG D2002-2006燃气用聚乙烯管道焊接技术规则

4 TSG D3001-2009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规则

5 TSG D6001-2006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考核大纲

6 TSG D7001-2013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监督检验规程

7 TSG D7002-2006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规则

8 TSG D7003-2010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长输管道

9 TSG D7004-2010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公用管道

五、电梯T

1 TSG T5002-2017电梯维护保养规则

2 TSG T6001-2007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考核大纲

3 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 电梯

4 TSG T7002-2011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消防员电梯

5 TSG T7003-2011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防爆电梯

6 TSG T7004-2012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液压电梯

7 TSG T7005-2012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自动电梯和自动人行道

8 TSG T7006-2012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杂物电梯

9 TSG T7007-2016电梯型式试验规则

六、起重机械Q

1 TSG Q0002-2008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桥式起重机

2 TSG Q2001-2015起重机械制造安装许可规则

3 TSG Q6001-2009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考核大纲

4 TSG Q7001-2006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规则

5 TSG Q7002-2007桥式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

6 TSG Q7003-2007门式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

7 TSG Q7004-2006塔式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

8 TSG Q7005-2008流动式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

9 TSG Q7006-2007铁路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

10 TSG Q7007-2007门座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

11 TSG Q7008-2007升降机型式试验细则

12 TSG Q7009-2007缆索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

13 TSG Q7010-2007桅杆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

14 TSG Q7011-2006旋臂式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

15 TSG Q7012-2008轻小型起重设备型式试验细则

16 TSG Q7013-2006机械式停车设备型式试验细则

17 TSG Q7014-2008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型式试验细则

18 TSG Q7015-2016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

19 TSG Q7016-2016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

七、客运索道S

1 TSG S1001-2008客运索道设计文件鉴定规则

2 TSG S6001-2008客运索道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考核大纲

3 TSG 87001-2013 客运拖牵索道安装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规则

4 TSG S7002-2005客运缆车安装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规则

5 TSG S7003-2005客运索道型式试验规则

6 TSG S7004-2005客运拖牵索道型式实验细则

7 TSG S7005-2005客运索道部件型式试验细则

八、大型游乐设施Y

1 TSG Y6001-2008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考核大纲

九、场(厂)内机动车辆N

1 TSG N0001-2017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引用标准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一旦被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所引用,具有与安全技术规范同等的效力,具有强制属性,并成为安全技术规范的组成部分。

标准是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技术基础,由标准化组织制定,通常安全监察机构派代表参与标准的制定。目前,与特种设备有关的标准,包括特种设备产品标准、材料标准、性能标准、检测方法标准等共有2000 余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